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40年改革开放的路上,我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女科学家,深刻影响着我国甚至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她们坚持对科学的执着,书写科技世界的新篇章;她们活跃在各个领域,在科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满怀对科学的信仰,创造出诸多不可思议的科研成果,不断冲破“玻璃天花板"。在这里,有中国科学的半边天……

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

她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也是“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的妻子。

世界物理界对何泽慧充满敬意,她捕捉到了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径迹,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杂志载文介绍称之为“科学珍闻",开拓了中国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实验领域,推动了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

光环的背后是淡泊人生,一位画家形容何泽慧:“她是一块纯白的玉,非常质朴。她严谨治学,探求真理,却对物质生活无欲无求;她满怀爱国热忱,为了祖国无止境付出,却不求回报。在苏州十中校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1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2006年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爰国奋进"。风骨无需雕饰,何泽慧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李佩

她被誉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英语教授,“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遗孀。

李佩先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为我国为外语教学和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许多知名院士和学者都曾是她的学生。1961年,李佩先生调入中国科技大学担任英语教师,1978年起担任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近80岁还给博士生上课,81岁时创办中关村大讲坛……几十年间,李佩先生扎根讲台,精心育人,把整个生命融入国家民族的教育事业当中。她被学生公认是博学、爱心、美丽与优雅的象征,深受几代科学家与学生的尊重。

李佩先生对中国科大饱含深情,在科大四十五周年校庆之际,她决定将郭永怀院士荣获的“两弹一星元勋"奖章捐赠给科大永久保存,她一贯生活简朴,却把毕生积蓄捐作奖学金,在科大设立郭永怀奖学金。

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中国互联网先驱人物胡启恒

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互联网先驱人物,中国模式识别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的探索者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1970年胡启恒负责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只电动假手,1976年组织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用于邮电部门信函自动分检流水线的手写数字识别机,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重要成果奖。1994年胡启恒为中国接入互联网一事专程造访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主席Neal Lane博士并达成共识,建立NCFC网直通互联网的连接,这就是将全球互联网带进中国的第一条全功能链接。她对推动中国互联网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全球范围内对互联网普及和使用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士"入选国际“互联网名人堂",成为获得全球互联网最高荣誉的首位中国人。

她曾在活动中讲道:“世界真美好,女子当自强。有幸生为女子,就要自强,自强就会快乐。" 从前,社会对女性充满偏见,但现实并没有那么残酷,只要对工作充满热情,从工作中收获快乐与成长,就能取得成绩。

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

她是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林奈学会外籍会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从事比较形态学、古鱼类学、中-新生代地层、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及生物进化论的研究。

2016年10月,张弥曼获得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2018年3月23日获得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颁奖时这样评价张弥曼:她开创性的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2018年11月6日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几十年如一日,她用有限的时间追寻远古的生命,从未停止学习和探索。

令人尊敬的是,张弥曼主动将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交给年轻学者,自己转身投入少有人关注的新生代鱼类研究。她解释说:“这一块再不做,中国就赶不上了!"很快,年轻人在她的支持下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中科院青年科学家付巧妹

她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主任、中德中科院马普分子古DNA实验室主任,2016年Nature中国十大科学之星之一、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得主。付巧妹带领团队研究的关于“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入选了《自然》杂志“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之一,被评为“有理由庆贺"的科研成果之一。

作为一名“80后"的新锐科学家,她在数以亿计的基因组中寻找蛛丝马迹,破译人类演化之谜,利用古人类遗骸的DNA改写亚洲古人类演化历史,下一步,付巧妹和她的团队将对亚洲人类族谱进行研究,继续讲述人类的历史。

她们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科学发展的新希望,“80后"的新锐科学家们也必将在科学世界掀起新的浪潮。

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北斗女神"徐颖

她是军工女学霸,被誉为“北斗女神",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导航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徐颖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担任多个SCI/EI检索杂志审稿专家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并荣获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第二届“启明星"优秀人才奖,入选首期遥感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资助计划。

“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科学家似乎都不太愿意露面,出面的行为被解读为'不务正业'。"徐颖说道,“相对于遏制谣言,科普工作的推进似乎更有利于大众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尤其是国家大工程,更加应该广泛科普。" 徐颖身体力行地支持科普,参加过诸多科普活动,也让她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让“北斗女神"的声音越传越远。

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天体物理学家郝蕾

她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30米口径望远镜研制计划白皮书编纂中唯一科学家,近年来在国际核心杂志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已被引用300余次。

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郝蕾从来不回避自己女性科学家的身份。科学界不只是男人的天下,女科学家同样顶起了科学世界的半边天。郝蕾提到:“只要是自己想做的,就一定要想办法做到。当你做到的时候,回头看这就是一种成长。" 温婉的声音传递着她的坚韧和执着。

2009年回国至今,郝蕾兼顾科研和教学,奔波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她身体力行向我们展示,有志从事科研的女性,只要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同样可以书写科学世界的传奇。

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这是最美的中国女科学家!年轻人却对她们了解太少

“科学"号首席科学家周慧

她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首次揭示了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对热带西太平洋环流的影响机理,两度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联合航次的首席科学家。

苗条的身材、年轻的面庞,周慧的样子完全不是想象中“海上作业经验丰富的资深科学家"的样子。远洋科考任务艰巨,对身体素质和统筹能力具有极其严格的要求,而就是这位1978年出生的女子,在涵盖物理、生物、生态、化学等多学科的远洋综合科考航次中运筹帷幄,为我国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是她的真实写照。

“大专女是小龙女,本科女生是赵敏,硕士女生是黄蓉,博士女生是李莫愁,博士后女生是灭绝师太。"从前,社会对女性充满了偏见,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女科学也在世界科学舞台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科研没有尽头,科学家不论性别,这些科学家们在自己钟情的天空,描绘着绚烂的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