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疫情之下,消费结构被改变,消费股突然又成了香饽饽,上涨趋势已经足够的吸引眼球。虽然很难说消费品企业的增速能一直维系,但在后疫情时代,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或许随着技术驱动会有极大地不同。


需要指出的是,疫情之下,消费趋势改变使得此前的供应链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要实现预期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覆盖核心城市和乡镇街的消费者能够买到各大品牌的生鲜食品;二是生鲜食品通过供应链及冷链物流网络能卖到全国。而这都需要一张遍布全国的冷链物流网络,因此冷链物流的发展落地正当时。


其实,在政策方面也早有布局,《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等皆从不同层面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在疫情过后,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将会得到加速发展,冷链物流、智慧轨道交通车联网等领域的潜力将会在“新基建”的保障下得到更加充分地释放。通过在全国建立公共的冷链仓干配网络,实现生鲜农产品去中心化的扁平化流动,为整个行业带来效益的提升。这也是冷链作为中国‘新基建’设施之一的目标所在。


冷链发展与食品共振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冷链物流泛指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区间,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过程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可以分为食品冷链物流、医药用品冷链物流、化工品冷链物流等。冷链物流将过去难以跨越距离的生鲜消费、医药流通变为可能,它正悄悄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冷链物流体系示意图(以农产品为例)


冷链物流下游需求中以食品为主,食品又分为农产品、禽肉、乳制品等细分产品,根据《制冷技术》数据,食品冷链占冷链物流的比重接近90%,是冷链物流最主要的运用。从食品产业链快速变革的视角看冷链物流发展的驱动因素:1)需求端的消费升级是底层逻辑,自发的、润物细无声式的改变消费者偏好及购买行为,消费升级下低温肉奶需求正加速释放。同时,便利生活、餐饮崛起拉动冻品消费。2)终端餐饮零售业态的变革:生鲜电商、餐饮零售一体、连锁餐饮中央厨房等新零售业态的崛起快速推动冷链物流发展。3)产业链上游格局剧变:非洲猪瘟常态化下,政策引导集中屠宰、冷链流通,而屠宰集中度快升推动冷链布局。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冷链主要商品及运营示意图


受需求端消费升级和便利生活趋势的影响,零售端也开始革新自身物流体系,涉足新零售例如生鲜电商、餐饮零售一体、连锁餐饮中央厨房等领域的零售企业开始重视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冷链物流对零售行业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其中,生鲜电商对冷链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网购品类不断扩张,生鲜电商规模和占比快速提升。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增强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尤其是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电子商务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主要购物方式。人们的网购商品逐渐由3C数码家电、服装、化妆品等发展到鲜花、蔬果等生鲜产品,我国生鲜电商发展迅速,2018年市场交易规模约为2045.3亿元,同比增长56.3%,占生鲜整体市场比例已超4%。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生鲜电商规模和占比快速提升


生鲜购买为高频次的即时性消费,消费者对生鲜送达的时效性和新鲜度提出高要求,不断考验生鲜零售商的物流水平。生鲜电商冷链物流成本占比达20%-40%,若在冷链部分有所突破,或是生鲜电商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的最佳选项。因此,各生鲜电商或重金投入自建冷链体系,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生鲜电商每日优鲜为其中代表;或者也可寻求具备完善冷链运输和仓储体系的第三方进行长期合作,如顺丰、京东等。


生鲜电商对冷链运输需求节节攀升,同时也推动了整个食品冷链产业的发展。根据易观智库数据,生鲜电商物流行业近年来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率,2013年生鲜电商物流规模尚不足40亿元,2018年行业规模已达674亿元。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信息,2019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预计达到2.35亿吨,同比增长24.3%。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稳健高速增长

在非洲猪瘟常态化下,政府加快引导健全现代生猪流通体系:“运猪”向“运肉”转变,加快建立冷鲜肉品流通和配送体系。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9月出台《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健全现代生猪流通体系”的重要任务:推行猪肉产品冷链调运,加快建立冷鲜肉品流通和配送体系,实现“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冷链物流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与工业同价,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猪肉消费宣传引导,提高冷鲜肉消费比重。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政策指引健全现代生猪流通体系


