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姨妈"提前,推后以及不定期的用药、注意,健康指导建议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发生改变并伴随着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主症的疾病。

月经先期(提前):月经周期提前7-10天,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精周期以上者,称为“经期超前”。

月经后期(推后):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者,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称为“经行后期”、“月经错后”、“精迟”。

月经不定期:月经周期或前或后,1-2周者,属于月经周期的异常,临床表现无一定规律,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经乱”等。

中医:


月经提前

1,第一种属于肾气虚型的月经不调。

症见:月经提前,量少,色淡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舌淡暗,胎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汤药(成药):固阴煎(加减)、固精丸

2,第二种属于肝经郁热型的月经不调。

症见:月经提前,量多或少,经色紫红,质稠有块,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喜叹息,舌红,苔黄,脉玄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调经

汤药(成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加味逍遥丸

月经推后

1,第一种属于肾虚血亏型的月经推后

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淡,精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带下清晰,面色晦暗,或面部暗斑,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汤药(成药):归肾丸合四物汤(加减),乌鸡白凤丸、归芍地黄丸

2,第二种属于气滞血瘀性的月经推后

症见:经期延后,经量偏少,经色暗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胁不舒,舌苔正常,脉弦。

治法:活血行气,化瘀止痛

汤药(成药):膈下逐瘀汤(加减),调经丸、益母丸、调经活血片。

中医:


月经先后无定期

1,第一种属于肾虚型月经不定期

症见:月经先后不定,量少质稀,色淡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汤药(成药):固阴煎(加减),女金丸,乌鸡白凤丸,

2,第二种属于肝郁型月经不定期

症见:经行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血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情志不舒舒,心烦易怒,嗳气食少,时欲叹息,舌质淡红,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汤药(成药):逍遥散(加减),逍遥丸,妇科调经片

用药注意事项:

调经之本在于,所以要以补肾填精养血为主,同时佐以助阳益气。

  1. 补脾要以健脾升阳为主,用药不能过于甘润或辛温之品,那样会脂碍脾阳,耗伤胃阴。
  2. 疏肝以开郁行气为主,同时佐以 养肝。
  3. 调理气血应当辩证气病还是血病,气病当以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4. 经前血海冲盛,切勿滥补。宜予疏导。
  5. 经期用药应谨慎或遵医嘱。含有寒凉固涩之品的中成药,应当中病即止、不可过用、久用。
  6. 同时患有感冒等外感病不宜服用补益类中成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