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常识》:我们如何记住又如何遗忘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突破创新,关于人脑科学的研讨热潮也逐渐声势浩大起来。而“激活大脑”一词更是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端,甚至将其与预防痴呆症紧密相连来博人眼球。所谓的“激活大脑”是说在进行诸如“弹钢琴”这种进行精细动作的时候,大脑中与运动相关的部位、感知关节和肌肉运动的部位、与听觉相关的部位,以及与集中注意力相关的部位等会变得活跃起来。可是遗憾的是目前科学尚未证明“短期内”的大脑激活会让人长久“10-20年后”远离痴呆症。人们眼中关于记忆的一般性“常识”,仍有许多尚未得到科学的论证,而且很多与记忆相关的基础实验并不是以人为实验对象,而是使用动物,但实验结果是否适用于人类,这是个关键问题。那么

人类的记忆到底是如何工作的?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和各种记忆术以及记忆和遗忘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我想《记忆的常识》这本书能帮你解开所有疑惑。

《记忆的常识》:我们如何记住又如何遗忘



目前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有关记忆的书籍和教材,而大多数作者都是心理学家或者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像本书作者熟知临床和研究两方面的作者少之又少。本书作者:柿木隆介。大约有15年的时间在大学医院的内科、神经内科从事临床工作,治疗了许多脑神经疾病困扰的犯者。是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教授,顺天堂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医学博士。日本内科学会认定医师,日本神经学会专业医师,从事以人类为对象的神经学研究。写作本书初衷是尽可能写的浅显易懂,向读者讲解有关记忆的脑科学研究现状。写作时作者也刻意注意以下6点:

1. 尽量减少“神经元”等相关专业术语运用

2. 尽量减少专业的解剖及生理学术语

3. 主要介绍以人类为对象的实验结果,而非动物实验数据

4. 尽量保持客观解说各种记忆术和记忆法的记载,并在此基础发表评论

5. 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如实以告

6. 努力结合日常生活

《记忆的常识》:我们如何记住又如何遗忘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记忆:

记忆,这个概念意涵丰富,如何定义其实相当困难。那么我们可以从记忆的分类入手逐步去理解记忆这个概念。

一、时间区间上看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早饭吃的什么”诸如此类的会在几小时甚至几天逐渐消失的记忆为短期记忆。能形成回忆长期存在我们脑海中的称为长期记忆,即大脑收集的信息为被海马体过滤而保留下来进入颞叶“记忆仓库”的记忆。长期记忆通常分为以下三种:印象深刻的事物;意义重大的事物;经常反复的事物。

《记忆的常识》:我们如何记住又如何遗忘


生活中的经验也会很好验证以上分类:我们会记不住最近几天每一顿早餐吃了什么却深刻记得有一个周一的上午吃的是卷饼,因为被里面的石头硌到了牙-印象深刻。

上课时老师敲黑板,划线强调一定会考的部分往往比其他内容记得更清楚更久-意义重大。

反复听读写,无限循环的单词想必总是记得最牢的-经常反复。

大多数人常常沉溺于悲伤、尴尬、失恋等等经历的苦恼中不能自拔其实也无非因为“印象深刻、意义重大、经常反复”。那么,我们想要积极振作,把他们从长期记忆中剔除最好的方法就是淡化它们、不要怀念!

二、可以“说”的记忆和可以“动”的记忆。

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记忆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记忆:

就是可以在说话的时候使用的被牢牢记住的知识或者回忆。以陈述性知识为内容,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常会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1)情景记忆

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经去过的地方。

(2)语义记忆

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无关。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一年有四季。

程序性记忆:

又称技能记忆,即对程序性知识进行记忆,如该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即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这两方面共同构成的复合体是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述的。如打篮球、游泳、演奏等等。

耐人寻味的是,很多时候情景记忆丧失后,程序记忆却会保留下来。比如丧失记忆的人仍会骑自行车,因此可推测同为长期记忆但程序记忆是被大脑另外的保存了起来。启动记忆可以从“启动效应”(前事对后事产生的影响)来了解:请看下列词组:

白菜、胡萝卜、菠菜、豆土、青椒、西红柿

相信不少人都看到了“土豆”,其实上述词组并没有它。

《记忆的常识》:我们如何记住又如何遗忘

P.s.来看下面这种记忆,虽目前尚未被纳入学术性的记忆分类但却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记忆。简单描述它就是与行动同时进行的记忆。比如工作中如果有人和你对话,有的人可以一边继续手头上的活一边聊天,而有的人却不得不停下工作去回答对方的问题。生活中关于工作记忆的例子太多“原本打算去二楼拿书,但是看到了阳台晾得的衣服,去收衣服却忘了为什么会上二楼”,诸如此类的事情想必大家有太多经历。年龄的增长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十分明显,因为年纪越大注意力越难集中。而改善方法是可以用意象训练去干预,比如你要记住“苹果”这个词,就连同图片,味道等相关的事物一起记忆去做强化。

《记忆的常识》:我们如何记住又如何遗忘

了解了记忆的分类,其实大家对记忆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如何提高记忆力也成为了我们接下来关注的重点。我们来看看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首先,了解一下对记忆有用和没用的事情:

