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记》出版,她给西方递了一把刀,还以为自己是呐喊的勇士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但凡是看过最近大火的《方方日记》的人,都一定都会对这句话感慨万千,更为作者方方女士为疫情期间受苦受难的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的仗义执言而感动。

而在最初的感动之后,这本《方方日记》于4月8日在美国的高调出版,却给国人带来了另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

《方方日记》出版,她给西方递了一把刀,还以为自己是呐喊的勇士

方方女士原名汪芳,出生于1955年。而由于其家庭系知识分子家庭,在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即1978年就考上武汉大学,毕业后投身文学创作领域,到2007年时已经成为湖北省作协主席,在整个湖北文学圈也算是小有名气。

但真正让这位方方女士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名声大噪的,则是今年的这场新冠疫情。由于本身就住在武汉,在1月23日的封城令下达后,方方女士也和千千万万的武汉人一样被“困”在了武汉城内。而毕竟是一名作家,于是从正月初一开始,方方女士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她在这座被封锁的城市内的所见所闻。

由于其文笔细腻,将大量的笔墨放在了对新冠疫情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同情与悲悯,这本日记在网络上一经曝光,自然让当时同样身处疫情折磨下的广大国人的感同身受,并进而引起轰动。

《方方日记》出版,她给西方递了一把刀,还以为自己是呐喊的勇士

作家方方

但当这本日记在4月8日开始在美国出版时,整个事情就开始变味了。

在美国出版的消息一经披露,国内大量网民立刻纷纷表示反对,表示这是在拿武汉人民的伤痛捞钱,而方方的支持者们则马上反唇相讥,称这些反对者是“生怕自家的丑闻给外国人看”。双方你来我往,一时间好不热闹。

那么该怎么看待这种争吵?或者说,方方日记本身乃至在美国的出版,是否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轻率的错误?

《方方日记》出版,她给西方递了一把刀,还以为自己是呐喊的勇士

方方日记在亚马逊出售

方方的支持者们最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社会需要不同的声音。这句话确实说的没错,但问题是这种不同声音有一个绝对不能逾越的前提,那就是必须是作者自己亲自考证过的事实,而不是道听途说甚至是胡编乱造。

但问题在于,《方方日记》中恰恰就充满了这种道听途说。有好事者曾对《方方日记》进行过统计,结果发现整本书中充斥的满是“大概”“好像”“似乎”“可能”“听说”这类字眼。而其超过三分之一的信息来源,全都是来自其各家医院的“朋友”。

《方方日记》出版,她给西方递了一把刀,还以为自己是呐喊的勇士

疫情下的武汉医务工作者

所以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作为如今已经65岁高龄的这位前湖北作协主席,根本不可能在疫情期间如同战地记者一般,亲自前往抗疫现场去收集第一手资料,也不可能从中国疾控中心之类的权威机构那里获得真正的权威统计数据。

因此,方方其实和疫情期间千千万万的武汉网民一样,也不过是躲在自己的家中,依靠自己的各种“听说”来阐述这些所谓的“事实”而已。

《方方日记》出版,她给西方递了一把刀,还以为自己是呐喊的勇士

方方日记登上美媒头条

更重要的是,在《方方日记》出版仅两周后,其英文版和德文版就迅速在美国和德国上架,翻译速度之快堪称世所罕有。而在同一时间,西方各国政府都在对中国做着什么事情,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美国要中国减免美国国债、英国要中国赔偿3510亿英镑、印度人把中国告上国际人权法庭,甚至连澳大利亚人都在盘算着要中国“割地赔款”。

当整个西方世界都在指望靠甩锅中国而逃避自身责任的时候,方方女士却鼓着劲非要把这本书推向西方市场。请问方方女士,您这是在故意给西方人递刀子呢,还是真觉得自己是神仙,只管“揭露”人间疾苦就行,而对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根本不用负责?

《方方日记》出版,她给西方递了一把刀,还以为自己是呐喊的勇士

武汉必胜

所以说白了,方方日记顶多只能算是一个感情丰富的老作家的抒情散文,除此之外,这本日记也绝不可能像鲁迅作品那样,成为真正在荒原中呐喊的勇士。建议方方女士和某些西方人士,多去真的听听那些还在疫情中奋斗的千千万万的普通中国人的呐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