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起跑线的哥俩,后来,为何有了差距?

文|周墨朗

你的今天,是你过往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抉择,累积的结果。你的性格、情商、认知等融合造就了这一切。

同样起跑线的哥俩,后来,为何有了差距?

01

一个风趣幽默,一个内敛低调,哥俩情深义重。

村子里的二狗和虾米,是一对同龄好朋友。

二狗外向活跃,虾米内敛胆小。孩提时,二狗总是护着虾米,谁欺负了虾米,二狗要是知道了,一拳打过去,可是要肿大包的,却只能捂着脸忍着哭,不敢告状的,否则等待他的还会有二狗的第二拳。

虾米知恩图报,有什么好吃的,总忘不了分享给二狗。

上学,上的同一所小学、初中、高中。哥们俩形影不离,总是勾肩搭背的出现。虽然那时,父母不会监督学习,但二人也算勤奋好学,成绩不相上下。两人发誓摆脱,父辈那脸朝黑土背朝天的修理地球的艰辛而无望的求生方式。

虾米欣赏二狗的风趣幽默,不管多小的事儿,只要经二狗的嘴巴说出,总是惹人按奈不住地笑。

二狗喜欢虾米的随从,更多的时候,二狗像是男一号,虾米像是男二号更像配角。二狗很享受这份感觉,虾米也不介意,甘愿做配角,反正自己不爱出风头。

同样起跑线的哥俩,后来,为何有了差距?

02

毕业工作,几经碰壁,各自创业,师徒同做一个行业。

1996年,二狗毕业于一所普通大专学校,什么专业已不重要了,反正后来没有正式从事。同年,虾米毕业于一所普通高中,没有考上好的大学,就这样,双脚从校门迈出了社会。

二狗被校方分配到工厂,坐在流水线上摆弄装饰花。二狗坐立不安,这跟理想中的工作相去甚远,没几天就收拾包袱,回了老家。当然,不会甘心在老家守住几分田。二狗内心意气风发,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在老家的城中心,开起了大排档。场地大,轰轰烈烈。

大排档生意火爆,人手不够,二狗把父母叫来做帮手。父母中断自己的农活,前来帮忙,本以为是共同忙碌,共同富裕。忙是帮了不少,二狗却分文不付。务农出身的父母,身上没钱,待在城市,十分被动,没多久,就双双回了老家,重操旧业。

二狗的生意每天热热闹闹,却没赚几个钱。二狗做生意,全凭感觉,不算账,什么成本啊支出啊毛利啊,含糊不清。恰逢场地拒租,大排档很快就不了了之。

二狗从小对菜肴有研究,擅长厨艺。改行卖盐焗鸡,自产自销。须要隔天凌晨3点起床,开摩托车去隔壁城镇进货活鸡。好在二狗勤快,不怕苦不怕累,身子灵活,嘴巴能说。

二狗的盐焗鸡是放在三轮车上,每天定时定点推出来卖。由于味道好,顾客倒是不少。生意好时,口袋也是鼓过的,这激励着二狗。

虾米毕业后,打工的日子要看老板脸色。二狗问虾米,要不要卖盐焗鸡,可以亲自教会你全套流程。

虾米慎重衡量过后,决定拜哥们为师。虾米第一次创业顺顺利利,全靠二狗师傅托起,时间精力上,避免了不少弯路。虾米心怀感恩,时不时请二狗叙叙旧,喝两杯。

同样起跑线的哥俩,后来,为何有了差距?

