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之源——河圖洛書

(一)河圖洛書來源

河洛這一詞語,最早出現於《尚書》中的《顧命》篇;在《論語》 的《子罕》篇中提到。《周易•繫辭上》中則認為:“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所以河圖洛書可以說是歷史久遠,後來的許多易學都是由河洛推演出來的。

(1)河圖來源傳說

據傳,上古的伏羲氏時期,在洛陽東北部的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了一隻龍馬,它的背部負著一種圖示,並獻給伏羲。圖案表現為:後面分別有一個和六個圓點,前面分別有二個和七個圓點,左邊分別是三個和八個圓點,右邊分別是四個和九個圓點,中間是五個和十個圓點。這些圓點就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樣,所以叫做圖,又因為它出現於黃河中(古時將黃河稱為河)所以稱為“河圖”。古聖人將它的奇偶與陰陽相互配合,並用圖畫的形式表示出來,以用於卦著。

(2)洛書來源傳說

大禹時期,在洛河中出現一隻神龜,在它的背上畫有神奇的圖案,這個圖案就是“洛書”。洛書中,前方的數字為九,在後方為一,在左側為三,在右側為七,在中部為五,在前方的左側為數字二,右側為數字四,在後方的左側為數字六,在後方右側為數八。大禹將這九個數加以闡發,用來改造自然和管理社會,並且據此而作《洪範九疇》。

河圖洛書的來由,是中華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謎。2014年11月11日,河圖洛書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易學之源——河圖洛書
易學之源——河圖洛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