西郊公園萬畝花海盛開 蜀山鄉村奏響振興“進行曲”

西郊公園百花開,最美人間四月天。位於蜀山區西部的西郊公園花海盛裝綻放,一簇簇、一叢叢,在幽綠中愈發嬌嫩。隨著防疫形勢逐漸好轉,不少市民在做好安全防護的前提下,走進爛漫春光,賞美景、品美食、夜留宿,奏響鄉村振興“交響曲”。

西郊公園萬畝花海盛開 蜀山鄉村奏響振興“進行曲”

驅車從市區出發,不到半個小時即可來到這個距離合肥城區最近的原生態鄉村。滿目奼紫嫣紅,廣袤的土地早已披上五彩的“春裝”,一望無垠的油菜花在暖陽下盡情綻放,粉紅的桃花競豔吐蕊、嬌羞的白杏星星點點,一路向西沿途移步異景、連樹成林。起伏蜿蜒的鄉間道路,宛如一條項鍊,將綠水青山、嶺上農舍、田園大地等景觀串聯,一副美麗的鄉村生態畫卷在遊客面前徐徐展開。

市民黃女士一家慕名來到位於小廟鎮的祥源幸福農場遊玩。當她飛起無人機打算拍照時,被眼前一半熱烈、一半清幽的強烈對比所震撼。“真是罕見!從空中俯瞰,1500畝的紅色海棠明豔熱烈,2000餘畝的櫻花清幽淡雅,兩片花海被一條筆直的鄉道分割開來,對比強烈,頗有意境!”

西郊公園萬畝花海盛開 蜀山鄉村奏響振興“進行曲”

“趁著疫情轉好,帶著孩子出來賞春踏青。”在位於小廟鎮大柏社區的德豐果玩綜合體裡,劉先生一家正在梨花園中徜徉,看千畝梨花。清風拂過,落英繽紛的“梨花雨”瞬間定格成畫面的美妙背景。“沿著長江西路沿途有許多有意思的生態農業園,我們剛從前面一個園子摘了草莓,才來這裡看梨花,這些特色農業生態園種植火龍果、金果梨、大櫻桃等精品水果,別處見不到!”劉先生被梨花吸引,打算花幾百元在此選購一個精品梨樹盆景,擺放在家中觀賞。

時近晌午,在位於馬崗村的蜀山區小嶺南鄉村振興示範點,炊煙裊裊,中午遊客把幾個包廂都預訂了,師傅們在廚房忙碌著。項目現場負責人牛會明正帶領著幾位工作人員加緊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最近踏青的客流明顯增多,目前1、2、3號院的食宿項目均已恢復,清明假期客房全部住滿,我們在抓緊完善活動中心的硬件裝修和服務配套,這樣能增加大型會議、文化體驗、遊學等功能,讓遊客近距離接觸土陶、船模等蜀山特色非遺文化,體驗‘蜀山範’美好鄉村。”

因為人手有限,小嶺南就近招募了一批返鄉農民。原本計劃節後外出打工的張正友選擇留村,繼續做廚師老本行。“這幾年每次回來,家鄉都有新變化,道路修得通暢又平坦,供水供電一應俱全,旱廁也變成乾淨的衛生間,閒置的村舍升級成精品鄉宿!”在張正友看來,村莊變了也沒有變,“還是熟悉的田野和大地,但每個人看起來就是精神十足,我在這裡工作,工資待遇挺好,還能常伴家人身邊!”

西郊公園萬畝花海盛開 蜀山鄉村奏響振興“進行曲”

綠水青山是蜀山區的鮮明底色,也是無可替代的生態資源。近年來,蜀山區依託區位、鄉村、生態、人文等優勢資源,打造“西郊公園”品牌,在西部規劃了18平方公里的鄉村振興示範區,以加強農村道路、水利設施、文教衛等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建設為抓手,建設合肥最大的城市郊野公園,最具特色的江淮民居村落和最有價值的特色農業種植基地,構築城鎮、鄉村、景區“三位一體”發展模式。目前,示範區已啟動5平方公里鄉村CBD建設,建設小嶺南人居環境綜合提升、江淮田園景觀區、曹操古運河遺址公園三個項目。蜀山區在鄉村振興中立足“三農”,圍繞“三產”,融合“三生”(生產、生態、生活),創新“三變”,讓鄉村振興有“形”更有“魂”。

當前,蜀山區正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鄉村振興建設兩項重點任務,圍繞西部鄉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打造馬拉松博物館、原種農業種植基地、曹操河遺址文化公園等項目,擦亮生態底色、挖掘文化底蘊、完善配套硬件,打造獨具魅力又富有活力的美麗鄉村,推動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

( 劉曉朦 朱琛琛/文 葛慶釗/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