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慕尼黑”!太平洋战争,美英是怎样合起伙来逼日本先动手?

1941年6月和12月爆发的两场战争将二战推向高潮,如果说德国发起的苏德战争还算势均力敌,那日本挑起的太平洋战争就显得不自量力了。当时,日本军政界就因是否向英美开战争论不休,就连热衷冒险的山本五十六都不得不承认,

即使赢了这场豪赌,能给日本带来的战略优势也只是六个月的时间

早年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山本对日美的国力差异有着深入了解。虽然主张先发制人对美英开战,但直到最后时刻,山本仍在等待日美交涉成功的消息。时至今日,“被美英逼得走投无路唯有一战”这一观点在日本还有市场。

“远东慕尼黑”!太平洋战争,美英是怎样合起伙来逼日本先动手?

那么,当时美国和英国到底是怎么合起伙来“欺负”日本的?就算是被逼无奈,日本难道就只能走上发动战争这一条路吗?

远东慕尼黑

1939年欧战爆发前,英法对德国的绥靖政策招致广泛诟病,后来成为英国战时首相的丘吉尔也没少抨击这种妥协。

然而,从1931年九一八起的将近10年时间,英美对日本的绥靖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日本全面侵华后的几年,西方列强同样导演了一场远东慕尼黑阴谋。

  • 1937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石油2900万桶,占当年进口石油的82%。
  • 1938年,美国给日本提供1.25亿美元借款和信贷用于购买美国的“战略物资”。
  • 1939年,日本从美国进口81%的石油、92%的钢铁、90%的汽车零件,总金额达2.91亿美元。

逢战争,号称中立的美国人有两边卖武器的传统,其中也有怂恿日本“北进”遏制苏联之目的。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华北及东南沿海相继落入日军之手,仅剩香港和越南海防的第三国港口转运通路,为防患于未然,当时的国民政府着手修建滇缅公路。

“远东慕尼黑”!太平洋战争,美英是怎样合起伙来逼日本先动手?

滇缅公路动用民工高达二十多万人,三千多滇西各族人民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对这条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运输通道,英国人是怎样做的?

1940年6月,历时一个多月的法国战役结束,号称拥有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战败投降。随后,作为傀儡的维希政府在日本“命令”下关闭了滇越铁路。至此,竣工不久的滇缅公路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关闭滇越铁路的当月,日本向英国提出关闭滇缅公路的要求,同时在深圳集结五千名日军进行“备战演习”。港英防务压力吃紧,7月7日,日本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限期十天内达成协议。10日,不断抨击绥靖政策的战时首相丘吉尔在内阁发表讲话,称“大英帝国的对外策略应该是灵活而务实的”—英国决定关闭滇缅公路。

1940年7月17日,英国与日本签订了《英日关于封闭滇缅公路的协定》及秘密备忘录,滇缅公路正式封闭三个月。对此,时任美国国务卿赫尔“表示遗憾,但不提出异议”。

当年8月,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日军随后进驻印度支那北部。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日本正式加入轴心国。

“远东慕尼黑”!太平洋战争,美英是怎样合起伙来逼日本先动手?

彼时,英德的不列颠空战打得不可开交,英国认为日本背信忘义,随后做出政策调整:滇缅公路在当年10月底重新开放。

对日本向东南亚扩张,美国也很警惕,随即修订《中立法案》准许中国购买军用物资。此后,美国的援华物资源源不断经滇缅公路运入中国。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抗战期间,通过滇缅公路运进的军用、民用物资高达近80万吨,援华物资以美国的为主,主要包括汽油、枪弹、汽车、医疗器械及药品等。

“ABCD包围圈”

1941年3月,日本派遣代表团前往美国谈判,试图在不从中国撤军的前提条件下与美国改善关系。与此同时,日本没有停止向中南半岛扩张。当年7月,日军进驻越南南部,在西贡周围修建航空基地和海军基地。

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进而对美属菲律宾和英属马来亚虎视眈眈,这一举动无疑激怒了英美,同时也决定了与美国的谈判不可能有好的结果。很快,美国对日本实行废钢铁出口许可证制度,日本进口钢铁变得“困难重重”,而英国与荷兰也跟着对日本实施经济封锁。

“远东慕尼黑”!太平洋战争,美英是怎样合起伙来逼日本先动手?

日本感到危机四伏,大肆向国内民众宣传“ABCD包围圈”—America美国, Britain英国, China中国, Dutch荷兰对其构成围堵。日本人认为,唯有通过战争手段才能实施“突围”。

孤注一掷

其实,从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就成为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假想敌”。在美国人看来,接连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一战中取得胜利,日本野心也在随之膨胀。之所以一直“惯”着日本,美国认为它还有用处,那就是“北进”抗衡苏联,现在看来,日本是铁了心“南进”跟老大争地盘了。

如果再不出手,恐怕以后真的收拾不住了。1941年7月底,美英两国联合冻结日本在美英的资产。8月1日,两国又联合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如此一来,对于90%石油和70%钢铁从美国进口的日本来说不啻于一纸宣战书。

当年9月,美英两国全面停止了与日本的所有贸易。美英“招招致命”,日本人清楚,国内储存的石油资源撑不了多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唯有按罗斯福要求从中国撤军才能解除危机,而这样的前功尽弃是日本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远东慕尼黑”!太平洋战争,美英是怎样合起伙来逼日本先动手?

大半年的“马拉松”式谈判让日本人下定决心向英美开战,也为发动太平洋战争赢得了时间。不管是不是罗斯福和丘吉尔联手“逼”日本先动手,偷袭珍珠港无疑坐实了“日本无端对我国进行卑鄙无耻的攻击”。第二天,美利坚合众国与日本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