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旅:河圖洛書,真的那麼神祕嗎?我們需要了解史實真相

遊覽中華文化不能不關注河圖洛書,從某種程度上講,河圖洛書已成為中華文明起源的代表性符號,由其演化而成的“圖書”一詞也已成為中華民族記錄文明載體的名稱。然而,河圖、洛書到底是何物?千百年來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

歷史上最早提到“河圖”一詞的是《尚書·顧命》,其中說到:“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按文中描述的場景推斷,“河圖”應該是周康王即位儀式現場陳設的一種象徵權利的寶物。而“洛書”一詞最早出現於《易經·繫辭》“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能夠讓聖人遵從的“書”應該一本對執政很重要的書。同時也是第一次將“洛”和“書”兩個字放到一塊兒,形成了河圖洛書的概念。

文化之旅:河圖洛書,真的那麼神秘嗎?我們需要了解史實真相

然而今天我們一提到河圖洛書,往往是一種由黑白點構成的兩個圖形,古今熱衷於河洛研究的學者專家大多數也是圍繞這兩個圖形進行解讀釋義,得出的結論五花八門。有的認為是 “上天垂象”,是古代的星象圖;有的認為是遠古時期的地圖;有的認為是上古時期的天文曆法。尤其到了近現代,研究結果更是離奇,有的說反映宇宙內在規律的數學表達;有的說是動植物的遺傳基因密碼;還有的甚至認為是外星人留給地球的文明密碼,稀奇百怪,不一而足。

現代史學研究已經確認,黑白點河圖洛書來源於易學。易學是研究《易經》的學問,包括對象、數、易、理研究,這在後面還會細說。其中對象數的研究比較風行,尤其在兩漢和兩宋時期掀起兩個高潮,滋生出許許多多的學說。宋代的理學家們更是熱衷於以圖式來解釋易學原理,他們或以圖表數,或圖數結合,創造出各種富於變化的圖形來演繹《易經》象數變化。其中宋初著名道士陳摶吸收漢唐九宮說與五行生成數提出一個名為“龍圖”的黑白點的圖式,後來易學名家劉牧將陳摶的“龍圖”發展為河圖、洛書兩種圖式,再後來南宋著名理學家蔡元定又按自己的理解進行了修改,最後由理學大家朱熹將圖載入《周易本義》,成為後世我們今天看到黑白點式的河圖洛書。

文化之旅:河圖洛書,真的那麼神秘嗎?我們需要了解史實真相

《易經·繫辭上》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唐代儒家學者孔穎達註疏曰:“若天一與地六相得,合為水,地二與天七相得,合為火,天三與地八相得,合為木,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為金,天五與地十相得,合為土也。”顯而易見,這就是宋代黑白點河圖的形成的源頭,只不過是利用術數變化把象數變成了圖形罷了。

宋人根據《易經·繫辭上》造出的兩幅黑白點圖式怎麼就成了河圖和洛書了?這讓人感到莫名其妙,它與《尚書》和《易經》中提到的河圖洛書幾乎就風馬牛不相及。就連同朝代的儒學大家也不認同。當時以歐陽修為代表的儒學大家們對其提出了嚴厲的質疑,並起掀起了關於河圖洛書真偽的爭論。直到今天,學術界關於河圖洛書的各種爭論還在繼續,內容也更加五花八門,始終難以達成統一認識。

文化之旅:河圖洛書,真的那麼神秘嗎?我們需要了解史實真相

將河圖洛書本源探究過程中創造的某個圖式認定為河圖洛書顯然有失科學,確有移花接木之嫌。那麼上古時期的河圖洛書到底為何物?為何演繹成今天這樣的圖式?我們不妨撇開無休止的爭論,置身於歷史發展的情景中,用科學的唯物史觀去觀察探究,或許可以得到答案。

從最早的記載看,河圖應該是象徵著權利的祥瑞之物,然而能夠稱為祥瑞之物必然是很稀有、很重要的物品。在遠古時期,要麼是稀有的天然寶物,要麼是製作難度很大的人工寶物,再要麼就是凝聚著重要生存和生產經驗的物品。關於遠古時期人工寶物存在的可能性已經不容質疑,考古發現距今8000年前的興隆窪文化中,已經有了雕琢精美的玉器。河圖的“圖”字帶從古字意上講,有主觀難為的含義,許慎《說文解字》中:“圖,畫計難也”。因此,河圖極有可能是凝聚著重要生存和生產經驗的人工雕琢的寶物。

在遠古時期,人們以漁獵和農耕為生,為了獲得更好更多的收穫,必須要適應大自然。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逐漸掌握了判斷方向的方法,發現了節氣變化的規律,進而又總結出能夠預判時間和節氣的歷法。這些技能在遠古時期未必是人人都掌握,尤其是當這些技能越多越複雜的時候,必然是掌握在部落首領階層的少數人範圍內,由他們定期給民眾授時或頒發指令。而當老的首領退位時,需要將這些重要的技能傳授給新首領。在沒有文字的時代,他們極有可能將這些技能畫成圖,比如刻畫在稀有玉器上、龜殼上、動物骨骼上,在禪位授權時交給新的首領。久而久之,這個載有圖形的物品就演變為一種權利的象徵,即便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知識性功能已經消失,仍舊代表著權利和富貴。1985年考發現的距今約5300年至5600年的凌家灘遺址中出土了精美的玉版(圖*),上面雕刻著象徵著原始曆法的八卦圖紋,極有可能就是類似河圖的一類物品。

文化之旅:河圖洛書,真的那麼神秘嗎?我們需要了解史實真相

至於洛書,應該與“圖”無直接關係,也不應該是黑白點的圖式。洛書中的“書”字自古至今是書寫的意思,是有了文字以後的事情。相比黑白點的圖式,漢代西漢著名學者劉歆和東漢史學家班固把洛書與《洪範九疇》聯繫在一起,或許更接近事實。因為《洪範九疇》就是古人“推天道以明人事”,將遠古時期掌握的陰陽、五行、八卦等對自然界的認識用於社會管理的文字表述,是名符其實的“書”。

星轉鬥移,兩千年以前的《易經》和《尚書》所記載的河圖和洛書是否還能找到,我們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不可能是宋人創造的黑白點式圖形。科學的推論使我們更有理由相信:遠古時代的河圖應該是古人刻在龜甲上用以記錄天象曆法的圖形,而洛書則是古人推天文至人事而用文字寫成的治世寶典。

雖然黑白點式的河圖洛書不是中華民族遠古時期真正的河圖洛書,但它們之間並非沒有聯繫。黑白點洛書推自黑白點河圖,黑白點河圖來自《易經》的五行和八卦,而五行八卦源自遠古先民觀天象制曆法的實踐總結。可以說:黑白點式的河圖洛書所包含的信息同樣來自於古老的中華遠古文明。

在黑白點式的河圖洛書出現後的一千多年間,人們不停地對它進行了研究和解讀,似乎那就是一個打開中華遠古文明的密碼。黑白點式的河圖洛書是術數化的易經,雖然它不是真正的河圖洛書,但其中仍包含著遠古祖先觀天察地所獲得的智慧和經驗,凝聚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文化基因。實際上,河圖洛書已經成為中華遠古文明的一個象徵,而黑白點式的河圖洛書也已成為中華遠古文明的一種象徵性符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