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化“危”為“機” 跨境電商企業戰“疫”謀發展

疫情在全球蔓延,外貿企業受到明顯衝擊,然而對跨境電商企業來說,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德州市中小電商企業多措並舉,迎難而上,化“危”為“機”謀發展。


德州:化“危”為“機” 跨境電商企業戰“疫”謀發展

德州


在德州一家跨境電商企業,雖然員工都已復工,但疫情對海外訂單的影響卻是“暗流湧動”。從前期“催訂單”到如今“大量取消訂單”,這段時間市場的“瞬息萬變”,給跨境電商企業澆了一大盆涼水。

德州吉達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部長李春紅介紹說:“二月初的詢盤明顯增加了。我們3月9日二次復工時,原以為詢盤會更多,但事實正好相反,客戶的回覆率明顯比之前低了。”

李春紅說,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企業的交易風險也在隨之加大,很多客戶直接取消訂單,或者明確表示不付款;即使有訂單,貨運船隻的“稀缺”和海運費的翻倍增長也衝擊了企業接單的“勇氣”。

李春紅說:“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國家我們謹慎接單,怕萬一貨發過去無人提貨,貨物滯留在港口產生額外的費用,在付款方式還有發貨物流各方面比以前更謹慎了。”

而在危機之下,國外市場的消費新需求卻“熱度不減”。雖然企業原本的建材貿易受到衝擊,但他們卻接到許多國外客戶其他的新訂單。

德州吉達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溫付亮介紹說:“建材出口影響較大,但二手車的出口非常旺盛。因為國外對車輛的需求增加,可能是防疫的需求。”

眼下,企業正在積極申報二手車出口相關資質,搶抓機遇謀求“一杯羹”,同時多措並舉,在保證現金流前提下,增加備貨力度。

溫付亮說:“現在越轉不動,資金的需求量就越大。我們想辦法解決資金問題、房子抵押貸款、供貨鏈的問題。原來我們強化地板有3-5個供應商,我們積極地開拓,現在有8家供應商。”

當前,線上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消費者與平臺間的黏性不斷增強。為了幫助跨境電商企業搶抓新機遇,德州海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幫扶政策,降低企業負擔,與企業共克時艱。

德州海關綜合業務科二級主辦劉川表示:“我們在疫情期間推出了17條促進貿易暢通的措施,其中涉及支持外貿新業態的有很多。比如從減免滯報金和滯納金等4個方面加快清關、檢驗速度,進一步降低通關成本。同時我們還推出網上作業、網上辦事、“7×24小時”通關服務等措施,儘可能為進出口企業提供便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