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鄭偉悅


柳永成長在一個十分注重儒家道德的仕宦之家,但他是音樂天才,個性又是浪漫的,這簡直是一對矛盾。

1、柳永其人並不被正統儒家認可

柳永原名柳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南宋學者陳振孫認為,柳永的詞格調並不高,不過是寫得音律協調,用詞妥當,把北宋真宗、仁宗朝的太平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而且他擅長寫行路的旅人和漂泊無依之遊子的感慨,所以影響力才大。對於柳永的為人,陳振孫認為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

按照儒家的觀點,讀書人應當追求立德、立言、立功,而柳永無一所立,當然不會被當時的士大夫們稱道。

2、柳永是音樂天才

柳永若是生活在今天,不會比任何作詞者遜色,當今作詞者中能和他相提並論的,估計只有黃霑。可惜,柳永生活的年代,讀書人搞音樂填詞是不被認可的,參加科舉考取功名才是出路,這就註定了他矛盾與痛苦的一生。

柳永年輕時流連於秦樓楚館,與許多歌女建立的深厚的友誼,作了很多在士大夫們看來空泛下流的詞曲。傳說他死後無錢辦後事,還是這些歌女出資安葬的。

3、柳永仕途坎坷,毫無官運

柳永曾作一首《鶴沖天》,其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意思是考中進士是浮名,還不如喝酒唱歌來得痛快。後來,他參加進士考試,本已高中,但是宋仁宗見到有他的名字,批了一句“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多年後,知道景祐元年恩科,柳永才被賜予進士及第。但是後來填詞不慎觸怒了皇帝,以至於考核通過卻不得改官。

4、柳永對詞的貢獻

柳永的詞在當時及後世都收到人們的追捧。他大量創作慢詞,開拓了詞的形式,一改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令詞一家獨大的局面。葉嘉瑩先生認為,柳永對詞的開拓最重要的不是這些,而是其羈旅行役之詞,拓變了春女善懷之情,寫出了秋士易感之慨,成為詞由“歌辭之詞”向“詩化之詞”演進的重要一步。

總之,柳永就度過了這樣充滿矛盾的一生,但他首先是一個大詞人。

關注梅鶴讀書,歡迎點贊、留言、轉發,一起讀出不一樣的精彩!!


梅鶴讀書


柳永是一個多情的人。他對那時候的風塵女子給予了無邊的同情,美好的歌頌和親切的友誼。他用自己的作品真切地贏得了她們的尊重和愛戴。自古白衣卿相,自是天下無敵。他的作品表達了對底層歌女的熱愛。所以她死後,有眾多風塵女子湊錢為他送葬。


辛峰


柳永出生於名門望族,其祖父有六個兒子,全部在朝為官,其父柳宜更是官至

工部侍郎,柳永年少時便有文名聞於鄉里。他自幼聰慧,加上有名師指點,學

業更是突飛猛進,更是胸懷大志,有功名用世之志。

成年後的柳永入京參加科考,卻被汴梁城的燈紅酒綠所吸引,開始流連青樓酒

館,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並寫下很多歌詠青樓女子的詞作,也正

是因為如此,他被皇帝以“屬辭浮糜”為由剝奪了科考成績,在屢試不第後,

他開始徹底走向歌樓舞館,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職業詞人。

最後他成為了汴京城裡最有名的一個浪子,也成為大宋都城最引人注目的年輕

才子,他的詞作在大宋王朝流傳甚廣,被稱為“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就連大名鼎鼎的蘇東坡也常常喜歡和他的詞一比高下。

這位自稱“奉旨填詞”的白衣詞人,以手中一支春風之筆,寫盡了大宋王朝的

風流繁華與頹廢憂傷,也寫盡了自己的落魄和惆悵,但他筆下更多的是那些大

宋歌女們的縷縷幽怨,款款情思。

柳永的詞常常會給青春女子以愛情的夢想,給她們生命的熱度和激情,甚至會

給這些社會最底層的群體以理解和尊重,因此他也贏得青樓女子的喜歡和追捧

,“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這些滾燙的話語

背後,其實飽含著歌女們對這為曠世知己的深深感激和傾慕。

柳永最終得到了一眾女兒的傾慕,卻失去了報效朝廷的初衷,皇帝認定他“屬

辭浮糜”,宰相晏殊明言不屑與他同列。他的一生特立獨行,才華橫溢卻譭譽

參半,見棄於世。曾有人說過:“寧立千人碑,不做柳永傳”,一部皇皇《宋

史》竟無柳永的隻言片語。他留給後人只有一部吟風詠月的詞集和浪跡秦樓楚

館的市井傳說!


最美詩畫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峰鹽鹼、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本名

柳永

別稱

柳三變,柳七,柳屯田

字號

景莊,耆卿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漢族

人物關係

柳涗

兒子

柳宜

父親

柳三複

哥哥

柳淇

侄子

熱點關注

解讀 北宋婉約派創始人柳永:皇上要他做專業作家,妓女們是他的鐵桿粉

這場演唱會的餘音是如此綿長,一直持續到百年後宋金戰亂,朝廷南渡。而在此之前和平年代的每年清明節,先是襄陽城裡的歌妓們相約到柳永的墳地祭掃。後來,這一風俗蔓延到全國各地他開過流動工作室的許多城鄉,成了青樓的“行規...

2019-04-29

人物生平 柳永是第一個被皇帝“反三俗”封殺的“民間藝術家”?

