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基礎工程之——預應力管樁靜壓法施工方案

樁基工程施工方案——靜壓樁

樁基礎工程之——預應力管樁靜壓法施工方案

1、 設計要求

倉庫基礎、綜合樓基礎、門衛基礎、消防泵房基礎、消防水池基礎、衛生間及吸菸棚基礎均採用預製鋼筋混凝土管樁。具體設計要求如下:

倉庫:樁外徑、壁厚:PHC-400(95)AB;樁芯填料:C40微膨脹混凝土;沉樁方法:靜壓樁;樁尖類型:B型樁尖;接樁:參圖集10G409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截(鑿)樁頭:含樁頭垃圾處理;樁插筋:縱筋三級鋼,箍筋一級鋼,託板(3厚圓薄鋼板);

綜合樓:樁外徑、壁厚:PHC-500(125)AB;樁芯填料:C40微膨脹混凝土;沉樁方法:靜壓樁;樁尖類型:B型樁尖;接樁:參圖集10G409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截(鑿)樁頭:含樁頭垃圾處理;樁插筋:縱筋三級鋼,箍筋一級鋼,託板(3厚圓薄鋼板);

門衛、消防泵房、消防水池:樁外徑、壁厚:PHC-600(130)AB;樁芯填料:C40微膨脹混凝土;沉樁方法:靜壓樁;樁尖類型:B型樁尖;接樁:參圖集10G409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截(鑿)樁頭:含樁頭垃圾處理;樁插筋:縱筋三級鋼,箍筋一級鋼,託板(3厚圓薄鋼板);

衛生間及吸菸棚:樁外徑、壁厚:PHC-300(70)AB;樁芯填料:C40微膨脹混凝土;沉樁方法:靜壓樁;樁尖類型:B型樁尖;接樁:參圖集10G409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截(鑿)樁頭:含樁頭垃圾處理;樁插筋:縱筋三級鋼,箍筋一級鋼,託板(3厚圓薄鋼板);

2、 工程質量、技術要求

2.1.預應力管樁選自《預應力混凝土管樁》(10SG409)圖集;

2.2.本工程接樁採用焊接法接樁;

2.3.樁位放樣允許偏差:群樁20mm,單排樁10mm;

2.4.樁頂標高允許偏差:±50mm;

2.5.樁入土定位垂直度允許偏差不得大於0.5%樁長;

樁基礎工程之——預應力管樁靜壓法施工方案

注:由於降水,基坑開挖和送樁深度超過2m等原因產生的位移偏差不在此表內。

3、 施工順序

3.1整體施工順序

進場→施工準備→試樁施工→工程樁施工→試樁試驗、檢測、退場

3.2.壓樁施工順序確定原則

實踐得知擠土樁施工機理所產生的擠土影響範圍一般在1~1.5倍的樁長範圍內。只有合理的打樁及壓樁流程及適當地控制沉樁速率,才能有效地減少打樁施工所產生的擠土效應,減小沉樁難度。因此在確定施工作業順序時,必須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對周圍環境、以及對工程樁自身質量可能產生的影響,科學合理地進行安排。

施工應遵循:"先中央、後四周,由裡及外,先大後小,先深後淺,先密後疏"的原則,如有保護對象,則宜背離保護對象由近向遠壓樁。

3.3.壓樁施工順序:具體壓樁順序在開工前報呈《施工順序流向圖》。

4 、施工進度計劃

施工分設備、人員進場準備開工,試樁施工,工程樁施工,試樁測試、檢驗,設備、人員退場等階段。排除其它不可見因素影響,預計30天可完成施工。

4.1.設備、人員進場準備開工

施工設備進場安裝、臨設搭建、道路鋪設、布控等,預計5天完成。

4.2.正式施工階段

投入1臺套YZY-600T靜壓樁機,每天可完成壓樁20套左右,全部完成約需30天。

4.3.退場:2天可完成

樁基礎工程之——預應力管樁靜壓法施工方案

600T靜壓樁機

5、 人員配置

5.1項目主要管理人員配置

公司將選派業務素質高的工程技術人員和施工熟練的施工管理人員,保證主要管理人員和特殊工種均持證上崗,施工管理人員9人。

5.2.項目勞動力配置

根據本工程的施工需求,我公司將選派施工熟練的勞動力進場施工,保證所有特殊工種均持證上崗,配備勞動力11人,確保整個工程按預定的工期目標的實現。

勞動力需用量一覽表

6、 機械設備選配

6.1.壓樁設備選擇依據及壓樁可行性分析

本工程場地內地基土分佈較為複雜,設計樁型為最大直徑600mm,考慮到大量工程施工造成造成土體進一步擠密等因素,並結合我公司多年的施工經驗,選用YZY-600T抱壓式靜力壓樁機施工,完全可以滿足設計要求。