食品:不管是各类营养品还是各种动植物食品,虽然存在于各种媒体而关于提升记忆力的功效也被说的天花乱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以普通大众为对象,单纯讨论某一特定食品的功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类体内交织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血压、血糖值、内脏机能,动脉硬化程度,摄入食品的质量以及烟酒摄入量,天生的智商,目前为止的生活和教育经验和环境等等都会对实验观测产生影响,因此也不可能有具体数据证明摄取某些食品是会提高记忆力,只能说“有可能”。所以,拼命地吃核桃、喝咖啡、吃巧克力大多数情况都只是“这些食品对身体无害,又可能会提高记忆力,那么相信功效吃下去也未尝不可”。摄取咖啡因、咀嚼口香糖能提高大脑兴奋性,短时间是会刺激大脑使其活跃但是是否具备提高智商和提升记忆力的长期效果,有待考证。


各种提升记忆法:

起居室学习法:

在一项东京大学儿童时期生活方式问卷调查中发现48.6%的大学生曾经在起居室学习,而不是单独学习。大部分家长习惯让孩子自己在小屋里学习,其实人类往往难以适应“独处在安静、狭小的封闭空间”,而且其实孩子已经适应了集体生活,在教室里畅所欲言,热闹的环境下反而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家可以尝试让孩子在自己附近学习,当然不是一对一监控式的盯守,那样孩子会更焦虑而适得其反,而是保持一定距离,及时给与辅导和帮助。而且看过记忆分类内容你也会了解,和其他事物结合之后进行的记忆是更容易转化成长期记忆的。同样,小组学习会被推崇,因为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孩子间的情谊会拉近距离,而孩子之间又能互相探讨加深印象当然会增强记忆力了。


“一心二用式学习”是否可行

大部分父母会抱怨孩子在学习时候塞着耳机。其实我在上学时候,也是喜欢听着音乐或者广播去学习。成绩虽然称不上最好但也算过得去,而记忆量大的英语、语文和历史、政治成绩都还不错。所以,其实一心二用式学习法和上述起居室学习法共通之处在于“能令人放松”,音乐或广播内容是作为信息一起汇集在大脑中的这也利于转化成长期记忆。只是,需要注意把握尺度和自控,因为很可能会沉迷广播或音乐反而把学习耽误了。就是说,这种方法不适合于所有人,而也没有报告证明这种方法效果是好是坏。作者观点是“相比科学性的证明应该更加关注个人感受和生活经验”


关于气味、音乐和睡眠

目前对于气味、音乐能够提高注意力的科学证明尚不存在。而睡眠学习的效果,大部分还处于未知的状态。


运动和记忆力的关系

运动可以促进包括大脑在内全身的新陈代谢,对于身心放松也有极大帮助。但是运动和记忆力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预习、复习,及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的常识》:我们如何记住又如何遗忘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简言之,比较理想的学习方法是:首先,在刚刚记住之后,要努力回想一遍。其次,当天的复习很有效果。最后,一周之后再次复习可以对遗忘的内容进行补充。当然,如果定期复习时会将学习内容彻底转化成长期记忆的!


书写和朗读

不断、反复书写能将内容转化成长期记忆?作者的回答是“因人而异”,因为这种方法很大的问题是学生自身的感受。如果孩子很享受这个过程当然这个方法很适合,但如果是被强迫而记忆速度又低于平均水平的孩子,这可能会对孩子“尚未发育成熟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重大损伤。


还记得记忆的三要素吗“重要性”、“重复性”、“印象深刻”。学习外语时,朗读记忆效果十分显著。出声朗读一方面可以让大脑视觉区兴奋,另外可以调动听觉区、运动区、语言区等多个部位,其实就是会让记忆的内容变得印象深刻!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在记东西的时候会反复大声诵读甚至手舞足蹈。

《记忆的常识》:我们如何记住又如何遗忘


关于记忆术:

如果说“记忆法”时应用于日常的工作、生活或者学习的方法,那么“记忆术”就是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刻意实施的特殊方法。作者也是以一个脑科学家及医生的立场介绍了脑科学领域关于记忆术的相关知识。

西莫尼德斯被认为是记忆术的鼻祖,先来了解一下关于他的著名事迹:在一次晚宴中,他幸免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在震后瓦砾中发现了很多面目全非、残肢断节的遗体。而西莫尼德斯凭借他的回忆复盘了所有人的坐席顺序,帮助遗体确认工作顺利进行。后人总结了他的方法并称之为“位置法(座位法)”:

① 在宴会现场选取若干位置,例如雕塑、壁画、日用品、餐椅、柱子等等,提前记忆。

② 记住某个事物,先在头脑中绘制出该事物的意象。

③ 将各位置的事物关联起来,这也是该记忆术的关键所在。

比如:1号餐桌—后面有个红色柱子及龙形摆件—AB先生—50岁左右。这种直观的形象会帮助我们记住想要记住的东西。这种方法也是现代记忆术的基本方法,而之后大部分记忆术也是基于此法形成的。比如钉子法(衣帽钩法),被认为是位置法的变形而有所进步的是一一分配想要记住的东西体现了“连续性”。考古研究也发现古人会用打绳结的方式记录事情。


