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丽之死:离开那个揪住过去不放的人,他只会在挫败中不断贬低你

2020年4月11日,曾遭男友情感暴力而自杀的北大女生包丽,在ICU躺了半年多,终于离开了人世。

导致她自杀的,是一场可怕的“爱情”。

包丽生前,曾是北大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学习出色,多才多艺,温柔漂亮。

包丽之死:离开那个揪住过去不放的人,他只会在挫败中不断贬低你

2017年,包丽与当时的学生会副主席牟林翰相识,两人感情持续升温,并各自与原来的男友、女友分手,走到了一起。

谁也没想到,这场“不寒而栗”的爱情,变成了包丽的噩梦。

牟林翰指责包丽把第一次给了前男友,说女孩婚前不是处女就是“犯了大错”。从此,他变着法子羞辱折磨包丽。

他要她在身上纹“牟林翰的狗”,让她扮演“狗”的角色,称他为“主人”;他要她交待与前男友的性爱细节,罚她自扇耳光、拍裸照,甚至提出先怀孕再流产并留下病历单、做绝育手术等一系列要求……

他不断地告诉她,这是爱她的表现,“男生都会介意,越爱你越介意”。

包丽之死:离开那个揪住过去不放的人,他只会在挫败中不断贬低你

起初包丽还是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但在牟林翰一次次的贬低与洗脑中,渐渐变得自我怀疑与否定。

她在这场毫无尊严的爱情里,活得卑微而痛苦,也曾因不堪折磨而提出分手和自杀过,但都未能成功。

2019年10月9日,包丽向牟林翰发送微信: “遇到了熠熠闪光的你,而我却是一块垃圾”。

当天晚上她在酒店服药自杀,并留下了“仅自己可见”的最后一条微博:我命由天不由我之后,她被送往医院抢救,诊断结果为“脑死亡”。

包丽妈妈说:“女儿是被牟林翰逼死的”。

包丽之死:离开那个揪住过去不放的人,他只会在挫败中不断贬低你

包丽之死:离开那个揪住过去不放的人,他只会在挫败中不断贬低你

当时看完包丽自杀的相关报道以及两人的聊天记录,我有一种无法呼吸的愤怒与悲哀。

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有人用一层膜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有人相信自己的价值还不如一层膜?


包丽之死:离开那个揪住过去不放的人,他只会在挫败中不断贬低你

这种严重的处女情结,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心理因素。

我曾在网上看到有人这样形容某些人的处女情结:

用一张膜,整齐划一的把女孩子分成两大类。前者是天使,是圣女,后者是妖女,是荡妇。对待前者,循循善诱者有之,苦口婆心者有之,垂涎三尺者有之;对后者,戏语讥讽者有之,激烈诋毁者有之,侮辱谩骂者有之。

找不到对女性人格的丝毫尊重,只看到一种把女性当成玩物的陈腐心态。

在古代,女人的地位极低,需要依附男人才能生存。当女人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就没有被真正地当成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包丽之死:离开那个揪住过去不放的人,他只会在挫败中不断贬低你

很多男人将女人视为自己的特殊私人物品,他们需要独占她,以示自己的主权完整。

于是,女人的私处就成为了男人特别在意的地方。他们需要一张完整的处女膜来确认,她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从肉体到灵魂。

否则,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主权与尊严受到严重侵犯,这对他们是一种奇耻大辱。

在那种把女人的贞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社会里,“处女”情结是一种主流的思想和正常现象。

这是把女人“物化”的一种体现。这种物化对男人有着莫大的好处。

当女人连思想都被剥夺,必须对男人“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男人在女人面前就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着女人的生杀夺予。

无论他在外面混得多么卑微,回到家里,他依然可以做那个为所欲为的王。这是多么理想的一种待遇。

所以,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变,依然有许多男人躲在过去的美梦里,不愿醒来。


包丽之死:离开那个揪住过去不放的人,他只会在挫败中不断贬低你

女人的迎合与自轻,是对男人轻贱自己的一种鼓励。

在《欢乐颂》中,当应勤在得知邱莹莹不是处女时,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他从一名忠厚踏实的暖男,瞬间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道德卫士。

他指责她不自重,不知羞耻,然后对她避之不及。

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是所谓的男人面子和尊严在作怪。

一个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对方整个人都重要的人,是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真爱的,他也不懂得人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因为,在他面前,对方早已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具没有思想,没有灵魂,仅供他在需要时来作为观赏或愉悦自己的肉体。

当这具肉体已经被人“启封”过,在他眼中就变得一钱不值。邱莹莹是,包丽更是。

应勤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处女”女友,却走进了一个“爱情的坑”,还差点搭上了一条命。

好在,被生活教训后的应勤,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邱莹莹的好和价值最终被看见,两人终于修成正果。

包丽之死:离开那个揪住过去不放的人,他只会在挫败中不断贬低你

悲哀的是,包丽没有这样的命运,她遇上了始终看不见自己价值、并且不把自己当人的牟林翰。同时,她也没有真正把自己当人,这才导致了对方的有恃无恐和变本加厉。

而那些眼中只有那层膜的人,他爱的根本不是真正的对方,而是膜。还有,就是他需要在保护自己内心所谓的“自恋幻想”:我是神,我是我女人的至高无上的王!

