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弟魔们,要与原生家庭情感断奶


扶弟魔们,要与原生家庭情感断奶

这大概是所有扶弟魔们的心声

从樊胜美到山西11位姐姐为弟弟办婚礼,扶弟魔已经成为继凤凰男之后,婚恋市场上最被人嫌弃的垃圾股,这背后折射出社会关系的变革。

在我所生活的内蒙古中部农村,哥哥、姐姐帮助弟妹,是天经地义的事。所谓长姐为母,长兄为父,哥哥姐姐如果事业成功,给弟妹买房都是理所当然,这既是孝道,也是悌行,家庭其乐融融,成为远近十里八乡的模范榜样,被世人艳羡。

然而,我这篇文章想要探讨的扶弟魔,并不是这种自身实力很强,帮助弟妹乐在其中的人,而是被父母情感暴力、情感绑架,以至于割肉喂鹰,还被唾弃的家庭的奴隶。

这种扶弟魔,典型的就是樊胜美,自己在外打拼,住公司宿舍,省吃俭用帮家里,结果父母和哥哥毫不领情,一再伤害她,而她不仅挣脱不了,还要去傍大款帮家里,以至于被骗财骗色。

许多人不理解樊胜美,她有学历有能力有美貌有智慧,为什么就是摆脱不了家庭的控制?她为什么不能像《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一样,干脆与原生家庭脱离关系呢?

当然, 苏明玉最终还是为家里付出,但至少她活的潇洒,且她的付出也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而不像樊胜美,整天都负重前行,活的怯懦而卑微。

扶弟魔们,要与原生家庭情感断奶

其实,苏明玉也好,樊胜美也罢,都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家庭,女儿是赔钱货,将来总是外人,而儿子却是传宗接代的未来的希望,是父母养老的保障。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女人,会变的极度渴望爱与安全感,或者相反,完全不信任爱。

还有一些扶弟魔们,她们的父母没有非常明显的重男轻女思想,但他们会像文章开头所说的那种父母,不断的向子女灌输长兄为父,长姐为母的思想,因为,他们就是这样被教育长大的。

尤其是50、60、70后在农村长大的父母,还是深受传统农耕文化熏陶,他们心目中有家长制,家族观念重。因为,他们从小所生长的地方,就是聚族而居,如果他们不和自己的亲友搞好关系,他们就会被孤立,得不到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而在这种家庭长大的80后、90后小孩,自然而然的接受了父母所给予的教导,因此,他们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能够帮助父母,帮助弟妹。可现实是,城市生活压力巨大,如果他们不顾实际,只为原生家庭付出,就容易损害到自己的生活,以至于自己的小家庭。

那么,扶弟魔们究竟该怎么做?难道真的如樊胜美所说,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永远都改变不了吗?

一定不是。

许多人的人生,可以用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来形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的,他们没有认真的复盘自己的人生,也没有找到或者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些能够揭开人生答案的秘笈。

就像许多一直被情感暴力掌控的人,根本没有听说过情感暴力这个词,而只是觉得自己命苦。

看清套路,就能够打败心魔,还人生以自由。

用负罪感捆绑你

在心理操控术中,负罪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负罪感是由施虐倾向转变为受虐倾向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而日本心理学家加藤谛三在《情感暴力》一书中,所说,负罪感会让受害者觉得“我对别人的不幸负有责任”。

比如,总是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好”,“我为了你维持着不幸福的婚姻”,“我为了你整天含辛茹苦”……总之,用一切苦情戏的方式,让孩子感到,如果不这么做,就是对不起父母。

扶弟魔们,要与原生家庭情感断奶

扶弟魔们,要与原生家庭情感断奶

忍不可忍的风终于和妈妈摊牌,这是全剧最高潮的部分

最近有一部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女主人公风的母亲,就是一个管用负罪感来绑架女儿的母亲,台风过境,风的母亲住的房子并没有受到损害,母亲却要求风拿出几十万日币来帮助重新装修房子。

而风当时失业,她的钱原本要用来开一家洗衣房,那是风真心想做的事情。但母亲告诉她,如果风不拿钱,她就只好厚着脸皮和亲戚借钱,哪怕被人嘲笑也无所谓,风便马上投降,把自己的梦想用来买母亲的面子。

