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企業家信心來自中國經濟的堅實邏輯


陳貴:企業家信心來自中國經濟的堅實邏輯

2019年12月21-23日,陳貴一行在廣東中山、開平等地調研出口加工型企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受中美貿易摩擦和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的持續影響,外貿企業特別是外向型製造業企業經營發展受到了很大影響。部分企業受訂單萎縮的影響,已經倒閉;還有部分企業受土地成本上漲、環保標準提高等因素影響,經營也面臨較大困難。

傳統外貿企業遇到的困難,看似是一些偶然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實質是一種必然。一則是因為特朗普上臺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美國、歐盟等傳統主要出口市場都受到了較大影響。二則是產業升級和需求升級一直在持續,很多出口企業並沒有針對這種變化及時更新產品線。

問題的暴露並不是壞事,短暫的困難也並不可怕,這需要企業家辯證地看待,低谷之後就是轉機,黑暗褪去將迎來光明,企業家應該有足夠的定力和信心。


01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不得不做


陳貴:企業家信心來自中國經濟的堅實邏輯


我國出口加工型經濟在改革開放後因為全球化的不斷深入進入快速發展期,藉助於西方先進國家制造業產能的轉移和外需的不斷釋放,得益於廉價的土地、資源和勞動力等成本優勢,這種模式不需要太高的技術含量,更不需要研發投入,一些早期進入大陸的外資和港澳臺資金在20世紀最後10年和本世紀最初的10年獲得了非常可觀的收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這種模式迎來了第一波較大的衝擊,倒掉了一批產業鏈末端企業。倖存下來的部分企業尋找成本更為低廉的地區投資建廠,比如在廣東的企業從較為沿海的深圳、東莞、中山等地向土地成本相對較低的江門、清遠甚至韶關等地轉移。但多數企業並沒有吸取足夠的教訓,其發展模式並沒有根本改變。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土地、人力、資源等成本急劇上升,汙染防治列入經濟三大攻堅戰,環保標準也隨之提高,傳統低端粗放發展模式完全不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遇到的困境可想而知。

因此,當下不管是傳統外向型出口加工企業,還是傳統制造業企業,都要接受因中美貿易摩擦、要素成本提升和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導致的傳統發展模式沒落的現實,不要再對傳統發展模式抱有幻想。只有堅決與過去說再見,才能真正走向轉型和升級。

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要順勢而為,做好市場調研,向門檻更高、附加值更高的產業轉型,對於土地自有的企業來說,轉型期沒有土地成本的負擔,可以進行更為大膽的嘗試,經充分論證的行業和產品可以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抓住國內市場需求穩步擴大、消費不斷升級的有利機遇,擴大國內市場開拓和產品研發,滿足新興消費群體的需要。通過升級出口和開拓內銷兩條腿走路,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


02

公司治理應邁向制度化和專業化


陳貴:企業家信心來自中國經濟的堅實邏輯


除了戰略方向的調整,出口加工型企業也需要告別簡單、粗放的管理方式,探索適合所在行業和自身企業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企業,千千萬萬個高質量發展的企業細胞組合在一起,才能構成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宏圖。對於出口加工型企業和製造業企業,必須通過管理提升和創新提升邁向高質量發展。

要建立法制化、規範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使各項工作和各個環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據可查,以嚴謹的制度和清晰的流程釐清企業、員工權責,保障雙方權益。同時要立足長遠,推動管理團隊的年輕化,將德才兼備、忠誠可靠的年輕員工吸納到公司管理團隊中,通過股權激勵、待遇提升等形式增加他們的獲得感和認同感,保障企業的長遠發展。

要建立適合企業的創新體系,這個創新不一定非得是原創的科技發明或創造,可以是漸進性的創新,也可以是借鑑性的創新,只要對提高效率、節約成本、改善環境有幫助,都是好的創新。特別要注意在環保方面的創新應用,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核心內容之一,不能糊弄,要加強與環保部門的溝通,積極應對。

企業黨建也要重視起來,企業黨建不是形式主義,要常抓不懈,通過黨建工作提升企業戰略認知和方向認識,能夠加強與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溝通交流,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品牌建設是企業轉型升級和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貼牌和代工可賺一時的錢,但不可持續,唯有做好品牌,才可賺長遠的錢。


03

低谷後將迎轉機,企業家應有信心


陳貴:企業家信心來自中國經濟的堅實邏輯


從去年以來,很多企業尤其是出口加工型企業和傳統制造業企業,都感覺經濟形勢的嚴峻性,甚至企業經營都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這有外部環境變化的原因,也有內在經濟規律發揮作用。我國經濟經過長達30年、40年的高速增長,總量已經很大,去年GDP已超過90萬億人民幣,過去依靠資源和成本優勢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增速的下降是一個必然過程。而且目前的總量即便是6%的增速,增量依然巨大。因此,增速的降低並不意味著增長的終止,依然在增長,只是速度因為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有所放緩而已。

總體增速的放緩意味著過去那種所有行業、所有企業都享受經濟高速增長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行業在分化,企業在分化。有一些行業,特別是科技含量高、產業附加值高的行業依然在高速成長;有一些企業,特別是產品和服務都過硬、創新和管理都領先的企業,還在高速增長。

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只要不是我們自己折騰,自亂陣腳,我們經濟發展的大好局面還將繼續維持,高質量發展的體系將逐步完善,新的需求、新的市場一定會不斷湧現,我們的企業和企業家需要做的不是為當下沮喪,而是要練好內功,時刻準備好在新的征程、新的賽道上一展身手。

經濟運行有周期,產業發展有規律,出口加工型企業近年來受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環保標準提高等諸多因素影響遇到的困境是偶然中的必然,但只要有人類存在,相關產業和產品的需求就會一直存在。需求會升級,但並不會消失,企業家對此要有清醒地認識,辯證地看待。一個產業,所有人都認為是低谷的時候,就是重新崛起的時候,企業家要有這個信心和定力,當其他人因堅持不住被淘汰的時候就是堅守者迎來收穫的時候。

信心比黃金還珍貴。機會總是藏在危機之中,留給準備好的人。堅持並蓄勢以待,黑暗退去,光明就會到來!


(根據陳貴於2019年12月21-23日在廣東中山、開平等地的調研談話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