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何园是清乾隆年间扬州双槐园的旧址,又叫“寄啸山庄”,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意,后辟为何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何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园林船厅、楼廊、鱼池和假山、花木错落有致、布局深得步移景换之妙。漫步何园,回廊曲折,复道行空,假山贴墙,鸟栖庭树,丘壑宛然,游鱼惊水……宛若“鸟飞屏风里,身置仙境中”。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何园规模庞大,面积为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就达7000余平方米,全园可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组成,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穿过“寄啸山庄”的圆洞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牡丹厅,迎面山墙上嵌有“凤吹牡丹”的砖雕,牡丹厅因此而得名。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复道回廊 何园的主要特色是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极至,1500米复道回廊,是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的精彩景观。左右分流、高低勾搭、衔山环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体景观和全天候游览空间,把中国园林艺术的回环变化之美和四通八达之妙发挥得淋漓尽致,被誉为立交桥雏形。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廊的东南两面墙上开有什锦洞窗和水磨漏窗,气宇轩昂,绕廊赏景,步移景异,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贴壁假山 在墙壁堆叠着一组长达六十余米的假山,上有盘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绕山谷山上有月亭,过月亭可登上复道回廊,形成全园上下立体交通。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假山贴墙而筑,参差蜿蜒,妙趣横生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何园平地起筑,独具特色,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浑然一体,故有 “何园看楼上,个园看楼下”之说。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读书楼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翰林公子读书楼是何园文脉的象征。何氏家族从何芷舠(dāo)父亲这辈起通过科举作了大官,留下了厚学重教、诗礼传家的门风。先后出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水心亭(有人称戏台) 西园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水心亭了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回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的,以供园主人观赏戏曲和歌舞之用。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红楼梦》等影片的拍摄,都曾把何园的水心亭作为场景。“四面串楼环水抱,几堆假山叹自然。”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玉绣楼 玉绣楼是两栋前后并列的住宅楼的统称,因院中种植广玉兰和绣球而得名。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满园竞芳”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烟花三月飞扬州” 之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据说在皓月当空之际来到何园,水心亭歌吹悠扬,湖心亭上身着长袖舞衣的少女拨动琴弦,倩影映入湖水之中,置身其中,分明是瑶台仙境。著名造园家陈从周教授游园后曾赋诗一首:

江南园林甲天下,

二分明月在扬州。

水心亭上看波绿,

览胜来登一片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