扶弟魔们,要与原生家庭情感断奶

其实,许多扶弟魔们,几乎都被父母用这样的情感暴力绑架着,他们认为,如果没有按照父母所说,帮助弟妹,那就是对不起父母,是不孝顺的。

殊不知,他们已经陷入了父母所营造的情感陷阱里。

并不是说,父母弟妹已经陷入困境,而自己不去帮助,就是对的。而是说,这种帮助是出于自己的自愿,是真正的兄友弟恭,而不是出于负罪感,去填满一个情感的深坑。

虽然表现形式一样,但被情感暴力绑架而去做什么,与出于自愿,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如果认清了父母是用负罪感来绑架自己,风就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母亲,“我很想帮助你,但请你稍等一段时间,等我先把事业处理好,自然有钱可以帮你,毕竟家里的房子还是可以住的。”

但风压根做不到,就像许多扶弟魔也做不到一样……

用脱离关系威胁你

对于孩子而言,最恐惧的事情,就是被父母抛弃。因为,孩子是最柔软无助的,他们的生存能力,甚至不如小猫小狗,离开父母便意味着死亡。而这种生存恐惧,伴随着漫长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而一些父母,在责怪孩子的时候,会说出“早知道就不生下你啦”、“你再闹我就把你送人”、“滚出我的家”……总之,这些话对于孩子,无异于是“风刀霜剑严相逼”。

也许有些孩子天生粗线条,并不会在意父母在气急败坏下的口不择言,那么,对于那些敏感细腻的林黛玉似的孩子,这些话就会成为他们心上的伤痕,让他们永远活在恐惧中。

假如父母根本就不爱这个孩子,这些话出自他们的真心,那么,对于这个孩子而言,讨好父母将成为一生的使命。

扶弟魔们,要与原生家庭情感断奶

许多扶弟魔们,便是如此,他们从小就活在失去父母的爱的恐惧中,以至于宁可牺牲自己也要讨好父母。

许多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自杀的孩子,大抵都是如此。他们的父母总是告诉他们,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不配得到他们的关心和爱,如果他们总是考不到好成绩,他们就觉得自己再也没有机会拥有父母的认可了,既然如此,还不如放弃生命。

而扶弟魔们,他们长大后,依然保留着这种长期训练出来的恐惧感。是的,恐惧感也是可以习得的,这是人性很悲哀的地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便是说这种心态。

因此,哪怕他们长大了,完全可以照顾好自己,哪怕他们已经完全超越了自己的父母,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但他们人生的遥控器,依然掌握在父母手里,父母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得做什么,否则他们就会失去父母的爱。

哪怕他们五十岁了、六十岁了,他们也不会改变,除非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决定把自己的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

是的,当我们长大,具有了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之后,我们就应该学着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无论成败,这都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只需要为自己负责,这不妨碍我们去孝顺父母。

独立人格,意味着我们是自己人生的导演、编剧、主角,我们人生的这场大戏,我们拥有完全的主导权。父母们,他们也只是我们人生的配角,或者旁观者,他们可以出主意,却不应该主导我们的人生,这一点是扶弟魔们一定要牢牢记住的。

假如父母因为我们没有做出令他们满意的事情,就要和我们断绝关系,那么,就如他们所愿,而我们只需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就行。

达利因为娶了离过婚的安娜,而受到了家人的排斥,最后达利和 家人断绝关系,直到父亲去世前,才回去见了父亲最后一面。

假如达利顺从了父母的心愿,或许人类的艺术史上,就会失去一位伟人。

在亲戚朋友中诋毁你,或者直接骚扰你

在《欢乐颂》中,樊胜美的哥哥欠了赌债,为了逼着她还钱,把瘫痪的父亲带到她的公司,严重影响了樊胜美的生活。

《都挺好》中,苏明玉的舅舅也曾做过同样的事情,到她的公司要债,而苏明玉做的是直接让保安把舅舅赶出去。

是的,假如所谓的父母家人已经如此不顾你的感受,侵犯你的人生,那么,他们已经无异于仇人了,那么,你还要为仇人付出吗?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是骗小孩的。假如父母家庭暴力,父母犯法,也没有错吗?

《都挺好》中,石天冬对明玉说,父母也是普通人,他们有自己的自私,计较,不要把他们当圣人。

而实际上,孩子在小时候是把父母当天的,因为那时候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一切。但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配做父母,这一点当孩子长大后,成熟后,就应该认清楚的,假如还是保持着儿时的心智,把父母当天,那么,你受到天的摆布,就没有办法啦。

说到底,扶弟魔也好,妈宝男也罢,不管是否在物质上独立,在精神上其实都并没有与父母断奶。

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他们还是那么需要父母庇护的小孩,假如这个小孩没有长大,他们就永远也摆脱不了父母的控制。

对于扶弟魔们,不妨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造化常为庸人设计。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扶弟魔们,要与原生家庭情感断奶

最后,希望所有的扶弟魔们,都能活出苏明玉的气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