清人陳廷焯《詞壇叢話》也曾說:“秦寫山川之景,柳寫羈旅之情,俱臻絕頂,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柳永用自己的一生,發展和創新了宋詞,雖沒能官場得意,但好在為後世留下了數百首好詞。...

TA說2019-02-22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東(今山西),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1] 父親柳宜,出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南唐滅亡後,柳宜供職北宋,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於其父任所(984年,費縣)。[2]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東京上書,授全州通判,柳永隨父赴任。[3] [4]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贊善大夫調往揚州,柳永隨往,習作《勸學文》。[5]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屢遷至國子博士,命其弟攜畫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隨叔歸鄉。[6]

鹹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鄉,遊覽名勝中峰寺,作詩《題中峰寺》。[7] 柳永讀到《眉峰碧》,甚愛此詞,將它題寫在牆壁上,反覆琢磨。[8] 鹹平四年(1001年),柳永嘗試為詞,作《巫山一段雲·六六真遊洞》,歌頌家鄉風景武夷山,有“飄飄凌雲之意”。[9]

流寓江淮

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計劃進京參加禮部考試,由錢塘入杭州,因迷戀湖山美好、都市繁華,遂滯留杭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鹹平六年(1003年),孫何知杭州,門禁甚嚴,柳永作《望海潮·東南形勝》,前往拜謁。[10] [11] 此詞一出,即廣為傳誦,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時。[12]

北宋杭州意象圖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孫何還京太常禮院,柳永做《玉蝴蝶·漸覺芳郊明媚》,追憶陪孫何遊樂情事。[13]

景德年間(1004—1007年),柳永離開杭州,沿汴河到蘇州,作《雙聲子·晚天蕭索》;不久入揚州,作《臨江仙·鳴珂碎撼都門曉》,追憶舊遊[14] ,度過了青年時期的一段放浪生活。[15]

科舉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入京師汴京(今開封)。時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華極盛:元宵,皇帝與民同樂[16] ;清明,郊外踏青[17] ;端午,龍舟競渡[18] ;汴京風情,紙迷金醉。[19] 柳永凌雲辭賦,將帝都的“承平氣象,形容曲盡”。[20]

柳永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在即,柳永躊躇滿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21] 及試,真宗有詔,“屬辭浮糜”皆受到嚴厲譴責,柳永初試落第。[22] 憤慨之下作《鶴沖天·黃金榜上》,發洩對科舉的牢騷和不滿,但對中舉出仕並未完全絕望。[23] 不久之後,柳永作詞《如魚水·帝裡疏散》,對此次應試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懷,對試舉仍抱希望。[24]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參加禮部考試,再度落第。同時,與相好歌女蟲娘關係出現裂痕,柳永作詞《徵部樂·雅歡幽會》,抒發失意兼失戀的苦悶情緒。[25]

加載更多

搜索發現


雞毛蒜皮的事


柳永是正宗的福建崇安人,就是現在的武夷山市。他有兩首詞入選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第四冊(《望海潮·東南形勝》和《雨霖鈴·寒蟬悽切》)。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後流寓蘇杭,賣文為生,碼字過活,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然而這樣一位瀟灑走一回的才子,最終卻落得個梨花帶雨的結局,令人扼腕。

瀟灑哥柳永二十幾歲赴京應考,榜上無名。再考,濤聲依舊。鬱悶之至,就去喝酒,喝著喝著,靈感陪伴著委屈就來拜訪了,於是揮筆寫下: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年輕人總得有點脾氣,考不上,喝酒去!管他什麼浮名前程,無所謂。

他的一個相好的,一位氣質型美女,藝名叫蟲蟲(不是蟲蟲特攻隊的蟲蟲,不是含笑半步癲的笑笑)。蟲美人一看這詞,《鶴沖天》,霸氣高端有共鳴,老有感覺了,寫得太讚了。於是譜曲,拿去唱。結果,爆紅啊。人氣指數噌噌往上竄。

蟲蟲成了流行歌手,請她獻唱的豪華府第、上等劇場、大型KTV排成行兒。蟲美女有義氣,掙了銀子不忘當年挖井人柳永。他們三七分成,起初柳永別彆扭扭,推推託託,後面也就接受了,畢竟要吃飯嘛。蟲蟲說,沒有你,哪有我。一語點醒夢中人。原來寫文可以換錢哪。

於是柳永開始自由撰稿人的生涯。錢來得快,撒腿的速度也不弱。這邊賺進稿費,那邊隨手就花出去了。現在叫燒錢,當時叫銷金。逍遙窟嘛。咱有記載為證。宋人記載說:柳者卿居京華,暇日遍遊妓館,所至,妓者愛其有詞名,能移宮換羽,一經品題,身價十倍。妓者多以金物給之。看來自由撰稿人撰出了名氣,收入頗豐。

有了動力,自由撰稿人柳永開始為其他蟲蟲們填詞,填一首被搶一首。什麼笑笑、師師、安安、悅悅、妮妮、寶寶、貝貝們,圍著柳永哥哥翩翩起舞。柳永,柳七,柳三變,柳耆卿,柳屯田,瀟灑哥的名號多多。三變哥,七哥,永哥,當時韓流未現,不然得叫柳歐巴吧。花叢東西間,蝶兒繞著長腿歐巴飛啊飛。

據不完全統計,兩宋江詞人九百,柳永哥寫藝女最多。他靠一管毛筆走賺碗飯吃,他是娛樂場的專業作家,著名自由撰稿人。有錢賺的地方就會有競爭,自古一樣。可以想象,這個行當,同樣競爭慘烈,不過勝者為王,過程變得不是那麼重要,因為我們不知道罷了。一將功成還萬古枯呢,對吧。

瀟灑的柳永,痛快淋漓的發洩,贏得了龐大的讀者群,卻得罪了一個宋仁宗。

柳永第三次考試,考上了。宋仁宗臨軒放榜,劃掉了他的名字,金口一開: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太狠了,有時候,一句話就能定義別人的一生。也是,得罪了皇帝,哪有什麼好果子吃的,不掉腦袋就算是運氣好了。當皇帝的,哪能容忍這種人煽動考生藐視國考?

