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只能等待失敗?錯!1個小球帶來3個逆境中致勝的法門

網上看到一個小故事,說兄弟倆在叢林裡碰到一隻老虎,只能玩兒命奔逃。可人哪跑得過老虎呢?不一會兒就精疲力竭。忽然,弟弟開始把全身的物件往下扔,揹包、帽子、連上衣都脫下來。哥哥看不懂,邊跑邊大叫,全扔了也不可能比老虎快啊,早晚都是死!誰知弟弟卻說,我不需要跑過老虎,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啦!

故事裡的“塑料兄弟情”只是個玩笑,不過弟弟的話卻提醒了我們,生活中總會存在競爭關係,有競爭就有強弱各方,自己恰好是強者固然可喜,可如果不幸較弱勢,也不用喪失鬥志。與其為怎樣也打不贏強者而糾結,不如突破傳統觀念,換一種思維方式,實現生存乃至逆襲。

這也正是《魔球》這本書的主題:如何贏得本來就不公平的競爭,讓弱者在逆境中致勝。

弱者只能等待失敗?錯!1個小球帶來3個逆境中致勝的法門

全書章節以故事敘述方式展開,主角比利·比恩少年時曾是球探眼中的“千里馬”,放棄上大學的機會,簽約成為職業棒球手後,卻沒有成為預期的“巨星”;就在生活一團糟之際,比利轉型成為奧克蘭運動家棒球隊經理,帶領這隻公認的“窮隊弱隊”連續三年闖入季後賽,還差點兒淘汰了全美最富的洋基隊,在人生賽場上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作者邁克爾·劉易斯被譽為歐美財經非虛構寫作第一人,正是豐富的金融行業從業經驗讓他敏銳注意到了棒球圈裡這個“反常”現象。經過深入採訪,邁克爾用12個故事講述了《魔球》。本書出版後,連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德·泰勒都為之傾倒,評價這本書“引人入勝”、“精彩紛呈”。後來,故事更被改編成電影《點球成金》,由布拉德·皮特主演。

弱者只能等待失敗?錯!1個小球帶來3個逆境中致勝的法門

棒球在咱國內普及程度一般,我個人對棒球規則更說不上了解,所以這方面就不贅述。不過,不瞭解棒球,絲毫不影響我們體味精髓,因為本書可不是單純講棒球體育賽事。正如書中所說,比利·比恩的逆襲,從根本上說是突破傳統眼光以弱勝強。那麼,比利和他帶領的棒球隊最初的處境到底有多糟糕?又是怎樣實現逆襲?這些能給生活中處於弱勢地位的普通人帶來哪些啟發呢?

01逆境

為什麼說奧克蘭隊取勝是“反常”情況?它和最富有的洋基隊比,又差在哪裡呢?

第一,差錢。

如果說搞體育得燒錢,那麼在美國所有聯賽裡,棒球更是拿錢堆出來的。2002年,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球員平均年薪是230萬美元,注意,這是全國整體平均水平,而運動家隊球員當時的平均年薪還不到150萬。

弱者只能等待失敗?錯!1個小球帶來3個逆境中致勝的法門

奧克蘭隊和洋基隊的預算又差多少呢?1999年,兩隊球員薪水總額差6200萬美元,僅僅3年後,這個差距就拉大到了9000萬,竟然增長了將近一半!2002年賽季開始,洋基隊的球員工資總額高達1.26億,而奧克蘭隊只有4000萬,還不到人家的三分之一。

第二,差人。

缺錢,直接影響到用人,明星球員用不起,只能僱傭便宜的。

那找到便宜的球員自己訓練吧,隊員經過歷練成熟起來,球隊是不是就好過些?一點兒也不。就是因為預算有限,和明星球隊之間始終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奧克蘭隊照樣留不住好隊員,分分鐘被挖牆腳。

尤其在一次輸給財大氣粗的洋基隊之後,奧克蘭隊的三名主力球員紛紛被重金挖走,讓團隊雪上加霜。

02怎樣逆襲?

第一,找到自己的“明星”。

預算有限,找不到“明星”隊員,又留不住好隊員,奧克蘭隊只能招募一堆老弱病殘,來看比利看好的幾個典型人物:

(1)凱文,肥胖的三壘手,不會快跑、不會投球、不善防守;

(2)柯克,矮個兒右撇子(棒球場上,所有人都恨不得自己是左撇子);

(3)大衛,關節異常,左手投球時手腕就像不存在,手好似隨時會脫離手臂自己飛走,像是有殘疾;

(4)哈特伯格,捕手角色,但是右手做完外科神經手術之後握不住球,也傳不了球。

這樣的組合豈不是更把團隊往溝裡帶?並沒有!事實證明,這些人入選職業賽後表現都十分優異。關鍵在於,因為有“缺陷”,這些人都非常“便宜”。

第二,“分解”補位。

奧克蘭隊一連流失三個主力球員之後,難點不是找到能替代主力隊員的人,因為即使有這樣的人,隊裡也出不起錢。那又該怎麼辦呢?比利把主力隊員的重點能力拆成幾部分。比如之前的主力有1、2、3、4、5幾項重點進攻指標都特強,再選進的球員有的可能指標1特強,別的差點兒;有的可能指標4牛逼,別的一般。這樣的球員往往被別的球隊低估,不會選,薪水同樣低。

第三,低買高賣。

給一個無名小卒積累傳統觀念中“成功數據”,把他培養成“終結者”,再高價賣給別的球隊,這就好像用“虛假宣傳”抬高股價後賣出盈利。還有,有錢的球隊你不是把我們主力挖走了嗎?除了給錢也得給附加條件,有時是首輪選秀權,或者賠償性選擇權,反正就是有利於自己。低賣高賣得到的錢足夠再請好幾個“一般人”來補充,成功解決了“差錢”的問題。

以上這些決策,都是比利的助理保羅,通過電腦用數據分析選出來的。保羅是哈佛大學金融學碩士,根本就沒打過職業棒球賽,他又憑什麼這樣決定呢?