6.2.壓樁設備主要性能

YZY-600T壓樁機主要性能參數如下:

壓樁力:600KN(油缸三隻)

壓樁規格:小於或等於Ø 600、Ø450

行走電機:74KW

壓樁電機:37KW

壓樁一次行程:1m

縱向行程:3m

橫向行程:0.6m

壓樁額定壓力:27Mpa

外形尺寸:12000×6100×3500mm

總 重:1300KN

配 重:1700KN

6.3.主要施工機械配置

根據工程設計圖紙、地質條件、採用的施工工藝與技術要求,綜合工期、供給、外運等因素,設備的投入量和相應配套機具詳見下表。

樁基礎工程之——預應力管樁靜壓法施工方案

樁基礎工程之——預應力管樁靜壓法施工方案

7、 場地平面佈置

應本著充分利用現有的施工區域,依照點、線、面、體綜合考慮的原則統籌安排,使施工區域分佈、道路管線鋪設、材料堆放等各項安排切合實際,方便可靠,減少勞動強度,確保安全和現場文明,為施工創造有利條件。

8、 主要材料供給

本工程主要材料為預製PHC管樁。施工輔助材料為接樁用的J4303電焊條、100×400×10鋼板、30×30、30×40墊鐵(5mm、4mm、3mm)和樁機使用的潤滑油脂等。樁材由供樁單位生產供應,現場存放3天需用量,然後每天根據施工進度及時調運進場。上述材料均應提供產品質量保證書和出廠合格證,施工前需提交甲方或監理審查確認後,方可投入使用。

9 、技術準備

9.1.組織參加工程的有關管理人員認真學習、核對設計圖紙,領會設計意圖,明確技術要求,並逐級落實到生產第一線;並積極協助建設、監理單位組織各項設計交底工作。

9.2.編制完善補充施工組織設計與施工方案,及時報送監理審批。

9.3.按照監理工作程序的要求,及時報送有關文件、資料,為開工做好準備。

9.4.分級、分層、分階段向管理人員,施工隊伍進行施工組織設計交底與技術交底。

9.5.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總交底,並針對各專業人員進行各專業安全技術交底。

9.6.做好用於施工的各種原材料的採樣測試工作。

10、 施工現場準備

10.1.平整場地;

10.2.在壓樁作業區域外5m處設置排水溝;

10.3.鋪設場地內道路;

10.4.敷設好場內施工電力線路、走水管道。

10.5.測量人員根據業主提供的建築紅線和控制桿控制點,將座標和高程控制點引測至現場不受沉樁影響的地方,設置控制樁,並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後加

以保護。為樁位測量放樣打好基礎,並定出試樁和工程樁樁位以備開工。

10.6.依照優化後的總平面佈置圖佈置臨時設施,確保施工人員的日常生活和施工設施完善可靠。

11、 施工原則及施工工藝選擇

11.1.施工原則

施工時按"先施工試樁以縮短養護期,並儘量減少擠土效應對場地、管線的影響"的原則進行施工。

11.2.施工工藝選擇

通過對該工程設計圖紙和所提供的地質資料的分析、工程設計圖紙的認真領會,以及對現有設備性能的綜合考評,本工程採用全液壓靜力壓樁工藝,該工藝是通過靜壓力將樁壓入土中的一種成樁工藝,其全部動作均由液壓驅動,具有"自行移位"的全功能,能獨立完成"吊樁→對樁→壓樁"的全過程。移位時,行走機構採用提攜式步履,把船體當作鋪設的軌道,通過縱、橫向油缸的伸程與回程,實現壓樁機的縱橫向行走。壓樁時將樁垂直吊入壓樁機內,利用塔架提供的反力,壓樁油缸伸程把樁壓入地層中,壓樁完畢後,壓樁油缸回程,並將壓樁油缸提至行程頂部,重返上述動作,可實現連續壓樁操作,直到用送樁器把樁送至設計標高。