柳永栽了。十年寒窗苦,未成人上人。這回瀟灑不起來了。你說無奈不無奈。無奈就無奈,酒還是要喝的,而且越喝越瀟灑。從此浪子越發抬頭,他自嘲又譏諷皇帝說:“奉旨填詞柳三變。”

返回煙花巷,他的女粉絲們紛紛安慰他,考不上才好呢,金榜題名,沒啥了不起!如果考上了,當上官兒了,那才壞事了呢,到時候柳哥哥怎麼還會理會我們這些苦難的姐妹兒。大頭大頭有雨不愁,你有雨傘,我有大頭。十年一覺汴京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文章憎命達,鬱悶出才子。於是有了高中語文課本中這首寒蟬悽切的《雨霖鈴》,柳永的形象躍然紙上,他走動的身姿,他佇立的情狀。清瘦、飄逸、無奈、瀟灑,有點像寫《春風沉醉的晚上》的郁達夫。這位同樣頻繁出現在各種版本語文課本中的郁達夫,和福建也有些關係,他曾任福建省政府公報室主任,官兒不大,但為文化界做了一些實事,比方他為常務理事的“福州文化界救亡協會”發起了系列“文抗”“文救”活動。和樓適夷、楊騷等人聯合創刊《救亡文藝》,還一起遊玩了月下的鼓山。

柳永筆下多男女纏綿,卻鮮有陰柔之感。纏綿、離別、羈旅、情愁。這八個散發強烈世俗意味的字眼,在柳永的詞作中熠熠生輝。《雨霖鈴》寫的是秋天。在詞中與柳永“執手相看淚眼”的女子是誰呢?我們無法知道。但能讓柳永喜歡的女子,想必也該是意態百端、風情萬種的吧?分外撩人那是她們混江湖的必殺技。

剛下過一場暴雨的黃昏。設帳對飲於汴京城外。二人舉杯時,盡在不言中。該說的都說過了。柳永這人,看來話不多,是個酷哥。情緒飽滿的男人,一般說來話不多吧。停在汴河岸邊的蘭舟是離別的符號,它指向楚地的千里煙波。如此瀟灑的句子,帶出詞人瀟灑的風格。是翌日清晨登舟遠行呢,抑或選擇連夜出發?“瀟灑”哥的柳永也有糾結無奈的時候。

他不想走,但有時候又必須走。無論對哪個女子有多麼牽腸掛肚,他還是要走。今天蘇州,明天杭州,後天金陵,江南江北繁華地,他清瘦而挺拔的身影時隱時現。若是心繫功名,也該留在京城,可他卻不斷離開,去向遙遠陌生之地。哪兒繁華柳永就奔哪兒去。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畢竟要吃飯。他是自由撰稿人。他經過不懈努力才找到專屬自己的生存路數。他走的這條道,文人老前輩沒走過呢。其艱辛種種,也許只有他本人最為清楚。宋代沒有網絡,沒有公眾號,沒有微博,沒有簡書,可供發表的刊物大多是政府開辦的,不入主流的柳永沒有機會。

看似瀟灑的柳永同志,有多少無奈之處。就如浪蕩子表面上無拘無束,想走就走,其實不那麼簡單。更多的時候是想走不能走,想留不能留。因為“瀟灑”哥柳永以文換酒錢,花錢瀟灑,掙錢卻越來越不容易。幾首好詞不足以一吃到老。市場總有飽和的時候。人們總是圖新鮮的。樹挪死,人挪活,到了另一個城市,舊詞變成新曲,立刻引爆詞曲市場。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他不是公務員,沒有鐵飯碗。他躲進煙花巷中求生計,還算鶯歌燕舞。人家巴爾扎克就沒這福分,只得躲在小閣樓裡爬格子賺錢。人比人,真的氣死人。

在無奈中瀟灑的邊緣人柳永繼續遊走在大江南北。直到“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直到“不知書者尤好柳詞”。

柳歐巴還有一首描繪杭州的《望海潮》,江南爭誦。

柳永屢試不中,未能入仕途,卻沒有妨礙他對威風十足的官兒抱有奇怪的好感,拿西子湖風光去掩映他們。這也正常,他畢竟是官宦之家出身,而且越得不到的越美好,不是嗎?這首眾口稱頌的名詞,可算是他的另類之作。

五十三歲柳永,終於考上進士。花白頭終於頂了一個地方小官兒的烏紗帽。柳永也跑官,他有他的路子不是。他的朋友圈裡,不乏才色俱佳的女粉絲。女子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由女粉絲牽線搭橋,晏府的高門檻他居然邁進去了,喜滋滋樂融融。卻冷水一盆當頭澆下,晏大人顯然不把他這個自由撰稿人放在眼裡。寫的什麼東西?市井雜流,亂七八糟。算了算了,繼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瀟灑風流不再,昏昏沉沉當前。這位武夷山下的美少年,在無奈中瀟灑一世的柳永死於道路。什麼原因?不知道。多大歲數,只能推測。大概古稀之年吧。一貧如洗,遺體寂然。唯有他的女粉絲們聞訊後,湊錢安葬他。

