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名村:千年銀杏廕庇下的古鹽道——卡子村

翻越賽武當自然保護區腹地的五條嶺山脈,沿著古樹路盤旋而下,在十堰市茅箭區大川鎮和房縣大木廠鎮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群山環抱的小山村——卡子村,蜿蜒曲折的浪溪河穿越千百年的時光緩緩地從村中流過,矗立在半山腰的千年銀杏,像一位安詳的老人守望著卡子村的生靈萬物,山風吹過,銀杏葉嗦嗦作響,彷彿向過往的行人訴說卡子村古鹽道上曾經歷盡的繁華和歲月的滄桑。

山深春晚花正豔,千年銀杏吐新芽

暮春時節,夏將至,山外的花兒早已落敗,迫不及待地換上清涼的夏裝。地處崇山峻嶺之間的卡子村,大地的溫度正在悄然地升起,也許春天也被這裡的神韻所吸引,想要在這裡要多待一會,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讓人們感受一下山間的晚春。


十堰名村:千年銀杏廕庇下的古鹽道——卡子村

陽光照耀下盛開的油菜花


田間地頭的油菜花尚在傲嬌地盛開著,一隻只蜜蜂飛過,奮力地將他們的翅膀舞動的起來,在這春天裡最後一片油菜花中尋找那一絲甜蜜。成片的紫堇花點綴在蒼山綠草之間,奼紫嫣紅,分外喜人,潔白如雪的油桐花像思春的少女,安靜素潔,在陽光的照映下,楚楚動人。


十堰名村:千年銀杏廕庇下的古鹽道——卡子村

山坡上的紫堇花


十堰名村:千年銀杏廕庇下的古鹽道——卡子村

潔白素雅的油桐花


雖不種花,但卡子村野花遍佈山野,少了人工修飾的痕跡,多了幾分野性的自然美麗。在山的呵護下,在水的溫潤中,每一朵花都在用盡生命的全部驕傲地盛開,讓美麗留在人間,讓靈氣瀰漫河谷。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高海拔形成的溫涼氣候,在交通不便的數千年間,因為少有人跡的驚擾,這裡的草木,盡情地吸天地之靈氣取日月之精華,造就了卡子村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覆蓋,一棵棵古櫟、古柳、古銀杏在這裡安靜地生長,日夜不息,散佈在浪溪河的沿岸,植根於卡子村的山山水水之間,成就了卡子村千年古樹王國。


十堰名村:千年銀杏廕庇下的古鹽道——卡子村

1500餘年的古銀杏樹


在這眾多古樹之中,最具盛名的一棵位於卡子村中間的半山坡上,是一棵有著1500餘年樹齡的古銀杏樹。銀杏,一個古老的樹種,在地球上存活已有億萬年,與它同時代的所有植物幾乎全部滅絕,多少次滔天洪水、地殼升降、滄海桑田、氣候鉅變,都沒有阻擋住銀杏生存的渴望,硬是在無數次的絕境中覓得一線生機存留至今,成為植物界的“活化石”,讓今天的人們有機會一睹史前植物的容顏。古老與神秘,歲月與滄桑,在這一顆千年銀杏樹上得以匯聚,村民將其視為全村的庇護者,精心呵護,敬若神明,樹枝上掛滿了祈福的紅絲帶,或祈願平安安康,或祈願風調雨順,或祈願心想事成。千年古銀杏,成了人們的共同精神家園。


十堰名村:千年銀杏廕庇下的古鹽道——卡子村


坐在銀杏樹下的石凳上,享受著春末夏至的陽光,陰涼中帶著一絲暖意。呷一口清茗,捧一本好書,遙望蒼穹,天地悠悠,白雲在蔚藍的天空自由地翱翔。耳畔,銀杏樹枝頭嫩芽探頭成長的聲音,或許就是這山村寧靜中僅有的律動。