12、 施工方案

12.1.測量放線

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控制、水準點建立測量控制網,並在施工現場打樁影響範圍外設置座標和高程控制點,並經規劃、設計、監理等相關單位複核無誤確認後方可投入使用。

a.首選通過對本工程總平面圖和設計圖紙的學習,瞭解工程總體佈局、工程特點和設計意圖。並瞭解工程所在地區的紅線點位置及座標、周圍環境、現場地形等情況。

b.熟悉和了解地面建築物的佈局、定位依據、定位條件及建築物的主要軸線等。

c.將招標單位提供的水準點高程、座標進行復測無誤後,及時辦理簽證移交手續。

d.在熟悉和掌握全部樁基設計圖紙的基礎上,對總圖上所標註的定位座標、尺寸用計算閉合導線方法核算是否準確。

e.根據總圖上提供的座標,計算出測量時所需的距離、角度並通過座標反算,換算成極座標後進行平面控制網的測設。

f.測設時先校核施工現場上已測設的座標點,然後根據已測量出的座標點測設出平面佈置圖上的座標點,並使各個座標點分佈在施工場地內。

g.每次用直角座標測設後要進行校核。

h.主要座標控制點測設後,建立整個施工場地的平面控制網。

j.測設出建築物軸線與主要控制點,為樁基放樣做好準備。

k.平面控制網測設時保證測設精度,控制網測設後進行閉合校對。確保起點與終點吻合,並對主要座標控制點作必要的保護。

l.現場水位點靠圍牆佈置,並定時複核校正。

12.2.測放樁位

根據控制點設定建築物軸線及角樁,按樁位佈置圖測放樁位,並在樁位中心用鋼筋或竹籤作好標記,樁位測放後應經監理單位複核後方能施工。為防止樁機就位時樁機自重擠壓土體使已測放樁位移位,在樁機就位後正式壓樁前應複核正確,樁定位偏差控制在10mm以內。

12.3.預製樁的堆放與驗收

a.預製樁出廠到工地,應按批量查收預製樁出廠質量證明書和合格證。並附帶相關的試驗報告、檢測報告等資料。

b.樁應按規格分別堆放,應佈置在打樁作業的起吊工作半徑範圍內,並考慮到打樁方向,避免轉向。樁堆放層數不超過2層,支點墊木的位置應根據吊點的位置確定,各層墊木應在同一垂直線上。

樁基礎工程之——預應力管樁靜壓法施工方案

樁堆放示意圖

樁基礎工程之——預應力管樁靜壓法施工方案

c.質檢人員應會同現場監理共同檢查、驗收方樁和預應力管樁,驗收合格並填寫驗收記錄後,方準使用。如驗收中發現不合格,應做好標記並及時退貨。

預製鋼筋混凝土樁外觀質量表

樁基礎工程之——預應力管樁靜壓法施工方案

12.4.樁起吊、就位

樁現場駁運採用二吊點法、喂樁時採用一吊點,吊點設置在0.29L(L為樁長)處,起吊過程中,用託繩穩住樁的下部,吊機儘量減小吊臂仰角(並儘量減少吊臂促出長度),緩慢地將樁拖至樁機就近處後再開始垂直起鉤,平穩地把樁喂至樁機夾持器中。對於由樁機自備捲揚機吊樁操作同理。樁的起吊、轉運過程中.操作人員均應按起重安全操作規程進行。

12.5.豎樁與插樁

根據已設定的控制點用直角座標法對樁位進行二次複核,正確後下放首節樁,首節樁樁尖的中心點與樁位的偏差控制在20mm以內。

12.6.垂直度控制

當樁尖進入土層500mm後,用兩臺互成90°的經緯儀或鉛垂線調整樁機樁架處於垂直位置,然後再調整首節樁的垂直度(經緯儀一般架設在距樁機15m以外),使樁架與樁身保持平行,其精度誤差小於樁長的1%(首節管樁插入地面時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過0.5%),即可壓樁,並在壓樁過程中進行跟蹤監測,指揮樁架保持其精度。如果超差,必須及時調整,但需保證樁身不裂,必要時排拔出重插應儘可能拔出樁身,查明原因,排除故障,以沙土回填後再進行施工,不允許採取強扳的方法進行快速糾偏,而將樁身拉裂、折斷。