這群有感情的活生生的女粉絲們讓人感慨,她們的溫情和世界的冷酷蔚然成觀。這群女粉絲與柳永哥哥惺惺相惜,同病相憐,她們大多用藝名,不要說身份,就連爹孃起的名字也得瞞住天下。而柳永哥哥為她們填詞為她們寫詩,文又如此優美,又如此接地氣,多少能喚起她們的自尊,喚起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們一樣沒人疼,沒有愛。他們互相取暖。

“瀟灑”的自由撰稿人柳永悽然離世。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愛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隨風。狂笑一聲,長嘆一聲,快活一生,悲哀一生。柳永與文生死與共。

這歌兒告訴我們,文學只能當點心,不能當飯吃。

然而好的東西就是好的。蘇東坡看得起他,稱他的“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 “唐人氣象不過如此”。這是很高的評價。無奈的“瀟灑”哥柳永以他的俗,同士大夫們的雅分庭抗禮。他雖背向文壇,卻終被堂堂文學史所接納。

這個評價又告訴我們,雖然文學只能當點心,但卻是一塊營養豐富、味道爽口、內涵獨特的點心,它滋養著後世後代許許多多人的感觀和味覺,讓這個生冷的世界多少看起來有些溫暖。

話說回來,不愛學習語文的同志們注意了,你們也是對的。記得前年清明節回家掃墓,和時讀高一的外甥探討高考問題。文科還是理工科,對他來說,還是個沒有概念的問題。我受老姐之託死命開導:趕緊地學理科工科去,學得好的話,學以致用那都不是事兒,吃香的喝辣的,造飛機建大樓,泡美女或者讓美女泡,創造美好世界,感知人間美麗,而不用像我這樣,成天在此亂髮文,瞎吵吵。


黃三刀


柳永是個浪漫,且近乎落魄的人,討厭柳永的人很多,以前是,現在是,以後也是。喜歡柳永的人很多,以前是,現在是,以後也是。那麼在大家心裡柳永是個怎樣的人呢?他創作了那麼的浪漫詩歌,是不是詩如其人呢?

那時候他還很年輕,那時候他還沒有出名。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名落孫山的他流落到江南,他站在金金陵街上。

 他朝煙雨樓走去,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要走向這個地方,煙雨樓是金陵最出名的青樓。

  年過半百的鴇母風韻猶有,扭著腰肢,迎面而來,可是他卻告訴鴇母,他身無分文。

  他被趕了出來,更可悲的是他被一群濃妝豔抹的女人趕了出來。

  他沮喪的坐在門口。這時候,她出來了,她把他邀進了煙雨樓,她是煙雨樓的花魁,鴇母都要讓她三分,她對鴇母說,他是她的一個朋友。

  其實他只是她的一個陌生人,一個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只是因為她那顆純潔善良的心,只是因為她迷戀落魄文人身上那種憂鬱的氣質。

  那一晚其實他們什麼也沒做,他只是靜靜的聽她歌唱,聽她撫琴。

  第二天,她送他離開。他問她叫什麼名字,她說讓他把她忘了,萍水相逢,何必記念名字。他不依,像個孩子一般懇求她,她只好告訴他,她叫謝玉英。

  五年後,他再一次來到金陵,來到煙雨樓,他對鴇母說,他叫柳永,可他依然沒有錢。

  這一次他沒有被趕出來,鴇母滿臉堆笑的把他請進了煙雨樓,並急切的喚道,謝玉英,謝玉英!

  五年前,沒有人知道他是柳永,五年後,他的名字如雷貫耳,全天下的歌姬都以唱他的詞為榮,任何一個歌女做夢都想著柳永能夠為她們填詞一首,只要他為她們填詞一首,她們的身價就會百倍的增長。那時候的歌女就好比現在的流行歌手,柳永則是林夕、黃霑這樣大腕級的詞作家。他雖然不是有錢人,但他受歌女們歡迎的程度不亞於任何一個有錢人。

  謝玉英已經嫋嫋娜挪的走下樓來,所有妖女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她們由衷的羨慕她、嫉妒她,一直是煙雨樓花魁的她,還有柳永這樣一個朋友。

  五年了,謝玉英變得更加嫵媚動人。

  她不曾想到,她生命中的一個匆匆過客竟然沒有忘記她,她熱淚盈眶,把他邀進了她的閨閣。

  這一回,良辰美景沒有虛度。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他和她在煙雨樓裡相處了七天,這七天,她閉門謝客,只服侍柳永一個人。七天後,他要離開,她一把拉住他的手,開始喚他柳郎,柳郎,你可以不可以為我留下來?