从屠宰-零售的流通看:随着消费升级,终端消费意识提高,上线城市的冷鲜肉消费占比或将得到较快提升。渠道方面,随着电商新零售布局、社区生鲜店崛起、屠宰企业的终端门店布局、餐饮连锁化程度提高、中央厨房的崛起,我们预计未来在上线城市或将逐步转向由冷链配送的冷鲜肉为桥梁,连接规模屠宰场与现代终端。屠宰行业的集中度提升,意味着其生产和销售环节规模效应得以发挥,从而加速对冷链物流的布局。


巨头布局冷链物流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一方面由食品冷链、医药冷链需求增长所驱动,另一方面受政策的持续支持,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中物联冷链委和艾媒咨询数据,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3035亿元,同比增长19%,预计2019年和2020年分别增长24.5%和24.3%。冷链物流属于综合性行业,其中冷链运输、冷链仓储和其他服务(库内操作、打包和贴标等服务)分别占比约40%、30%和30%。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迅速,但行业集中度非常低。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冷链业务营收同比增速达53%,但行业集中度较低。2016-2018年,百强企业冷链业务市占率分别为9.2%、10.2%和13.8%。集中度偏低导致市场无序竞争,价格体系混乱,空驶率高,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冷链业务营收快速增长

美国冷链物流仓储前五强冷库容量占到美国63.4%,集中度高。相比而言,我国尚没有一家可以面向全国的冷链仓储巨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偏低,主要有两个原因:1)我国冷链企业多为区域性企业,业务单一,没有规模效应。2)我国冷链行业分工体系发展不充分,限制行业发展效率。首先,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90%的冷链企业是区域性的,大部分企业仅在特定领域运输部分产品,没有规模效应,导致行业集中度偏低。


冷链物流市场的竞争者可以分为四类,分别为: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生产商自建自营的冷链部门,专业冷链服务商,国外冷链巨头联手国内企业设立的合资企业。纵观国内冷链服务商,共有仓储型、运输型、城市配送型、综合型、供应链型、电商型和平台型七种模式。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国内冷链服务商七种模式


京东是国内自营电商龙头,积极布局冷链物流。2016年1月,京东成立了生鲜事业部,经营全品类生鲜产品,包含海鲜水产、水果、蔬菜、肉禽蛋品和速冻品等。2017年7月,京东宣布在冷链领域与日本物流巨头雅玛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京东物流首度与国际物流巨头合作。京东的冷链物流产品有纯配服务、仓配服务、原产地生鲜产品服务、B2B服务四种模式。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京东冷链物流产品四种模式


顺丰是一家直营制的快递龙头企业,除了传统的快递业务,顺丰的新业务包括时效业务、经济业务、重货业务、冷运业务、国际业务、同城配业务。2018年度冷运业务收入达42.4亿元,同比增长 84.9%,增速仅次于同城配业务,是顺丰新业务中的强势板块。截至2018年末,顺丰控股冷运网络覆盖104个城市及周边区域,其中有食品冷库51座、冷藏车672台,食品运输干线121条。顺丰的冷链运输主要集中在生鲜、医药两个业务板块:以生鲜为例,顺丰控股围绕鲜花、水产、水果、肉类等若干生鲜子行业,聚焦行业客户需求,制定集销售、物流、金融、数据、科技、品牌等于一体的行业综合解决方案。其中在物流运输方面,顺丰控股发挥端到端的全程可追溯的常温+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克服生鲜品类对物流运输条件、物流时效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助力上游产地端将商品快速分销至全国各地。顺丰在生鲜食品行业服务客户有麦当劳、双汇、顶新等。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顺丰冷运业务收入(单位:亿元)


冷链设备竞争格局明朗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制冷设备指在工厂组装的、由一个或多个间室组成的、具有一定容积和结构、使用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消耗一种或多种能量以获取冷量的隔热箱体。制冷设备可以分为家用制冷设备和商用制冷设备两大类,家用制冷设备包括家用的冰箱、家用冷柜等;商用制冷设备包括冷藏车、冷藏集装箱、商用展示柜等,主要用于冷链物流环节。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制冷设备上游竞争充分,下游商用领域仍有成长空间。制冷设备行业上游为原材料和零部件,下游为家用市场和商用市场。

1) 上游原材料包括钢材、异氰酸酯、组合聚醚等材料。其中异氰酸酯、组合聚醚属于化工材料,是石油的衍生产品,市场竞争充分。钢材市场竞争同样充分。公司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强。若大宗商品价格发生大幅波动,设备制造环节的材料成本将受到影响。

