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不惑,聊一聊宗教那些事

世界只要還存在苦難,死亡,宗教就會永遠存在,千百年來宗教成為了人們面臨苦難,擺脫恐懼的精神寄託,人們產生的宗教情結是對未知世界存在的一種危機感。作為永恆自然界中的生這個物,當有限的我們面對永恆的存在永遠是擺脫不了自己內心的恐懼,由此宗教便產生了。現今我們周圍比較普遍的幾大宗教是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和 基督教,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我所理解的佛教、道教和基督教。

智者不惑,聊一聊宗教那些事

如果要問世界上經營時間最長的公司組織是什麼,答案非佛教莫屬,佛教這個組織經歷了2000多年的歷史仍然經久不衰,作為外來宗教在中國找到了最適合它的土壤,是中國第一大宗教組織,留下了燦爛的佛教文化,深植於國人的心靈與信仰中,佛教最有名經典是《金剛經》,在中國文化中,金剛經是影響非常大的一部佛經,千餘年來,不曉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唸誦《金剛經》而開悟,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而道教則是幾大教裡唯一的本土宗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固有宗教,道教是繼承華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脈,是中華國人催生的,乃是中國人的根蒂,是東方科學智慧之源,是促進科技發展的宗教以及全球最珍愛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代表作是老子的《道德經》,現在《道德經》已經成為全球第二 大發行量的書籍,而全球發行量最大的書籍則是鼎鼎有名的《聖經》,《聖經》是基督教的經典,基督教是西方宗教,強調仁愛,寬恕理念,同樣留下來燦爛的文化,我們現在的陽曆就是從耶穌的誕辰開始算的,耶穌要是活到現在已經2017歲了。

智者不惑,聊一聊宗教那些事

在這三大宗教裡,佛教的宇宙觀最被推崇,在佛教經典裡描述的宇宙空間運動、狀態都經過了科學的證實,正如有一句名言說的:當科學家研究到一定高度時,發現神學家正在那裡等他。但同時它的空無觀念是比較消極的,儘管科學已經證實物質分解到最後是空無一物,但用到人生觀上就比較負面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淡化物質方面努力,難怪信奉佛教的地區都比較貧窮破敗,比如發源地印度。你想啊幹什麼到最後都是空,還努力個球啊。而道家則比較重視個體,他們煉丹藥,發明氣功導引術以求長生不老,又採用符咒、占星、預測來趨吉避凶。道家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對於指導一個人如何面臨人生的方方面面提供了理論指導,深深地影響了代代中國人。基督教則具有開拓意識,具有擴張精神,主張源頭,認為一切都是上帝給予的,無論是大航海發現新大陸,還是殖民擴張都是秉承基督精神,一般來說信奉基督教的人物質都比較豐富,也比較有錢。南非人說:基督教傳教士到我們這來時每個人都帶著一本聖經,而我們擁有鑽石,當他們走時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本聖經,而他們則帶走了鑽石。基督教比較漠視因果規律,他們認為寬恕法則高於因果法則,只要懺悔和祈禱就能免於因果報應。佛教將因果法則作為第一法則,它是由果及因,佛教經書經常羅列各種違背戒律產生的報應,如死後轉世為動物或者進入恐怖地獄,對人們產生勸化作用。而道家則是由因及果,由各種原因揭示結果,起到預測的作用,比如卜筮,梅花易數等等,所以大部分道家都成了術士,比如張良、劉伯溫、袁天罡等。

智者不惑,聊一聊宗教那些事

簡單的說佛教指明瞭我們人生的歸宿,基督教揭示了我們的來源,由誰創造的,道教則表達了從來源到歸宿的路徑和方法。我始終相信有一股力量掌控這整個宇宙和世界,姑且稱之為造物主,三大宗教如盲人摸象般描述了它的特徵,總之人要有信仰,充滿敬畏之心,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