  他怔住,無語。她鬆開他的手,在一旁拭淚。她知道柳永不是她一個人的柳永,柳永是很多人的柳永,可是她多麼想,柳郎只是她一個人的柳郎。

  她其實很想他為她作一首詞,為了他不在的時候彈唱思念,可是她說不出口,她怕她一開口,就玷汙了她對他聖潔的感情,她不像有些女子,愛的只是柳永的詞,她愛的是柳永的人。

  柳永是何等心細的男人,他看出了她的心思,可是他終究是一個浪子,終究還得離開,於是,他為她作詞,就是那首纏綿悱惻的《雨霖鈴》。她當即拿來琴,為他彈唱,他作這首詞的時候沒有流淚,可聽她彈唱的時候,這個多情的男人,卻情不自禁的流下了淚水。

  她彈奏的時候,一直看著他,看著他那黑如金墨的瞳仁裡,隱藏了太多世人無法理喻的孤獨。

  他還是走了,儘管有萬般的不捨,她問他,何日君再來?

  他不知道。也許明天,也許一個月,也許一年,也許十年,也許一輩子。

  柳永走後,這個叫謝玉英的女子不再接待任何客人,不再為任何尋花問柳之人彈奏。鴇母憐他身世,收她為義女。可是,她等的那個人他還會回來嗎?他日夜吟唱他的名字,他可曾聽見?她日夜彈唱他為她做的詞,他可曾聽見?

  他沒有聽見,他已經在路上了,他下一個目標無非是另外一個青樓,從一座繁華的城市漂泊到另外一座繁華的城市,從一座青樓漂泊到另外一座青樓,從一場蒼涼漂泊到另外一場蒼涼,如此沉淪,如此放縱。

  什麼時候他開始了這樣的生活?他已經記不清了,也許他天生就是這樣一個人。

  他回憶少年時期的柳永。出身也並不卑微,祖父柳崇是博學鴻儒,父親柳宣也官至工部侍郎,叔叔、哥哥也都是進士,可唯獨他,是柳家的不肖子孫。從小就吊兒郎當,哥哥們在埋頭聖賢書,他卻在樹上掏鳥窩。父親要他學詩,因為詩才是當時的純文學,只有把詩做好了,才可以考取功名。可他偏不,他沉迷於別人不屑一顧的通俗文學當中,把創作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慢詞當作他畢生的事業。

  於是,柳家的人認為他無藥可治了,不管他了,任他花自飄零水自流,天南海北。

  父親經常罵他沒出息,為了證明他有出息,他也做過當官的夢。第一次科舉考試失敗,他沒有氣餒,捲土重來,第二次科舉考試失敗,年少輕狂的他寫了一首發牢騷的詞《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姿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一時的牢騷之作不料卻斷送了他一生的功名。這首《鶴沖天》有好事者拿到宋仁宗那裡,宋仁宗越看越憤怒,尤其是最後那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刺到了他最敏感的痛處。三年後,柳永再一次參加科舉,御批時,宋仁宗看到了柳永的名字,勃然大怒,一筆把柳永的名字勾掉,並旁批曰:"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命運真是充滿了變數,現在回想起來,柳永還要感謝宋仁宗,如果沒有當初他那一句"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也就沒有現在的柳永。

  可是他仍然不甘心,科舉是沒有希望了,於是他去求他的布衣之交孫何。孫何當時做江浙的轉運使,門庭森嚴,柳永見不到他,就寫了一首詞《望海潮》,教歌女們傳唱,企圖能唱到孫何的耳朵裡。可結果呢,孫何沒有聽到,金兵頭子完顏亮卻聽到了,其中一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勾起了完顏亮對大宋江河無比浪漫的遐想,認為那才是他夢中的天堂,於是"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以六十萬鐵騎南下攻宋。

  屢屢受挫的柳永終於絕了仕途的念,從此流連於煙花柳巷,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一個全新的柳永出現在宋朝,宋朝的妖女們有福了。

  上帝把柳永這樣一個絕世男人賜給了她們,也同時賜給了她們尊嚴與愛,還有溫暖。

  以前,她們是最卑微最渺小的一群,她們遭人玩弄,遭人冷眼,遭人唾罵,遭人拋棄,現在有了柳永,一切都改變了。他尊重她們,憐惜她們,他牽她們的手,他以溫暖的胸懷擁抱她們,他含情脈脈的凝視著她們,他真心真意的讚美她們,她熱情的為她們作詞,他把她們比作清水芙蓉、秀麗的海棠、孤傲的梅花。

  這樣一個男人,即使多情,也值得去愛。

  他用真心換得了她們的真情。也許他不是一個君子,但是他比起那些滿口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的偽君子來,要好上千倍萬倍。程朱理學之流,要一個寡婦餓死也不准她再嫁,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而他們自己呢?三妻四妾,還在外面偷雞摸狗。

  柳永不是這樣的男人,他從來沒有欺騙過她們,他告訴她們,他愛她,但也愛另外一個她。所以,她們從不恨他,只是在他離開後,思念他,希望再一次看到他。

  "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這是天下女人共同的心聲,柳永成了宋朝的大眾情人。為了見他一面,為了他一首絕妙好詞,她們死也願意。

  男人做到如此境界,千秋萬代,唯柳永一人而已。

  四十八歲,漂泊了三十多年的柳永,為生活所迫的他終於進士及第。

  可是,他只得到了一個九品芝麻官,餘杭縣令。為填飽肚子,官再小也得做,他也不在乎,只要有口飯吃生活依舊浪漫。大半輩子都挺過來了,還有什麼放不開呢?也許,放不開的還有一個人吧?她就是金陵煙雨樓裡的謝玉英,這麼多女子,謝玉英一直是他心中永遠的痛。去杭州上任,經過金陵,他奔向煙雨樓,可是人去樓空,謝玉英早已不知去向。

