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三國演義-第五回-上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意外收穫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這個回目居然能是個謎語!謎底——孟德斯鳩(孟德私糾——曹操私自糾結,可以這麼理解吧……)


捉放曹,仁與義

太祖乃變易其姓名,間行東歸。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陳壽《三國志》)

「讀書札記」三國演義-第五回-上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史與陳宮無關。讀三國就麻煩在這,七實三虛,讀小說得看毛批,還得看看志注。大仲馬說,歷史是掛小說的釘子。由書志而演義,人物情節的衍化統籌,《三國演義》是最好的範本。

縣令曰:“孟德此行,將欲何往?”操曰:“吾將歸鄉里,發矯詔,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誅董卓:吾之願也。”縣令聞言,乃親釋其縛,扶之上坐,再拜曰:“公真天下忠義之士也!”曹操亦拜問縣令姓名。縣令曰:“吾姓陳,名宮,字公臺。老母妻子,皆在東郡。今感公忠義,願棄一官,從公而逃。”

此是一放。因感忠義,棄官從逃。“忠義”二字,於曹操身上,統觀此節前後,頗可玩味。

卻說陳宮臨欲下手殺曹操,忽轉念曰:“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不若棄而他往。”插劍上馬,不等天明,自投東郡去了。操覺,不見陳宮,尋思:“此人見我說了這兩句,疑我不仁,棄我而去。吾當急行,不可久留。”

此是二放。曹操自知,亦感不仁。奸雄為世人所唾,首推不仁。而劉備之所立身正是仁義二字。


「讀書札記」三國演義-第五回-上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仁者人也,為人之本,義者宜也,做人之道。俗言,“你不仁休怪我不義”,“他可以不仁但我不能無義”,兩句互相對立,陳宮當下心思正是後者。兩句又不相互矛盾,義者宜也,就是做該做的事,不殺曹操是義,殺之也是義。【大義滅友?!】

不仁害人,不義傷近,“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即是大不仁之語,為其不仁,是有千古罵名。曹操為政尚法,此又是一因。縱然天幸假年,一統九州,於後人而論,抑或秦法故事,勢必再惹罵名,為大秦一嘆,為孟德一嘆,為國人一嘆。

於是先發矯詔,馳報各道,然後招集義兵,豎起招兵白旗一面,上書“忠義”二字。不數日間,應募之士,如雨駢集。

陳宮感其忠義而從之,義士慕其忠義而隨之。孟德此時,正是忠義奸雄。忠義奸雄?忠義奸雄!


三雄發跡

  • 矯詔勤王
「讀書札記」三國演義-第五回-上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不論史實如何,曹操矯詔,相當於打響了討董起義的第一槍,孫堅時任長沙太守,響應會盟,劉備時為平原縣令,隨公孫瓚會盟,實際上,孫、劉是由此才真正發跡,這就相當於是曹操正式拉開了三國爭雄的大幕,劉備、孫堅正式成為歷史舞臺上有名有姓的角。

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過房與曹家,因此是同族。不數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餘來助。

曹嵩是個好父親。借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話可以說一句,“養子當如曹巨高,生子當如曹孟德”。不但給曹操帶來夏侯、曹氏兩家之便,而且大小就讓曹操贏在起跑線上,並一直為其保駕護航。

遂連夜到陳留,尋見父親,備說前事,欲散家資招募義兵。父言:“資少恐不成事。此間有孝廉衛弘,疏財仗義。其家鉅富,若得相助,事可圖矣。”

天底下有什麼比支持兒子“造反”更牛氣的父親。【常見有人說曹操本姓夏侯,其實嚴格地說,應是曹嵩本姓夏侯,曹操就是姓曹。當養子的是曹嵩不是曹操,養子生了兒子,過了一代,孫子的法統是比兒子的法統還要正的。曹操若老頂著夏侯的帽子,是沒法跟曹仁、曹洪這輩人混的。】

太和三年(229年)六月二十六日,魏明帝(曹睿)追尊其高祖父曹騰為高皇帝,曹騰也成為在中國歷史上,唯一被正式授予正統王朝皇帝稱號的宦官。


  • 三英赴盟
  • 「讀書札記」三國演義-第五回-上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瓚問曰:“賢弟何故在此?”玄德曰:“舊日蒙兄保備為平原縣令,今聞大軍過此,將來奉候,就請兄長入城歇馬。”…… 瓚嘆曰:“如此可謂埋沒英雄!今董卓作亂,天下諸侯共往誅之。賢弟可棄此卑官,一同討賊,力扶漢室,若何?”玄德曰:“願往。”

    諸鎮應曹,劉備不可能不知道。知道了,也不是像電視劇裡那樣,只是三人前往。奉候公孫瓚,正為進身之圖。

    瓚將玄德功勞,並其出身,細說一遍。紹曰:“既是漢室宗派,取坐來。”

    奉候公孫,即為此“贊”。

    諸侯並皆不語。紹舉目遍視,見公孫瓚背後立著三人,容貌異常,都在那裡冷笑。

    一個都字,便是將劉備也包括了。書中寫劉備出場時,“喜怒不形於色”,此時只讓張飛冷笑便足以引起群雄矚目,為何括進劉備?此時劉備,不笑比笑更好,反抖露梟雄本色。


  • 急戰先鋒
  • 「讀書札記」三國演義-第五回-上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長沙太守孫堅出曰:“堅願為前部。”紹曰:“文臺勇烈,可當此任。”堅遂引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來。

    之前說孫堅是東吳第一古惑仔,稱其為三國第一古惑仔亦不為過,連老婆都是“搶”來的。

    《三國志》裡三雄的條目很有意思,曹操是武帝紀,劉備是先主傳,都沒大問題,孫堅的是孫破虜討逆傳,與孫策合為一傳。“孫堅勇摯剛毅,孤微發跡”,“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孫吳起家,完全是孫堅“古惑仔”出道,靠軍功起家,至“割據江東,策之基兆”。

    小時候讀三國,對孫堅印象很好,一是“江湖氣”,二是討賊破虜最積極。現在讀來,方是那句“你不努力,沒人替你奮鬥”,急戰先鋒,當仁不讓。

    劉備看起來像是條件最差的,其實最差的是孫堅。甚至後來三國並世時,曹魏有禪讓之法,劉備有漢室之名,而東吳只能取個“黃武”年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