谐音记忆法和唱歌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不自觉地用到,还记得在背元素周期表时,会习惯的在每五个元素后加一个啊,就不自觉的唱出来了:氢氦锂铍硼啊,碳氮氧氟氖啊......马克思的生日—1818.5.5,老师会说那是一巴掌一巴掌打的资本家呜呜的哭。


(记忆树法:这是我考研时用到的方法,考研时就用过一本单词书《考试虫记忆树单词书》)

《记忆的常识》:我们如何记住又如何遗忘


该书的灵感源于思维导图,由某一主题为中心(树干),然后不断向外延展出相关的词组(枝叶),最后用线条将它们连接起来。这种方法会极高形成系统记忆,所以近义词、反义词、前、后缀以及相关短语都更能形成整体结构而被记住,当年我考研英语72分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这种记忆方法。

《记忆的常识》:我们如何记住又如何遗忘

记忆去哪了:

为了深化对记忆的理解,我们不仅要了解记忆的相关内容,当然还要从记忆的对立面“忘记”去深入了解记忆。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与我们记忆有关的大脑各个区域:

《记忆的常识》:我们如何记住又如何遗忘

常见的“忘记”:

1.酒后失忆:大多数酒醉后的人都会出现“喝酒断片”这种情况,同桌的人会讶于醉酒者依然清醒能和人正常交谈怎么会一觉醒来什么都不记得。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记忆去了哪里:酒精进入人体后,大脑会被麻醉,首先是额叶(控制理性的区域,常表现为对自己言行的“抑制”)。所以喝醉后抑制功能减弱,人就会失态,话多。其次,酒精会麻醉小脑(控制全身平衡及精细肌肉的统合),精细肌肉群的统合失调后人会变的口齿不清、语无伦次,当然步履蹒跚、东倒西歪也不足为怪了。最后,记忆相关的大角色—海马体。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了解海马体的重要功能是保存长期记忆。所以,酒醉后海马体被麻痹,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无法形成长期记忆而严重时短期记忆也不会保存我们当然不记得发生过什么。不过酒醉后摔了一跤或者差点被车撞到却会在酒醒以后被想起来,因为“印象深刻”!

2.痴呆症:随着相关报道,阿尔兹海默症越来越被更多人关注到。罹患阿尔兹海默症后,海马体会出现明显的萎缩,接下来是额叶和颞叶越来越明显的萎缩。因此,根据上面内容我们也会得出初期症状是“健忘”。而很多读者会有“想不起钥匙在哪”,“不能立刻想起对面人的名字”,等等情况。而之后会因为一些小线索就会想起人名或者钥匙的所在,这其实很常见不用过度焦虑,这不是疾病的表现。阿尔兹海默症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记忆障碍的情况会凸显。因为海马体机能的衰退,病人会发现记忆一件新的事情会变得困难,而由于颞叶机能在发病初期还未明显衰减所以一些长期记忆内容还是会相对的保存下来。所以,忘记了一周前晚饭吃了什么不是疾病表现,但是,如果刚吃完饭就忘记了吃的什么就有问题了。一位神经内科教授说过如此很残忍的一句话“请对患者说以后别再记东西了,因为不去记忆的话,提取记忆就会变得更容易一点”。而随着病情加剧,颞叶,额叶及顶叶的机能也会不断衰退,与之而来的症状(可以参考酒醉后大脑各区域机能运转情况)是:无法控制言行、口出狂言、无法理性控制自己会对别人进行性骚扰,更严重的甚至会表现出嫉妒妄想症、被害妄想症、被盗妄想症等等。大脑顶叶机能中,一项重要功能是空间认知,所以病情恶化后,病人会出现迷路的状况,而颞叶机能下降,长期记忆会被破坏,甚至是至亲也会遗忘。病情继续恶化后,一些病人会表现出“定向障碍”即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认知。最终会导致作为人类尊严的消失,无法控制大小便、乱发脾气、喜欢使用暴力等等。

对于可能患得阿尔兹海默症的病人,在入院时会接受一种类似智力测验的问卷:

《记忆的常识》:我们如何记住又如何遗忘

这个测试满分为30分,如果得分在20分以下,那么患得阿尔兹海默症的可能性就比较高了。表现出痴呆症状的疾病还有很多种,作者还例举了其他几种痴呆症的病因和症状。此外,作者也提示很多“关于能够有效预防痴呆症”的食物和动作,是要谨慎做甄别,切记不要盲目相信“吃什么、做什么就能激活大脑,从而预防痴呆症”的江湖骗子的谎言。

《记忆的常识》:我们如何记住又如何遗忘

文章最后,作者写了很多关于记忆的相关问答,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过相信在熟读《记忆的常识》后,您自己都可以解答这些问题了。作为神经内科医生,作者就老年痴呆这一问题的解释做到深入浅出帮助大家理解,而对于记忆的阐明以及相关原理和方法也表述的既通俗易懂,又有实际意义,非常适合普通大众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