  他含恨離開金陵,來到杭州,做了三年的縣令,三年後,他回到東京。

  宋仁宗授予他屯田員外郎的官職,可是做了不到一年,又因為一首詞觸怒了宋仁宗,他的屯田員外郎自然被罷免。於是,他又把他的名字改為柳三變,曾經為科舉把柳三變改為柳永。之後,又流連於秦樓楚館,靠歌女們供奉他的衣食。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柳永這樣一個風流才子果真死在了牡丹花下。他死在了名妓趙香香家裡。他的死可以說是淒涼的,因為他的那些所謂的朋友,那些親人都怕玷汙了自己的名聲,都不去為他收屍。然而他的死又是轟烈的,那些他愛的也愛他的風塵女子集資安葬了他。出殯那天,京城所有的名妓都為他披麻戴孝,他的死也驚動了謝玉英,這個已經消失多年的女子千里迢迢的趕來,在他的墳前,彈奏那首柳永為她寫的《雨霖鈴》。在她的彈奏下,千紅慟哭,萬豔同悲。

  柳永:浪漫在路上

  喜歡他的人大多都是因為他的《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也有人喜歡他的《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不管是哪一首,大家被他打動的幾乎都是和“羈旅行役”有關的詞作。

  柳永為什麼要去“羈旅行役”?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離別”呢?

  柳永是一個“世族子弟”,他的父親柳宜及柳永的五位叔父都曾在南唐或宋朝做過官。而且他的父親在當時曾以孝行聞。柳永的兩位哥哥柳三複、柳三接也都曾有科第功名。侄柳湛、子柳況也都中過進士中過官。他也是讀書人,他也曾受到儒家“學而優則仕”“士當以天下為己任”的傳統教育,因而他也有“用世濟民”(葉嘉瑩語)的志意。因此,和古代許多士子一樣,柳永也想通過科舉博得功名,實現自己的志意。

  按理,一個有才華世族子弟入仕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兒,可是,人生就是這麼不可思議,他很不幸。

  他一輩子幾乎都在各處宦遊,一直遊蕩在路上,也爬行在前往仕途的路上。無法安定的生活總是悲催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他的性格是浪漫的,他的生活作風有點不檢點,這和他仕宦的家庭環境是矛盾的(葉嘉瑩語),和官場大環境也是矛盾的。他願意用自己的才情去為青樓女子抒寫心曲,但是在所謂的“正統”文人士大夫眼中,他很“三俗”,他們要“反三俗”,他們一方面豔羨著柳永的豔福,一方面又看不起柳永,說他“聲態可憎”(王灼《碧雞漫志》),說他“俗”,甚至說他“媟黷(xiè dú)”(劉熙載《藝概》)。因為性格的浪漫,才情的橫溢,對階級層次比較低的歌伎酒女“肯低下身來俯就”(安意如語),柳永就被那些自命為正人君子的所謂的官場社會擯斥了”(葉嘉瑩語)。這就是柳永的不幸。

  可是,即使大家都不看好你,有個人——皇帝——比較賞識你,你也能飛黃騰達啊。皇帝喜歡柳永嗎?柳永寫的《傾杯樂》曾經傳到禁中,皇帝聽了也很欣賞他的歌詞。可是,當柳永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他落選了,於是,他發了一頓牢騷,寫了一首《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比起中舉的寥寥幾人,落榜者簡直是滿坑滿谷。這首《鶴沖天》一流傳出去,所有落榜的人都喜歡唱這首詞。當朝執政的人知道了,自然會引起反感。據說後來柳永又參加考試的時候,皇帝一看他的名字,說這不是寫了“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詞句的柳三變(柳永原名柳三變)嗎?他且去淺斟低唱好了,何用浮名?

  柳永又一次落榜了!他也很不忿,有才的人往往都比較狂傲,柳永也是,受到這種打擊後索性破罐子破摔,再填寫歌詞的時候,簽名的時候就簽上“奉旨填詞柳三變”!

  可是,他受到過正統的教育,他的願望還是希望能入仕的。不然,一個讀書人,又有什麼出路呢?於是後來,他就改名叫柳永了。在宋朝人的筆記中,有人說是因為人家說他“奉旨填詞柳三變”,對他有成見,所以他改名了。也有人說,因為他多病,改名叫永,有希望“長久長年”之意。

  他好歹終於在大約五十歲的時候進士及第了,可是也只是到睦州做了一個很低下的推官。知睦州的呂蔚欣賞他,想給他升官。報上去後被上面一名叫郭勸的官吏阻止了,說柳永到官不久,怎麼能提升官職呢?不但沒給柳永提升,後來朝廷還公佈一個命令,說所有地方官吏提升都要到幾年以後。因為這個,不知道有多少官吏會詛咒柳永影響了他們的仕途!

 過了很多年,他一直沉淪在卑微的官職之中,有個內都知史某對他同情,希望柳永在仁宗皇帝聖壽的時候能寫首好詞給皇帝拍拍馬屁。反正柳永拍馬屁的功夫還是很厲害的,《望海潮》就是拍的兩浙轉運使孫何的馬屁,對方很受用。於是,柳永寫了一首《醉蓬萊》,本來想讚美皇帝,其中有兩句“宸遊鳳輦何處,度管絃聲脆。”意思是說皇帝在宮中游賞,乘坐的鳳輦在哪裡?雖然看不到,但是聽到隨風傳度過來的歌舞管絃吹奏的聲音嘹亮清脆。沒想到,本來是個機遇,結果成了禍事,因為“宸遊鳳輦何處”是仁宗哀悼真宗的哀輓聯句中的一句,是說他父親不在,他的鳳輦到何處去了。這是一個不幸的偶合,仁宗看了,非常震怒。更不幸的是,柳永後面還寫了“太液波翻”,形容水波在秋風中動盪,皇帝一看更生氣了,說他為什麼不說“太液波澄”呢?因為“翻”就是動亂不安,應該說“太液波澄,河清海晏”。一下子就把柳永的詞稿擲之於地。(詳見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

  這算是徹底得罪了皇帝,這真是柳永的大不幸啊!