悠悠古鹽道,滴滴汗水浸

千年古銀杏,伴隨著卡子村的人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見證了卡子村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變遷。銀杏樹下的石板上,不知留下了多少鹽背子乘涼休憩的身影,吸收了多少鹽背子辛勤討生活的汗水。


十堰名村:千年銀杏廕庇下的古鹽道——卡子村

夏日的山坡,鬱鬱蔥蔥


在五條嶺隧道沒有打通的年代,自古以來,卡子村就是溝通聯繫房縣、神農架和漢江以北地區的必經之地,這裡曾是十堰地區南北信息、物資和人流交通的關鍵卡口。現如今,卡子村的山坡上,還殘存著一段古鹽道遺蹟,鹽道旁至今還殘留有古碑及拴馬石,經過歲月的侵蝕,碑上文字大多已難以辨認,但川鄂古鹽道帶給卡子村曾經的繁華與匆匆,依稀尚能從這斑駁的石階上尋覓出一絲印記。

十堰名村:千年銀杏廕庇下的古鹽道——卡子村

藍天白雲下的卡子村


鹽是百味之首,酸甜苦辣離不開鹽,鹽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備,再好的菜沒有鹽就沒有味道。由於中國歷史上施行食鹽專營制度,食鹽流通被官府嚴格控制,嚴格按區域銷售食鹽,且官鹽價高,更使得交通不便偏遠地區難以獲得調味的食鹽。官鹽的短缺與高價,販賣食鹽的暴利,一些私鹽販子鋌而走險,在懸崖上鑿壁而行,穿越深山老林,跨越溝壑山樑,將食鹽運至需要的地方。

正是這樣,秦巴古鹽道、川鄂古鹽道應運而生。由於販賣私鹽,需要隱蔽物資,躲避盤查和土匪搶掠,鹽道多處於偏僻艱險之地,只能靠人工肩扛背馱轉運,這些背鹽工在當時稱為鹽背子。萬千鹽背子為養家餬口,在古鹽道上長年累月地奔走,用生命把歲月寫滿了山嶺石崖,用腳步將一塊塊石板磨平,用汗水將一片片野花澆灌。

十堰名村:千年銀杏廕庇下的古鹽道——卡子村

位於卡子村南部山坡上的千年古鹽道(圖片來源:秦楚網)


卡子村所處卡口關隘的地理位置,讓這裡成為古鹽道上的鹽背子休憩落腳的地方。運鹽隊伍的來往穿梭,讓卡子這個曾經寧靜的小山村變得人聲鼎沸。一時間,客棧成群,商鋪林立,人們在這裡休憩,在這裡交換信息,在這裡建造廟宇,祈福求安,古鹽道讓卡子村在歷史的長河中,成了文化交流的節點,古鹽道也成就了卡子村曾經的一時繁華。

十堰名村:千年銀杏廕庇下的古鹽道——卡子村

卡子村舊民居


經過這裡,漢江流域的秦楚之地和長江上游的川渝之地建立了緊密的聯繫,鹽、鐵、布、茶從這裡走向全國,走進百姓的生活。這些跨越千山萬水, 深藏於深林密菁之中的古鹽道,無形之中成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之路,成為勾連南北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文明之路。

十堰名村:千年銀杏廕庇下的古鹽道——卡子村

扶貧搬遷小區牆壁的宣傳標語


如今,卡子村的交通條件早已得到有效改善,肩扛背馱也成為歷史,歷經千年的古鹽道,逐漸從歷史的舞臺中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青苔長滿了古鹽道的石板路,落葉掩蓋了古鹽道的滄桑紋,但古鹽道,永遠留在卡子村的記憶裡,留在文明交流的漫漫長路上。


十堰名村:千年銀杏廕庇下的古鹽道——卡子村

別具特色的卡子村扶貧搬遷安置房


卡子村,在千年銀杏下,在悠悠的古鹽道上,在清澈的浪溪河中,看生命的執著與美麗,尋文明的足跡與記憶,總有適合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