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我們習慣了高歌猛進,如何“知進退”?

我們已經高歌猛進了四十年,我們習慣了制定“前進”的戰略,在“做大”的目標下,企業的擴張衝動得到充分的釋放,我們學會制定“後退”的戰略了嗎?

來源 | 中國企業傢俱樂部

“有一種勝利叫做撤退,有一種失敗叫做佔領。”

進退不過是一種手段,進退之間來去自如才是真正的大智慧。這在當下的大背景下,理解這句話是多麼迫切的重要。

中國經濟已經度過了高速發展的年代,儘管未來仍是黃金年代,但必須藉助高質量發展才能扶搖直上。

在過去的野蠻生長年代,許多民營企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有成功者,也有失敗者,為什麼成功?為什麼失敗?除了那些廣為外界知曉的果斷與勇猛,那些活下來的好企業,都是在戰略上有進有退,懂得“知進退”。

地產行業是個強週期行業。一提到融創,很多人都會認為“融創兇猛”。經過十多年的突飛猛進,已經擠進中國地產業的前五把交椅。

很多人會認為,這肯定與其創始人孫宏斌過去敢於迅速擴張的性格息息相關,但仔細研究發現,這其實是對孫宏斌與融創的最大誤解。

企業家:​我們習慣了高歌猛進,如何“知進退”?

2016年內地房地產新一輪週期啟動之時,公開市場拿地的價格已經非常昂貴,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大企業、小企業,都參與其中,市場熱度空前高漲。

市場大熱之年的融創,採取的是穩妥拿地策略,堅決放棄在公開市場拿地,主要通過收併購的方式進行土地儲備。而且,選擇堅守在一二線城市。

這兩大防範風險的戰略舉措,大大降低了融創的市場風險。融創並沒有執行外界預期的大擴張策略,而是執行了趨於穩健的業務策略。

那時的公開場合,孫宏斌多次提到“控制”、“多看少動”、“保守”、“小心”與“安全”,要“非常小心、謹慎地把公司做安全”。他確定融創的基本戰略方向,是去槓桿,降低負債率,提升盈利與淨資產。

同時,融創還清晰地認識到,只有通過精細化運營打造的產品力與品牌力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企業最穩定、持久的現金流來源,於是在產品打造上多花心思。

在房企業績形勢喜人的2018年,融創收入與利潤大漲,賬面現金高達874億,有息負債淨額較2017年年底卻減少近95億元,淨有息負債率下降9.5個百分點。在這之後,政府開始房地產調控,國家提出“房住不炒”,在市場大環境漸冷之時,融創才會更從容自如。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融創最核心的特徵不是激進,反而是“知進退”——在該進取的時候果斷進取,在需要謹慎的時候保持穩健,但這很少被行業外人士知曉。

退是為了更好地進,退一步海闊天空,退是另一種方式的進,防守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進攻。

剛剛去世的“世界第一CEO”傑克-韋爾奇主導的通用電氣,是一家以多元化著稱的世界500強企業,在許多行業做到了數一數二,但是韋爾奇對自己的評價卻是:“我對通用的最大貢獻在於拒絕了至少1000次投資機會”。

企業家:​我們習慣了高歌猛進,如何“知進退”?

我們已經高歌猛進了四十年,我們習慣了制定“前進”的戰略,在“做大”的目標下,企業的擴張衝動得到充分的釋放,我們學會制定“後退”的戰略了嗎?

在中美貿易衝突大背景下,在新冠肺炎疫情當前,我們的戰略、組織、文化做好準備了嗎?疫情過後,我們繼續高歌猛進嗎?企業該如何根據自己的業務能力半徑制定戰略?在企業經營實境中,我們應該如何把握好一個度,掌握好何時該進何時該退?在企業擴張之前,如何制定好發展戰略,算清楚企業的進退得失?

在企業發展進退中,能否善用、巧用企業戰略,關係著企業的成敗沉浮,關係著公司的命運。2020年4月22-24日,海南海口,參加中國綠公司年會的企業家們將就“進退之間的戰略雙翼”這一重要議題進行討論。


企業家:​我們習慣了高歌猛進,如何“知進退”?

在面對更加不確定性的未來,只有那些高度重視產品力與品牌力打造的公司,只有更加懂得“知進退”的公司,只有那些對自己企業的運行邏輯、管理邏輯以及生死存亡有著自己獨到見解和思考的公司,才能活得更長久。


點擊“擴展鏈接”,去海口參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