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看見南京大屠殺的女人:張純如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82週年,也是第五個大屠殺國家公祭日。MG學長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同時向所有為歷史正義而戰鬥的英雄致敬。


讓世界看見南京大屠殺的女人:張純如


同時有個名字一直在MG學長腦海裡回想,那就是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


讓世界看見南京大屠殺的女人:張純如


張純如

以自己的生命探索一段歷史

華裔作家張純如,為了還原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

一方面收集大量資料,一方面前往南京與倖存者面對面交談

歷時三年! 《南京暴行》這一書終於問世

《南京大屠殺》這部電影既展現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又有張純如探索歷史的過程。

2004年,讓世界知曉真相的張純如飲彈自殺……

讓世界看見南京大屠殺的女人:張純如


1997年,第一本用英語講述“南京大屠殺”的著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he Rape of Nanking: 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在美國出版後反響強烈,年輕的華裔女子張純如,將一段發生在中日之間的驚世慘案,徹底展現在全世界面前,該書出版後迅速躋身《紐約時報》暢銷書冠軍,並被Bookman Review Syndicate評為當年最佳圖書。該書還附上了數十張珍貴的圖片佐證,而這段歷史在當時的英語國家還幾乎無人知曉。也改變了許多人看待二戰亞洲戰場的視角。

可是,很難想象這本書出自一位年輕女子之手。一位口中操著英文,在美國出生長大,很少和中國大陸或臺灣接觸的陌生女子。張純如,是美籍華裔歷史作家。大家都叫她Iris Chang,中文名反而在國際上顯得不夠響亮。1968年3月28日,張純如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醫院,祖籍江蘇淮安,這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祖父張乃藩,抗日政府官員,曾任宿遷、太倉縣長;父親張紹進,是一名哈佛博士,其專著《量子場論》,在美國理論物理學術界頗有影響;母親張盈盈也是哈佛博士,從事生物科學研究。父母為她取名“純如”,在中文裡,這兩個字是純潔、天真的意思。年幼的她對父母口中念念不忘的中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她天資聰穎,品學兼優。17歲時,被伊利諾伊大學數學和計算機系同時錄取,是史上極少獲得這一錄取資格的女性之一。她在即將獲得學位時,發覺自己更喜歡文學,又立刻轉去了新聞學專業。入學幾乎三年了才換專業,非但沒落後他人僅用1年半的時間,竟拿下了伊利諾伊大學新聞系的學士學位,之後又拿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碩士學位。20歲那年,她在大學結識了白人男孩丈夫佈雷特·道格拉斯(Brett Douglas),1991年倆人結婚,堪稱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設的一對 ,婚後家庭幸福、婚姻美滿。1994年,她參觀了一場南京大屠殺圖片展,那些毫無掩飾的黑白圖像,徹底震撼了她的心靈,她說:儘管在孩提時代我就聽到,許多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事情,但卻從未作好準備看到這些真實的照片。看完圖片的張純如心情久久難以平復,慘象使她目不忍視,流言使她耳不能聞,張純如還發現,狡猾的日本政府,還意圖掩蓋歷史,這段刻骨銘心的罪惡歷史,怎能被除了中國人以外的全世界都遺忘?

她當即決定,把記錄南京大屠殺,當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用生命寫出歷史的真相。


讓世界看見南京大屠殺的女人:張純如

電影《南京大屠殺》拍攝照片


為此,她專赴南京,四處走訪,探尋那段血淋淋的歷史。不顧身體狀況和惡劣的天氣情況,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0小時以上。南京大屠殺所有重要的現場和叢葬地,她幾乎都進行了拍照與攝像,只為了儘量讓自己置身於當年,那個宛如人間地獄的環境中,想象並感受當時的血雨腥風。她找到那場大屠殺的倖存者們,每次詢問當年的悲慘事蹟都讓她心如刀割。除了採訪被害者,查閱第三方證言,她還勇敢地去面對當年那些惡魔般的行兇者。讓她驚訝的是,這些當年的禽獸,犯下那樣滔天的罪行,卻還能逍遙法外,過著幸福的日子。甚至有許多日本老兵,沒有絲毫的負罪感。

什麼是令人髮指?什麼是慘絕人寰?人間地獄莫過如此。她在《南京大屠殺》,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被“氣得發抖、失眠噩夢、體重減輕、頭髮掉落”成為了家常便飯。整理史料時,她面對的是砍頭、活埋、活焚、在糞池中溺淹、挖心、分屍這樣種種,僭越人類極限的獸行。忘記歷史,只會增加人權被侵害,種族屠殺的可能性。她的一本書,終止了第二次殺戮,揭露的不僅僅是一場戰鬥,而是一段歷史。她也因此揚名世界,可正風華正茂36歲的她,卻突然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的身上揹負了太多太多憤怒和悲哀的人,很難在這世上安逸地存活,每一日都會變得無比漫長。那些死難者的魂靈已滲入了她的魂靈,最終構成了她記憶的一部分,對我們而言,30萬隻是一個數字,對她而言,30萬卻是,難以承受的生命重量。

2004年11月9日,這個曾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呼號的女子,在一段荒僻的美國公路旁,掏出手槍,解放了早已不堪重負的靈魂,離開了這個她無比熱愛的世界,年僅36歲。

對於她的父母和孩子,失去的是女兒和母親;對於中國人,我們失去的,是一個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對於整個世界,我們失去的則是一個,勇於說真話並努力讓別人相信事實的人。

當我們一遍一遍強調南京大屠殺的痛苦時,不是在講仇恨,而是在堅定關於民族崛起的信念和信心:變強才不會捱打,不會受欺負。

只願你不是沉默的國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