12.7.壓樁、接樁、送樁

12.7.1.壓樁

1、當樁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時,方可壓樁。

2、樁架要保持豎直,樁帽或送樁器與樁頭周圍應有5~10mm的間隙,錘與樁帽和樁帽與樁之間應設彈性襯墊,抱壓式壓樁時,夾持機構中夾具應避開樁身兩側合縫位置。

3、在兩臺經緯儀的校核下使樁保持垂直,無異常時即可正式開始壓樁;

4、壓樁過程中如出現下列情況,應立即停止施工,並及時向甲方及有關部門反映,研究處理後再行施工。

a、樁頭損壞,樁身出現嚴重裂縫、傾斜、突然偏移或嚴重回彈;

b、因擠土效應監測點達到報警值;

c、地下水溢出;

d、壓樁過程中貫入度突然減小或增大、標高達不到設計要求等。

5、壓樁施工要求連續運轉、一氣呵成,嚴禁施工中途停頓。

12.7.2.接樁

1、本工程接樁採用焊接法。

2、樁段就位必須和相連接的樁節保持在同一軸線上,連接後樁身保持垂直。

3、管樁接樁:

a)管樁拼接成整樁採用端板焊接連接,焊接前樁頭預埋鐵件必須清除汙鏽,露出金屬光澤。如樁節之間間隙過大,可墊鐵片填實焊牢,接合面之間的間隙不大於2mm。焊接時,應將四角點焊固定,然後對稱同時焊接以減少焊接變形,焊縫要求連續飽滿,焊縫厚度必須滿足設計要求。手工焊接時第一層必須用Φ3.2mm電焊條打底,確保根部焊透,第二層方可用粗焊條(Φ4mm或Φ5mm),一般採用E4303或E4316焊條,其質量應符合規範的規定,用自動焊及半自動焊時,按相應規程執行。

b)拼接處坡口槽的電焊部分應分三層以上對稱進行環縫焊接,並採取措施減少焊接變形,正確掌握焊接電流和速度,每層焊接厚度應均勻,每層間的焊渣必須敲清後方可再焊次一層,坡口槽的電焊必須滿焊,電焊厚度宜高出坡口1mm,焊縫必須每層檢查,焊縫不宜有夾渣、氣孔等缺陷,滿足規範要求。

c)接樁應儘量縮短時間,以避免停打時間過長導致樁周土重固結而影響沉樁。

拼縫允許偏差表

樁基礎工程之——預應力管樁靜壓法施工方案

4、接樁應儘量縮短時間,以避免停打時間過長導致樁周土重固結而影響沉樁。

5、焊縫完成後,應會同監理檢查驗收,做好隱蔽工程驗收,待焊縫降溫1min後再行打(壓)樁,嚴禁用水冷卻或焊好後立即沉樁。

樁基礎工程之——預應力管樁靜壓法施工方案

12.7.3.送樁

送樁杆送樁時,應根據設計要求計算好送樁深度,並在送樁杆上做好醒目標記。當送樁至距設計標高1m左右時,測量人員指揮樁機操作工減小速度,並跟蹤觀測送樁情況,直到送樁至設計標高時,發出信號停止送樁。送樁過程中如有異常情況時,應即時向設計和建設部門反映,以便及時採取措施。送樁後留下的孔洞及時用道碴回填夯實。樁頂標高允許偏差為±50mm。樁頂位移偏差控制在允許範圍以內,樁位允許偏差:平行軸線方向150+0.01H,垂直軸線方向100+0.01H,承臺中間的樁位偏差允許半徑為1/3,承臺邊樁允許樁徑的1/2,設計註明則按設計要求。

