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为什么是好剧?你为什么就仆街?

它为什么是好剧?你为什么就仆街?

悬疑之神:希区柯克

看了一会儿豆瓣、知乎、时光,再看了一会儿微博上的评论,就感觉七国已乱、五军开战:《哪吒》大军兵锋所指,所向无敌,一统天下指日可待。《上海堡垒》俨然已成孤城,纵然有一众流量支撑,但已是危城一座,坍塌已成必然。各方拥趸在互相攻击时遣词之狠辣,造句之恶毒,完全可堪灭门之恨的不共戴天,好在我在菜市场买东西的时候,世界还算一片和谐,不用担心会遭到一顿莫名的攻讦。

其实,关于电影、剧集、音乐,到底好不好的问题,是个很主观的问题。一部剧、一首歌,不可能取悦所有人。但你必须清楚,你要取悦什么人,你拿什么取悦这些人。

“喜欢”是个非常无厘头的东西。比如我喜欢诺兰,大卫芬奇,喜欢杜琪峰、徐克、王家卫,但我妈喜欢张艺谋,喜欢《渴望》,喜欢倪萍,李谷一、宋丹丹,我不能说我妈喜欢的不对,这是一个个人感受与共鸣的问题。我妈也不能说我喜欢的都不好,这是一个年代价值观与群体审美差异化的年代。

它为什么是好剧?你为什么就仆街?

希斯莱杰,陷入了小丑的世界,再未出来……

制作《黑暗骑士》《西部世界》《冰与火之歌》这样的作品,绝对不会是为了让中国老太太们开心,虽然她们是全世界最有钱的群体。这些传奇剧集瞄准的是全世界的年青一代,是对科幻、架空、魔幻有一定嗜好和洁癖的人。

"小丑"在老太太眼里充其量只是个“坏人”,但希斯莱杰成功的将小丑在哥谭世界中,塑造为一个复杂、敏感、狂躁,在智计卓绝中便玩弄并嘲笑了整个人类虚伪价值体系的黑暗传奇。于是,《黑暗骑士》成为史上前三的作品,它不需要老太太们认可,它只需要哥谭的拥趸们认可就行了。所谓,士为知己者死,道理是一样的。

而我们的《上海堡垒》想取悦什么人呢?你想取悦科幻、军事迷吗?那你的帽子歪歪戴,留海永不乱显然是不行的,即使用一个“新兵”的理由也是说不过去的。想用“科幻”取悦观众,那你先得考虑科幻的观众,而不是流量粉丝,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不理解,你不仆街,是不是就天理难容了?

按理而说,《哪吒》火了,与《堡垒》无关,但流量们却在攻击《哪吒》。《哪吒》包括去年的《白蛇·缘起》为什么火了,其实也是个定位和诚意的问题。这两部都是改编,但都遵循着中国风的风骨,里面不会有中国神仙弄成白袍大法师,拿着魔杖满天念“阿里亚道”这样的2B业余人设。它们对原本神话情节都作出了全新的重构,但本来的人物归途与事件结果都没有改变,这就是诚意与专业。并不是神话都可以毫无边际的胡扯,更不是科幻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荒诞。

它为什么是好剧?你为什么就仆街?

九州的大陆,是架空历史爱好者的乐园

据说上海堡垒的惨败,导致作者江南都道歉了,这感觉有些委屈呀。他写的《九州漂渺录》我最近看的还津津有味的。而且此书拍的电视剧我个人感觉也挺不错的,我最近写东西常拿这电视剧当背景评书听。这部剧风评不高,豆辫接近7分吧,但没关系,这是一部给原著粉看的剧,当原著粉觉得在架空的九州大陆中“少年英雄”“铁甲依然在”的情怀有了,与你有共鸣了,这部剧的存在就有价值了。其他人的感受又有什么重要呢?

再说流行歌,比如我以前就爱听张雨生、黄家驹、周杰伦、张学友、刘德华、王杰,现在还喜欢中国风歌曲,但我妹从高中就硬生生的喜欢布兰妮,当初我觉得我听到“小甜甜”三个字都快疯了,虽然我到现在还没有想明白原因,甚至曾经怀疑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但这不妨碍我接受她的这种莫名其妙的审美爱好。这是人与人的差异。而现在,她从事翻译这一职业,我甚至觉得这可能是喜欢布兰妮带来的好处。

它为什么是好剧?你为什么就仆街?

《乡村爱情故事》在中国有大批粉丝。

总之,喜欢悬疑的人,他会追着《西北偏北》《惊魂记》去看,制作方只需要知道,你要取悦的是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粉就够了,最终的评价也将会由这些人来做出。同样喜欢《乡爱》的人,自然会评价出《乡爱》的价值。

但要是一个制作人想制作出《盗梦空间》这样的剧,想拿去取悦《铁道游击队》的爱好者,那我只能再次说:你不仆街,天理难容!!!所以,搞清你的取悦对象很重要。至于,一些不看剧评分,或者专门去评不爱看的剧的人,我们只能报之以鄙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