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江口沉銀,所沉金銀世間罕見,價值連城。

  1646年,明末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率部沿岷江南下轉移。行至彭山江口河段,遭遇明朝參將楊展襲擊,大量財物沉於江底。幾百年來,關於張獻忠是否沉銀及沉銀地點眾說紛紜。張獻忠江口沉銀考古結束後,幾千餘件出土文物,其中不少為首次發現的國家一級文物,通過這些文物徹底破解了“江口沉銀”的歷史之謎,真實還原了江口古戰場遺址的神秘面貌,讓大家得以撥開迷霧,看到300多年前的一段歷史。

張獻忠江口沉銀,所沉金銀世間罕見,價值連城。

彭山區江口沉銀水下考古發掘區全景

張獻忠江口沉銀,所沉金銀世間罕見,價值連城。

 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是在“5・1彭山區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追繳的國家一級文物,印面陽文九疊篆書“永昌大元帥印”,印背上裝飾虎形鈕。該印是江口古戰場遺址發現的核心文物,對考證遺址年代和性質極為關鍵。

張獻忠江口沉銀,所沉金銀世間罕見,價值連城。

長沙府“歲供王府”五十兩金錠。 明天啟元年(1621年),是在“5・1彭山區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追繳的國家一級文物。金錠內鏨刻銘文“長沙天府天啟元年分歲供王府足金五十兩正吏楊旭匠趙”。這是長沙府上供藩王府的歲供黃金,為已知明代金錠中最大錠形,存世稀少。1643年8月,張獻忠攻克長沙,可能是從吉王府中得到。

張獻忠江口沉銀,所沉金銀世間罕見,價值連城。

冊封金冊。大西政權(1643-1646年),2017年江口古戰場遺址出水。這是張獻忠冊封妃嬪的金冊,正面陰刻楷書“思媚用冊為修容。朕德次嬪嬙,匪由愛授,螽羽和集,內教以光,欽哉”26個字。

張獻忠江口沉銀,所沉金銀世間罕見,價值連城。

圖為五十兩的銀錠。即便在明朝貨幣貶值的時候,一個也夠大戶人家好幾年的口糧。

張獻忠江口沉銀,所沉金銀世間罕見,價值連城。

圖為“驍右營總兵關防”銅印。

張獻忠江口沉銀,所沉金銀世間罕見,價值連城。

“西王賞功”錢鑄造於張獻忠佔據四川之後,有金、銀、銅三種材質,是用於獎勵有功部將的錢形獎章。在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發掘之前,“西王賞功”錢存世量極少,且真假難辨,為古泉名珍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