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農民拋棄,如今產值達7.2億,花朵富含維C,風靡歐美各國

南方地區土生土長的一些80、90後可能還記得當時在農村地區興起的一種作物,當時被農民瘋狂種植,結果短短几年又被農民拋棄。如今在遇到它的時候卻發現,儼然已經變了味道,成了外國人眼中的常見食物。

玫瑰自然誘人,但卻帶著刺讓人愛恨交加,而玫瑰茄卻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美味花朵,其花瓣摘來就能直接當零食吃,是許多80後小時候最知足的一種野果子。如今說起玫瑰茄可能很多人還有一定的印象。

曾被農民拋棄,如今產值達7.2億,花朵富含維C,風靡歐美各國

在我國玫瑰茄興起種植的年代要數80年年代了,當吃算得上是福建、廣東地區非常火熱的一種致富作物。但這股玫瑰茄種植熱潮僅僅是持續了3年左右,種植戶就遇到了問題,種植的玫瑰茄雖然價值很高,但銷路卻成了一大問題,短短几年時間種植戶很現實地將玫瑰茄完全拋棄了。這也是當時南方農村地區玫瑰茄突然消失的主要原因,作為孩子可能一頭霧水,好好的玫瑰茄,花朵相當美味卻突然被大人們所拋棄了。

曾被農民拋棄,如今產值達7.2億,花朵富含維C,風靡歐美各國

或許玫瑰茄被拋棄之後,人們都想不到如今成了產值達到7.2億的作物吧。這要從福建的三明大田說起。據2014年官方數據表示,三明大田被授予“中國洛神花之鄉”,並且貼出了洛神花涉茶產值達到了7.2億,距離現在已有6年過去了,這產值估計都要翻番。

曾被農民拋棄,如今產值達7.2億,花朵富含維C,風靡歐美各國

福建三明大田地區種植洛神花與南方大多地區時間一致,都是從80年代開始。但在其他種植區僅僅火了3年之久,而在三明大田卻被種了足足30多年時間,當地洛神花種植規模達到了5萬多畝,產量達到了250萬公斤的洛神花。從數據上看,洛神花在大田當地已成了名副其實的搖錢樹。

曾被農民拋棄,如今產值達7.2億,花朵富含維C,風靡歐美各國

洛神花為何物呢?洛神花又叫玫瑰茄,是一種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如果從植株的生長情況來看,更適合用灌木來形容它。洛神花原產於東半球熱帶,直到80年代之後才在我國南方開始種植,雖說被南方多地農民拋棄,但在一些農村的角落還依舊可以看到幾株野生的玫瑰茄,人們遇上還會採摘幾朵當零食品嚐回味一下。

曾被農民拋棄,如今產值達7.2億,花朵富含維C,風靡歐美各國

看似普通的植物,洛神花的花朵卻是一種營養十分豐富的藥食兼用的純天然食物,其中花瓣上富含維C,用於養生領域製茶可起到利尿、促進腸胃蠕動等效果,在近年來深受養生人士青睞。要說洛神花的價值珍貴,那就不得不提到歷史上華佗神醫記錄對補腎有神奇作用的三種食物,三種食物分別是聖女果、洛神花、辣木籽。在當下洛神花茶飲產業發展迅速,在歷史上有明確對洛神花的食用、藥用價值記載,在當下社會更受消費者青睞。

曾被農民拋棄,如今產值達7.2億,花朵富含維C,風靡歐美各國

洛神花食用方法簡單,一般以曬乾之後方便存儲,幹品花瓣直接用以泡茶,非常適合上班一族。對於國內罕見的一些吃法,最更值得一提的是,洛神花嫩葉和葉柄在西方飲食上更是一種常見的“色拉”,風靡歐美各國。只不過文化上我們更在乎的是洛神花的花朵,西方國家這樣的吃法讓人詫異。不知你們認識洛神花嗎?你們當地還有洛神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