03

各自遇到心仪的另一半,成家,师傅未立业,徒弟却先立业了。

早在开大排档时,二狗就相中了新来的女员工,19岁的青涩小姑娘。老板的身份,炽热的表白,很快就获得了比他小6岁的小下属的芳心。

内敛羞涩的虾米,爱情来得晚了几年。卖盐焗鸡的创业期间,偶遇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比他小1岁。

二狗虾米先后成婚。

都说恋爱的开启模式,决定后面的长远模式。二狗老婆言听计从,反驳无效。虾米老婆有主见,善规划,虾米和她凡事有商量。

仿佛是老婆旺夫,婚后,虾米和老婆不再在家里制作盐焗鸡,而是花光积蓄,在菜市场盘下一个小摊位。当虾米夫妇安心经营盐焗鸡生意时,二狗夫妇一如既往的担惊受怕,城管一来,就得拉车跑,整天望风,日子久了 ,有点心累。

二狗到底是舍不得花钱租摊位呢,还是不会从长计议呢,还是不想效仿徒弟呢?不晓得。反正他就是不租,也不听老婆话,一切他说了算。

同样起跑线的哥俩,后来,为何有了差距?

04

各自的娃,年龄相仿,命运却大相径庭。

2015年,二狗已育有两女一男,虾米已育有两个儿子。二狗其实还有一个大女儿,不知道什么原因,2岁时得了白血病,不幸离世。也许是长年在屋内制作盐焗鸡,盐分挥发诱发了病因。二狗夫妇痛心疾首,沧桑许多。

虾米夫妇的盐焗鸡生意,稳妥经营着,还增加了盐焗鸭,盐焗蛋。经过辛勤的付出,积累了“第一桶金”。为了让孩子在城里受教育,虾米夫妇掏光积蓄,又到处凑些,硬是付了首付款,买下学区房。

虾米夫妇咬咬牙,度过了前面几年还贷又还钱的日子,到了孩子上小学的时候,顺顺当当,经济压力减少,娃有学位,无烦忧。

房价水涨船高。二狗这才慌了,三个孩子没有城里学位,昂贵的借读费令人望而却步,压根没法在城里读书。三个孩子,被迫送回老家,穿衣吃饭、接送上下课,全靠年迈的父母。

孩子从父母身边回到爷爷奶奶身边,从城里回到农村,难以适应,心理落差大,郁郁寡欢。

虾米夫妇,孩子从小在身边,一直陪伴着,知冷知热,空闲时还能一家出游一趟。

同样起跑线的哥俩,后来,为何有了差距?

05

同样是借钱,还钱态度却截然不同。

虾米夫妇借了钱,一一记录在本子上,一有钱,马上还掉,划掉。还钱时,还捎上一份盐焗鸡。朋友们笑嘻嘻表示,如有需要,愿意再次倾囊相助。

二狗借钱积极,还钱不积极。那年,二狗问亲哥借了2万开饭店,亲哥高高兴兴打钱去,希望二狗从此告别日晒雨淋。谁知道,不出两个月,二狗饭店就倒闭了。

二狗饭店为何倒闭速度如此惊人?开饭店,本该为了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二狗仿佛忘记了初衷,饭店要大,要四个门的,总之要比虾米的店大。

然而,客人坐在二狗饭店里吃饭,空间大显得人少,四个门,冷风呼呼对流吹,吓得来过一回的客人都不敢来第二回。

二狗转让店的钱,不还给亲哥,而是拿钱去买了一辆并非必须的车。二狗老婆很生气,贷款买车来开,车油的钱都还没个影儿呢。二狗一向不听老婆言,再生气也改变不了二狗的主意。

后来老婆生病,又问亲哥借5000元。那2.5万,好几年过去,只字不提要还给亲哥。别说朋友,如今,连亲哥都不再愿意借钱给二狗了。

再后来,孩子住院,因超生,不得报销。二狗口袋没钱,没人肯接,只好借走父母手上仅有的3万元血汗养老钱。

父母帮带三娃,身心疲惫,时有抱怨。

那年过年,家庭打麻将。小钱赌注,纯属娱乐。二狗连输了几盘,正要出老千,被老父亲发现,当场指破。二狗顿时异常生气,掀翻了麻将桌。麻将噼里啪啦散落一地,滚得老远。连同麻将一起滚落在地的,还有二狗的自尊心……

同样起跑线的哥俩,后来,为何有了差距?


作者简介:周墨朗,深圳创业者,某平台创始人。砍柴书院的人,用心原创,写人间的欢乐有趣or悲伤沉重的点滴,我终于等到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