  也許正是因此,浪漫的柳永一輩子都在路途上苦苦追尋著志意的實現,但是一切追尋,最終都落空了。他自己都說:

  驅驅行役,苒苒光陰,蠅頭利祿,蝸角功名,畢竟成何事,漫相高。(《鳳歸雲》)

  可是,詞壇是幸運的,因為有柳永。

  以花間派為代表的傳統詞所寫的主要是相思怨別,李煜把破國亡家的悲慘遭遇寫進去了,拓展了詞的境界。到了柳永,他開始大量創作慢詞,書寫市井、羈旅生活,又一次開拓了詞的境界,豐富了詞調。更重要的是,傳統的相思怨別的詞多是以女子的口吻來寫的,柳永開始用男子的角度來寫,把“春女善懷”變成了“秋士易感”,把傳統文人的“假想”創作變成了真正的生活體驗的直接書寫。上承李煜,下啟蘇軾,可謂是詞壇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





茻417


柳永原名三變,

字景莊,

後改名柳永,

字耆卿,

因排行第七,

又稱柳七,

福建崇安人,

北宋著名詞人,

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

少時學習詩詞,

有功名用世之志。

鹹平五年(1002年),

柳永離開家鄉,

流寓杭州,


蘇州,

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柳永進京參加科舉,

屢試不中,

遂一心填詞。



景祐元年(1034年),

柳永暮年及第,

歷任睦州團練推官、

餘杭縣令,

曉峰鹽鹼,

泗州判官等職,

以屯田員外郎致仕,

故世稱柳屯田。



相信許多人都讀過柳永的詞,

他的詞字字多情,

似乎每一首念出來都是送給自己最心愛的女子一般。

可是實際是,

柳永的每一首詞都是送給勾欄女子的。

柳永的詞被人們稱作是煙花巷當中的作詞家,

而那些煙花女子為了得到一首柳永的詞也是費盡心思,

似乎得到柳永的一首詞是她們成為千古名人的第一步。

那麼柳永這個最多情的才子,

他生命當中的紅顏知己到底有多少呢?



北宋前期,

宋詞非常豔麗浮華,

而且在市井酒樓等地大肆流行,

其詞句腔調矯揉造作、

塗脂抹粉,

面目越來越低檔,

被以唐詩繼承者自居的正統文人們視為不入流的通俗文學,

這很像現今唱美聲的人對待KTV裡面那些流行歌曲的態度。

文化界名流晏殊當上宰相後,

竟不承認自己以前曾寫過那麼些好詞。

當時,

晏殊、

歐陽修等政府高官也常常創作一些悠閒雅緻的小令搞娛樂,

但主要熱情還是創作唐詩風格的五七言詩歌,

北宋文藝界也以晏殊、

歐陽修為老大,

寫詩的都跟著他們走,

以顯得自己高大上。



但是柳永在當時卻是像一個異類,

他天天進楚館、

出秦樓,



在堂子裡越混越有感覺,

他把風塵女子當同事對待,

和她們自由戀愛,

平等上床,

極受藝妓們的歡迎和熱愛。

他的慢詞和嫖風也越來越有名,

反倒變成了明星,


成了炙手可熱的恩客,

他如果為某女寫上一首詞,

該女很快就會成名,

進而賓客盈門,

財源廣進。



初春又是相思的季節。

乍暖還寒時候,

一腔離愁別緒,

最正如龔琳娜在

《相思染》中所唱:

春初早被相思染,

緣愁似個長。

心已傷,

淚流乾,

黑髮白千丈。

志士一去不復還,

一段情,

兩顆心,

一生一世在一起愛,

不移魂,

不離棄相思染,

綠林小橋,

相思染,

滄桑大地,

相思染,

你我的心

相思染,

天下一場血淚雨離別後,

獨自愁,

一生一世不分離愛,

不移魂,

不離棄相思染,

天地轉,

不變的情感;

相思染,

日月換,

夜夜悲傷,

相思染,

斷愁腸,

死死嚮往,

相思染,

靈魂慾望,

生還。

這一首古風的歌曲盪漾著相思的旋律。



相愛的男女之間那份對愛的熱切守望,

都被演繹成深深的思寫在跳躍著的音符裡面。

春光明媚,

我攜手自己的愛人和孩子,

沐浴在一抹春光裡,

放眼一川曠野綠意如藍。

曾經令人心醉的愛情,

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瑣碎生活中,

演變為而今幸福平淡的生活,

和諧完美的婚對於俗世的我來說,


便是最大的幸福了。

可是生活在現實中的女人總是有著太多的夢幻,

總是希望自己的男人到大城市去,

能夠混得出類拔萃,

能夠有所建樹,

能夠有轟轟烈烈的事業,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沒出息,終日蝸居在自己身邊,

過這樣平淡如水的日子。



柳永在餘杭任上三年,

又結識了許多江浙名妓,

但未忘謝玉英。

任滿回京,

到江州與她相會。

不想玉英又接新客,

陪人喝酒去了。

柳永十分惆悵,

在花牆上賦詞一首,

述三年前恩愛光景,

又表今日失約之不快。

最後道:

"見說蘭臺宋玉,

多才多藝善賦,

試問朝朝暮暮,

行雲何處去?"