我怎么可以接受曾经被他人享用过二手货?但是,她是人,并不是货。

不幸的是,封建制度灭亡了这么久,不仅一些男人不愿从美梦中醒来,一些女人也活在这样的认同里。

这是因为,她们依然无法独立生存,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经济上,都需要依赖于男人。

所以,她们只能认同男人 ,迎合男人。


包丽之死:离开那个揪住过去不放的人,他只会在挫败中不断贬低你

这样的女人,必须在婚前守住那道屏障,誓死捍卫自己的“处女”。否则,她们可能就会输了后半生。

一旦她们发生意外保不住那层膜时,就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值得爱,甚至罪不可赦。一些“非处”甚至用隐瞒、欺骗、通过人工手段修补处女膜等手段,来获取自己想要的“可怜而廉价的爱”。

之所以可怜,是因为她们自己内心也没有把自己当人,廉价是因为你活得不真实。我们知道,所有的假货都是廉价的。

这尤其让男人愤怒,无论他们是否在意那层膜,你的欺骗都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包丽之死:离开那个揪住过去不放的人,他只会在挫败中不断贬低你

她并不“次”,只是你内心觉得她“次”。

我曾在网上看到有人这样为自己的处女情结辩解:

假设你去商场买一件衣服,人家告诉你是新的,结果你买回来穿在身上后,别人却告诉你,这件衣服是他穿过退货的,你是不是心里很不爽?

当一个人在这么想的时候,他的心中根本就没把对方当人。

女人不是衣服,而是一个和你一样有感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

和男人一样,女人婚前有无性生活,只代表着她之前的经历不同而已。在她的生命中先住进了一个人,后来,那个人离开了,她遇见了你。

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你既能享受到她现在爱你的幸福,也能接纳她曾经爱过另一个人的现实。因为,这是她的过去,已经无法改变。

包丽之死:离开那个揪住过去不放的人,他只会在挫败中不断贬低你


也只有接纳了她的过去,才能享受到现在她对你的爱。

如果你不能接受,现在就可以离开,去找一个符合你要求的人。没有人逼你非得接受一个让你难受的事实。

除非,这是因为你担心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但,这是你的问题,而不是她的问题。

她并不“次”,只是你内心觉得她“次”。

女人真正的贞洁在于,当她和你在一起之后,能够保持对这份感情的忠贞与专一。在于她拥有你之后,能够拒绝来自其他异性的诱惑。

这一点,无论男女都一样。

所以,请离开那个不接受你过去的人,他(她)只会在挫败中不停贬低你。


包丽之死:离开那个揪住过去不放的人,他只会在挫败中不断贬低你

女人首先要自爱,自重,才能得到真正的爱。

这里所说的自爱,是指爱自己,把自己当人,既能坦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能看到自己的内在价值,并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独立、优秀,从而拥有自己的底气和自信。

这里所说的自重,是指尊重自己的感觉、尊重自己的思想与独立人格,尊重自己的界限和观点,并能为自己的选择与结果负责。

做到这样的自重自爱,然后才能真实而鲜活地活着,并得到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爱。

如果你需要靠隐瞒、欺骗、假装和隐忍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爱,他爱的就不是真实的你,而是那个假想中的你。

这样的你,其实就是在看轻自己。当你不敢真实地活着,久而久之,你就会迷失自己,活得自卑而痛苦。这样的人,自然也很容易被看轻、被践踏。

罗杰斯曾说:我做了30年心理咨询,发现几乎所有来访者问题的根源都是他们被教会轻视自己。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男人看重“处女”?除了他们的自恋,不可否认,一些女人的迎合也在鼓励着他们。

她们自我否定,承认自己的价值抵不过一张膜,所以才遮遮掩掩。这是她们骨子里对自己的轻视和不自信。

包丽之死:离开那个揪住过去不放的人,他只会在挫败中不断贬低你

一位男士这样告诉我:处女问题的核心不在于男人的挑,而在于女人的藏。

在我看来,其实两者皆有:男人在挑,女人在藏。

对于处女情结太重的男人和女人而言,他们无疑会失去更多选择的机会。但对于一个隐瞒的女人而言,她可能会输掉自己的幸福,甚至整个人生。

所以,女人要学会真实地活着。而真实的前提,是内心的自爱、自重与自信。

你要先学会认可自己的价值,才能捍卫自己的尊严。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珍贵,你的内心就没有捍卫自己的力量。

我们的价值不需要通过他人的肯定来确认,你不需要为一个不接受你的人,去努力变成一个陌生的自己。

而对于一个不接受你过去的人,你所能做的,只有果断离开。因为,过去不可改变,所以,他的挑剔和指责也永远不会消失。

关注 ,与你长期分享点滴感悟与智慧,一起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