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坑變水景公園,真稀罕,北京五環裡看大片蘆葦蕩

在北京西五環田村山南路北側,有一個巨大的新開放公園,有多大呢?1000畝,也就是和北海公園差不多大小吧!

周圍的居民一般把它叫做砂石坑公園,官方的名字比較繞口,叫做西郊雨洪調蓄工程。因為它本質上來說,是個防洪水利工程,沒有大洪水的時候,就是個湖景休閒公園。西邊的朋友,週末不需長途跋涉,真正是又添一個休閒遛娃好去處。

砂石坑變水景公園,真稀罕,北京五環裡看大片蘆葦蕩

這是去年國慶拍的。


砂石坑變水景公園,真稀罕,北京五環裡看大片蘆葦蕩

特色一:大得裝下三個昆明湖

園子很大,剛開放時人很少,國慶節放假的時候我頭一回去探路,草木深,走著都瘮得慌。現在人氣慢慢起來了,特別是這些天春花爛漫春意盎然了,宅家的人戴著口罩紛紛出動了。

為什麼在西四環和西五環之間,還有這麼大一片空地呢?原來,它的前身是長年開採砂石形成的“大坑”,上世紀90年代砂石坑停止開採後,這裡一度成了倒卸建築渣土、生活廢品的地方。但其透水性良好的砂石結構和現存的坑塘結構,與蓄洪工程“一拍即合”。2014年2月,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正式在這裡破土動工。2017年4月正式建成。2019年9月對外開放。作為北京市最大的一塊“吸水海綿”,一旦暴雨來臨,京城西部的洪水將被攔蓄,不能進入中心城區。據說這個砂石坑可攔蓄雨洪近700萬立方米,要折算成昆明湖的水,足足有三個!

畢竟暴雨洪澇的時候少,大部分時間裡,漂亮的大盆地空著太浪費,西郊雨洪調蓄工程同時“兼職”休閒親水公園,叫做“水來人退,水退人還”。

特色二:湖連湖,夏日呈現溼地景觀

北京降雨量小,地表水是比較稀罕的,但這裡湖連湖,共有8個湖區,分別叫做“淨湖”“沁湖”“浣湖”“潤湖”等。約10萬平方米的湖區用遊步道、小橋勾連,顯得錯落有致。特別是湖區周圍遍植蘆葦,形成大片溼地景觀,一年四季別有風味。

砂石坑變水景公園,真稀罕,北京五環裡看大片蘆葦蕩

這幾天去看,新蘆葦才長几寸高,上去年冬天拍的枯蘆葦,也別有韻味。


砂石坑變水景公園,真稀罕,北京五環裡看大片蘆葦蕩


特色三:坡面花海獨具一格

砂石坑公園共設有四個公園大門入口,兩個車行、兩個人行。順著入口只需數分鐘,就能到達坑口,見到第一眼,心裡會叫道:“好開闊!”砂石坑公園好似一個層層遞進的大盆地,共分四個“梯級”,沿著臺階可以緩步走入“盆地”,深達近30米的大坑四面護坡種滿了喬木、灌木和鮮花,綠化景觀佔整個園區面積的83%,10萬多株植物、6塊梯田花海在園內營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象。

公園內設有“九曲花溪”“淺水灣”“陽光草坪”“坡面花海”等景觀,在公園東側打造7個主題花園。今年春天週末我總去,看著一週一週明顯的物候變化:柳樹爆芽了,桃花吐蕊了,丁香開始散發濃郁黏膩的幽香……心裡總是充滿喜悅,就像第一次經歷春天一樣。次頂層步道是打造得最成熟的,道旁遍植二月蘭,遠遠望去,像是給巨大的砂石坑鑲了一條藍邊。有一段我把它叫做“海棠花牆”,沿路一順密植的海棠樹,花開時繁花錦簇,形成一道花牆。有一段道旁盡是連翹,黃燦燦毛茸茸的像一條圍脖。這幾天,工人們正在入口花園補種大量鬱金香,過幾天,又有好花可賞。

砂石坑變水景公園,真稀罕,北京五環裡看大片蘆葦蕩

二月蘭成片成片繁茂地開。


砂石坑變水景公園,真稀罕,北京五環裡看大片蘆葦蕩


砂石坑變水景公園,真稀罕,北京五環裡看大片蘆葦蕩

海棠花牆

特色四:5條環湖路給你18公里健身步道

環繞湖區,依著盆地護坡的斜度,自上而下有5條環湖路。這五條路第一層是濱水環線,可以近距離觀賞湖景,蘆葦蕩,還有以蘆葦蕩為家的水鳥。第二至五層各有特色,有的是紅色瀝青步道,大約只有1.5至2米寬,道旁有纖細的成行柳樹。有的是較寬的水泥路,路旁有木質涼亭供休憩。最上一層已與正常路面水平,為條磚鋪砌的雙人步行道,中間有一段因緊鄰公路,而有部分間斷。每一層步道的觀景角度各不相同,園藝設計也各具匠心,順著一圈下來,小則三四公里,多則六七公里。常常見到有健將們一身專業打扮環湖奔跑。

砂石坑變水景公園,真稀罕,北京五環裡看大片蘆葦蕩

一個圓環套圓環的健步走場所,一個京西最大防洪工程,一個礦坑遺址,一個西五環裡的蘆葦蕩,一片坡地花海……這個公園有點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