謝玉英回來見到柳永詞,

嘆他果然是多情才子,

自愧未守前盟,

就賣掉傢俬趕往東京尋柳永。

幾經周折,

謝玉英在東京名妓陳師師家找到了柳永。

久別重逢,種種情懷難以訴說,

兩人再修前好。

謝玉英就在陳師師東院住下,

與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後來柳永出言不遜,

得罪朝官,

仁宗罷了他屯田員外郎,

聖諭道:"

任作白衣卿相,

風前月下填詞。

"從此,

專出入名妓花樓,

衣食都由名妓們供給,

都求他賜一詞以抬高身價。

他也樂得漫遊名妓之家以填詞為業,

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



文化領域創作者雲龍


雲龍256013933


柳永,字耆卿,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領軍人物。柳永是宋詞的集大成者,一生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妙佳詞。然而柳永一生懷才不遇、仕途坎坷、窮困潦倒,死後竟由眾多妓女集資安葬。”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充分說明了柳永的作品的廣大影響力。由於他曲折放浪的生活經歷,使得他的詞作風格浪漫多情,通俗感人,音節響亮,充滿了市民的生活情趣,其中有許多優美警句廣為流傳。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歌謠:“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可見他在這一時期的詞作受到何等歡迎的程度。

關於柳永的故事,“奉旨填詞柳三變”、“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已眾所周知。下面從歷代書目中再舉幾例,以饗讀者。

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東坡為之絕倒。(俞文豹《吹劍錄》)

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詞贈之。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近時謝處厚詩云:“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 (羅大經《鶴林玉露》 )

柳耆卿為舉子時,多遊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餘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雲:“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

柳三變既以詞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三變不能堪,詣政府。晏公曰: “賢俊作曲子麼?“三變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公曰:“殊雖作曲子,不曾道:‘針線慵拈伴伊坐。’”柳遂退。(張舜民《畫墁錄》)

仁宗留意儒雅,務本理道,深斥浮豔虛薄之文。初,進士柳三變好為淫冶謳歌之曲,傳播四方,嘗有《鶴沖天》詞雲:“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及臨軒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景祐元年方及第;後改名永,方得磨勘轉官。(吳曾《能改齋漫錄》)

喜作小詞,然薄於操行。當時有薦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詞柳三變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詞!“由是不得志。日與獧子縱遊娼館酒樓間,無複檢約,自稱雲:”奉聖旨填詞柳三變。”(嚴有翼《藝苑雌黃》)

予觀柳氏樂章,喜其能道嘉佑間太平氣象。如觀杜甫詩,典雅文華,無所不有。是時予方為兒,猶想見其風俗,歡聲和氣,洋溢道路之間,動植鹹若。令人歌柳詞,聞其聲,聽其詞,如丁斯時,使人慨然有感。(黃裳《演山集·書樂章集後》)

柳耆卿居京華,暇日遍遊妓館,所至,妓者愛其有詞名,能移宮換羽,一經品題,身價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資給之。(羅燁《醉翁談錄 》)

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中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馮夢龍《喻世明言》)

自葬後,每年清明左右,春風駘蕩,諸名姬不約而同,各備祭禮,往柳七官人墳上,掛紙錢拜掃,喚做“吊柳七”,又喚做“上風流冢”。未曾“吊柳七”、“上風流冢”者,不敢到樂遊原上踏青。後來成了個風俗,直到高宗南渡之後,此風方止。後人有詩題柳墓雲:樂遊原上妓如雲,盡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縉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馮夢龍《喻世明言》)

晚年的柳永落魄潦倒,身無分文,但他的死卻是轟轟烈烈,蕩氣迴腸。相傳柳永死時,“葬資竟無所出”,妓女們集資安葬了他。此後,每逢清明,都有歌妓舞妓載酒於柳永墓前,祭奠他,時人謂之“吊柳會”,也叫“上風流冢”。漸漸形成一種風俗,沒有入“吊柳會”、上“風流冢”者,甚至不敢到樂遊原上踏青。這種風俗一直持續到宋室南渡。後人有詩題柳永墓雲:樂遊原上妓如雲,盡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縉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






蒼胡頡


他是浪子,一生窮困潦倒;也是詞人,終成一代文宗。

他是白衣卿相,淺斟低唱之間奉旨填詞;也是井水歌王,為歷史上最早的自由撰稿人。

他是宋朝最紅的詞人,范仲淹、歐陽修都被他的光芒所掩蓋,就連才華橫溢的蘇東坡也對他膜拜不已。

他一生流連於於市井之間,出沒於煙火之地,一生壯志未酬,漂泊潦倒,卻在文學方面彪炳史冊。


遇見下一世的你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峰鹽鹼、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來源於百度百科

柳永最讓現代人們感興趣的便是群妓合金葬柳永。由於柳永常年混跡於青樓,所以和歌女們的關係特別好,還經常為歌女們寫詩賦詞,歌女們還會給柳永二成的分成。當時只要是柳永寫的詩詞很快就會傳遍大街小巷,傳唱度極高。據說老婦在井邊打水都能看見柳永的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