03如何做到?

第一,劃定範圍。

解決問題從明確目的開始。對奧克蘭隊來說,什麼是勝?是打敗財大氣粗的洋基隊嗎?不是,是提升自己的成績。

弱者只能等待失敗?錯!1個小球帶來3個逆境中致勝的法門

2002年賽季之前,保羅就開始給下半年設置目標,這完全是一場數學計算。

首先,他們球隊要進入附加賽,就得先贏得足夠的常規賽,贏多少場呢?算出是95場;

接下來,要贏下這95場,隊伍的賽季總分就得比其他對手拿走的總分要多,多多少呢?也有答案,135分。

不僅如此,保羅還用球員們過往的表現為參考,預測出自己隊伍的得分範疇,還有可能被對手拿走的分數區間,根據得分情況,預測出球隊可能獲勝的場次。目標正落在預測範圍內,可以說,如果沒有不可抗力,準能進入附加賽。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

第二,找到致勝關鍵。

比利接手奧克蘭隊後,保羅把球場上的每一個事件都設置“預期的得分價值”,也就是一件事對於得分的權重。通過數據分析,找到和贏球率相關度最高的兩個指標:上壘率和長打率。對,就這兩個,只有兩個!就連這僅有的兩個指標都有主次之分,上壘率的重要程度是長壘打的3倍。

然而一直以來,球探選球員的時候看重的是什麼?奔跑速度、好身板、大胳膊、直線球速、甚至還得有一張明星臉。可是數據表明,這些和比賽勝利的相關度根本沒那麼高。

弱者只能等待失敗?錯!1個小球帶來3個逆境中致勝的法門

在《羅輯思維》中聽過這麼個段子,說有人問米開朗基羅,你的大衛像真漂亮啊!是怎麼雕刻出來的呢?米開朗基羅說,不難啊,因為大衛就在那塊石頭裡,只要把不是大衛的部分去掉,剩下的就是大衛了。

當然,這是典型的藝術家式回答。不過,弱者在逆境中獲勝正是這個道理,只需關注取勝的關鍵點,把和目標不相干的東西去掉就好。

第三,別靠感覺,用數據說話。

奧克蘭隊尋找目標劃定範圍和找到致勝的兩個關鍵指標,都是憑藉在各場比賽中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同時,選中那些所謂“老弱病殘”的隊員,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兩項關鍵指標”強,也正是這些人在勝利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最終成就了團隊。

數據分析是本書的精髓之一。組建一個卓越的團隊,可以用金錢招攬大量精英,也可以用統計數據發掘特長人員並將其放在合適的位置上,而後者足以逆襲前者。

弱者只能等待失敗?錯!1個小球帶來3個逆境中致勝的法門

數據分析早已在現在企業中得到應用。據網絡報導,2019年4月,麥當勞花3億美元收購了一家位於以色列的大數據初創公司,主要用於分析“得來速”餐廳的顧客用餐情況。比如,有人訂購了兩份兒童套餐,機器分析有可能是父母給孩子點的,取餐時顯示器上就會重點推薦咖啡或者甜點,讓父母也想吃點兒; 還有,如果汽車餐廳的點餐隊伍排得長,大屏上的菜單就會自動切換到耗時比較短的食物,引導顧客選擇,以便提速;當窗口不那麼忙碌時,顯示屏則會展示工藝複雜、利潤更豐厚的三明治等,以增加收入。系統不僅可以蒐集單個顧客的數據,也會從其他客戶身上獲取訓練數據,與顧客實現越來越多的互動。

有小夥伴兒要說,嚯,那是大企業,能用上大數據,我就一普通人,做個小買賣,這有什麼用?彆著急,再小的買賣,哪怕就是個小麵館,也能用上數據分析幫助經營。我在《如何用數據解決實際問題》就看過一個例子。

有家小麵館要了解顧客喜歡哪種配菜,老闆發出200份問券,得出這麼個結果:

弱者只能等待失敗?錯!1個小球帶來3個逆境中致勝的法門

看著數據,是不是以為顧客更喜歡油炸豆腐呢?不能這麼武斷。因為配菜都是配著麵條來的,店裡麵條也有兩種,又做一次調研,就得出了不一樣的結論:

弱者只能等待失敗?錯!1個小球帶來3個逆境中致勝的法門

好傢伙,不論配哪種麵條,都是天婦羅面渣的平均分更高,完全推翻了之前的結論。

所以你看,數據應用不僅不能小覷,更和我們的日常有著密切的關係。普通人也能通過數據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其實,除了以上這些觀點,《魔球》本身也是一部很精彩的小說,要不怎麼能被改編成電影呢?除了主角比利·比恩,每個出場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比利的助手保羅,哈佛金融碩士,卻對棒球情有獨鍾,效力於寒酸球隊,只因為這裡的負責人能給他發揮的空間;球員哈特伯格的妻子,不喜歡丈夫在球迷面前表現怯懦,不是因為“她想要球迷知道她丈夫是誰,而是她想要她丈夫知道:球迷知道他是誰”;還有投手乍得,儘管一直不被看好,卻始終滿懷激情地宣告,“打職業棒球是我的全部夢想”。《魔球》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不僅有普通人逆襲的方法,還有多姿多彩的各種人生。小夥伴兒從書中品味出什麼內容,也歡迎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