12.7.4.施工記錄

記錄人員必須及時、認真做好原始資料記錄、整理工作,樁位編號,隨打隨填,以免發生差錯,每換班打樁前後,都要核對樁位、樁數以防錯打和漏打。

12.8.常見質量問題現象、原因分析與防治措施

12.8.1.樁身斷裂

A. 現象:

在壓樁過程中,樁身突然傾斜錯位,當樁尖處土質條件沒有特殊變化,而貫入度突然增大,施壓油缸的油壓顯示突然下降並引起機臺抖動,此時可能是樁身斷裂。

B. 原因:

1、樁材加工彎曲度超過規定,樁尖偏離樁的縱軸線較大,沉入過程中樁身 發生傾斜或彎曲。

2、樁入土後,遇到大塊堅硬的障礙物,把樁尖擠向一側。

3、插樁不垂直,在壓入一定深度後,用移機方法來糾正,使樁身產生曲折。

4、多節樁施工時,相對接的兩節樁不在同一軸線上,焊接後產生彎曲。

5、樁材混凝土強度不夠,在堆放、吊運過程中產生裂紋或斷裂而未被發現。

C. 預防措施:

1、施工前應把樁位下的障礙物清理乾淨,必要時對每個樁位用釺探檢查。

2、加強樁材外觀檢查,發現樁身彎曲超過規定(L/1000且≤20mm)或樁尖不在樁縱軸線上不宜使用。

3、在插樁過程中如發現樁不垂直應及時糾正,樁壓入一定深度發生嚴重傾斜時,不得采用移機方法來糾正。接樁時要保證上下兩節樁在同一軸線上,端面間隙要加墊鐵片塞牢。

4、樁的堆放和吊運應嚴格執行規範,若樁身裂縫超過驗收標準嚴禁使用。

12.8.2.樁頂損壞

A. 現象:

在沉樁過程中,樁頂出現損壞。

B. 原因:

1、樁材混凝土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嚴,養護措施不力。

2、樁頂端面不平,造成樁頂端面與樁軸線不垂直。

3、樁頂與送樁杆的接觸面不平,送樁時造成樁頂端面局部應力集中而損壞。

C. 預防措施:

1、樁製作時,離心要均勻,樁頂加密箍筋位置要準確,並按規範養護。

2、沉樁前應檢查樁頂有無凹凸現象,其端面是否垂直於軸線,樁尖是否偏斜,若不符合規範要求不得使用,或經過修補處理後才能使用。

3、檢查送樁杆與樁的接觸面是否平整,如不平整應進行處理才能使用。

12.8.3.樁位偏移

A. 現象:

在壓樁過程中,相鄰的樁產生橫向位移或樁身上浮。

B. 原因:

1、樁入土後,遇到大塊堅硬的障礙物,把樁尖擠向一側。

2、多節樁施工時,相對接的兩節樁不在同一軸線上,焊接後產生彎曲。

3、樁數量較多且樁距較小,壓樁時土被擠壓到極限密實度後而向上隆起,相鄰的樁被浮起。

4、在軟土地基施壓較密集的群樁時,由於壓樁引起的超孔隙水壓力較大把相鄰的樁推向一側或浮起。

C. 預防措施:

1、壓樁前應先將樁位下的障礙物清理乾淨,加強樁材外觀檢查,若發現樁身彎曲超過規定或樁尖不在樁縱軸線上不得使用。

2、在壓樁過程中,如發現樁不垂直應及時糾正,接樁時要保證上下兩節樁在同一軸線上,施焊應嚴格執行規範。

3、採用井點降水、砂井或盲溝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4、壓樁期間不得開挖基坑,要等樁全部壓完,停置兩週後才能開挖。

12.8.4.沉樁達不到設計標高

A. 現象:

沉樁壓力已達到或超過設計值,但樁尖未到達設計的標高位置。

B. 原因:

1、工程地質情況未能勘探清楚,尤其是持力層的標高起伏不明,致使設計考慮的持力層或選擇的樁尖標高有誤;

2、局部有堅硬夾層或砂夾層;

3、施工中遇到地下障礙物,如大石頭、舊埋設物等;

4、群樁擠土效應導致樁入土阻力增加;

5、樁機壓力過小。

C. 預防措施:

1、工程地質情況應詳細勘探,做到工程地質情況與勘察報告相符;

2、合理選擇持力層或樁尖標高;

3、遇有硬夾層或砂夾層時,可採用先鑽後壓法(預鑽孔)穿透硬夾層,以利沉樁。

4、先用迴轉鑽孔機進行預鑽孔取土、調整施工順序(先施工沉樁困難的樁)、在工程場地佈置應力釋放孔和溝槽、減緩沉樁速度等,以減少擠土效應對工程場地的影響,釋放土壓力;

5、調整壓樁設備,更換壓力較大的設備進行施工。

12.9.基坑開挖注意事項:

1、基坑開挖時,圍護結構要有足夠的強度與剛度,以避免側向土壓力作用造成基樁位移。

2、合理安排挖土順序與流向,以避免土體不均勻卸荷造成基樁位移。

3、機械挖土至樁頂30cm時,應採用人工清理,以避免挖掘機碰壞樁頭。

樁基礎工程之——預應力管樁靜壓法施工方案

關注建築工程領域的“今條”們,歡迎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大家相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