2) 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是压缩机和电机。国内压缩机供应商包括美芝(美的控股)、凌达(格力控股)、海立等品牌。电机供应商包括威灵、凯邦、卧龙、大洋、芝浦等。制冷设备所用的压缩机和电机行业总体产能稳定,竞争格局稳定。

3) 制冷设备下游包括家用市场和商用市场,商用市场增长动力强于家用市场。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制冷设备产业链


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8年我国制冷设备市场空间达1873亿元,其中家用制冷规模为1357亿元,占比72%;商用制冷规模为516亿元,占比28%。我们认为,以家用冰箱和冷柜为代表的家用制冷设备市场整体空间大,行业趋向成熟,市场规模总体稳定,未来动力主要为存量更新以及海外出口。商用制冷设备主要用于食品冷链物流领域,未来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2018年我国制冷设备市场构成


商用制冷设备是冷链物流的核心设备,我们称作为冷链物流设备。食品冷链是冷链物流的典型代表,占比近90%,食品冷链通常分为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终端销售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均有对应的制冷设备,如生产加工环节的速冻装置、贮藏环节的冷库、运输环节的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以及终端销售的商用展示柜等。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食品冷链四个环节对应设备


冷链物流四大流通环节拥有的核心设备包括:速冻设备、冷库设备、冷藏车、冷藏集装箱,以及商用展示柜。其中速冻设备指能够在短时间内冻结大量农产品、水产品、牲畜等产品的冻结设备。速冻设备通常分为空气循环式、接触式、喷淋式和浸渍式四类。

中国制冷学会曾测算2015年我国速冻设备市场空间达到18.8亿元,2018年市场空间达到25亿元,近几年年均复合增速约10%。目前我国速冻设备市场主要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国外品牌,包括瑞典 Frigoscandia、加拿大Aero Freezer、以及冰岛 Marel。这类产品定位高端,品种单一,在国内销量较少。第二梯队为国内领先企业,包括四方科技、烟台冰轮和大连冰山。该梯队产品专注于中高端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第三梯队为国内众多中小企业,产品低端,竞争力较弱。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国内速冻设备主要生产厂家


冷库是冷链物流最主要的贮藏设施。冷库按温度可以分为高温、中温、低温和超低温库。高温冷库适宜果品蔬菜类保鲜;中温冷库适合冻结后的食品冷藏;低温冷库适合冻结水产、禽肉类食品的冷藏;超低温库适合鲜品冷藏前的快速冻结。冷库使用方包括三类:1)餐饮企业;2)食品及药品或者工业产销企业;3)线下或线上零售企业。冷库主要设备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电磁阀、膨胀阀、温控器等。通常将压缩机、换热器、管阀件、制冷剂等核心部件的“集合”称为冷凝机组,是冷库最核心的设备。根据产业信息网数据,2018年我国冷库设备市场空间约70亿元,行业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我国冷库设备主要生产企业


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主要用于冷链运输环节。根据中冷联盟的数据,2018年我国冷藏车销量约3.7万辆,按照每辆价格12万元测算,市场空间约45亿元。从冷藏车企业来看,第一梯队为中集车辆、河南冰熊、河南新飞、河南红宇,占有了近70%的市场;第二梯队品牌为北京晨光、北京北铃、镇江飞驰、河南松川以及镇江康飞,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第三梯队是其他特种车改装厂,如河南澳柯玛、安徽开乐、河北御捷马等企业。冷藏集装箱属于特种集装箱,具有良好的隔热,且能维持一定的低温要求。冷藏集装箱主要用于冷却或冷冻货物的储藏和运输。中集集团是全球冷藏集装箱龙头,2018年中集集团冷藏集装箱销量为16.8万标准厢,合计实现收入50.2亿元。2018年中集集团国内收入和国外收入占比分别为88%和12%,假设冷藏集装箱收入构成和全部收入构成相同,则2018年中集集团国内冷藏集装箱收入为44.2亿元。按照中集集团国内市占率为60%来测算,2018年我国冷藏集装箱市场空间约74亿元。


消费趋势改变,食品产业链格局剧变,冷链发展落地正当时

我国冷藏车主要生产企业


冷链产业细分众多,在政策的推动下,消费者习惯升级的背景下,冷链物流将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食品冷链、医药冷链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