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外傳——瑚璉的誤會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初入師門的貴公子子貢,意氣正盛,每每對於孔子表揚其他的學生有所不服,他迫切地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這一天,孔子又表揚了一個了一個叫子賤的學生,孔子說他這個人是君子。


那子貢又不服了,就問老師:

“我呢,老師,我怎麼樣?”

孔子說:“你真是個好東西啊!”

子貢說:“我是個什麼東西?”(子貢怒了,我不是東西!)

孔子說:“你是瑚璉之器啊!”


那麼璉瑚是個什麼東西?這是宗廟裡頭盛放黍稷稻粱的器皿,夏朝管它叫瑚,商朝管它叫做璉,應該都有大量的玉飾。因為“瑚璉”是夏商重要的祭祀禮器,而且比較貴重華美,所以人們都認為孔子是藉此表揚子貢的才華。朱熹甚至認為,瑚璉是器之華美者,子貢還不一定夠格呢。不過這裡有以下疑點:

1、 子貢當時並不是拜師的後期,因為後期的子貢在孔子的潛移默化之下,非常的謙遜和成熟,很不喜歡出風頭。許多的人都讚美子貢賢於仲尼,子貢都一一駁斥,對孔子極力推崇;孔子後期也相當得認可子貢,問他自己覺得跟顏回比怎麼樣,子貢的回答非常的謙虛:


“賜也何敢望回?”,我哪裡比得上顏回呢!


但是這裡,子貢的表現欲卻比較強,看到孔子表揚這個表揚那個,子貢內心倔強,才忍不住問師傅,我呢?我怎麼樣,不比他們差吧!這是一個富貴的嬌公子,他沒有官場的歷練,也沒有外交的磨礪,沒有在孔門中經歷過系統的學習,有的充其量是經商的履歷,雖然智商相當高,不過初期學識明顯沒有太多的積累,品性也明顯比較浮躁。在下一篇公眾號文章“子宮傳說之我還是太年輕”裡,我們還會探究到子貢初期自信心爆棚的內心世界。總而言之,孔子對於新入門的子貢,不可能給出太高的評價。

2、 瑚璉是前朝的舊稱,一生致力推崇周禮、信仰周禮的孔子不會不知道,周朝的禮器稱簠簋,而不是瑚璉。孔子必是有意為之。瑚璉固然是夏商祭祀的重要禮器,又裝飾了玉器華美高端,而今安在哉?連長什麼樣子都沒人知道。禮制非常完善的周朝呢,順應時代的潮流,根據具體的需求,改進了這種禮器,管它叫做簠簋(fǔ guǐ,方口的叫簠,圓口的叫簋,應該是盛放不同熟食的容器),摒棄了全部飾玉的風格,大夫刻其文為龜形,諸侯刻龜而裝飾象牙,天子刻龜而裝飾玉石,這樣讓簠簋廣泛地應用到祭祀活動中。

《論語》外傳——瑚璉的誤會

《論語》外傳——瑚璉的誤會

3、《論語》裡面,還記載了孔子的一句話,叫做“君子不器”。通行的解釋呢就是說,每一件器,它都是有固定功用的,君子要避免成為單一功能的器;如果人生只會專職於一件具體的事情,那就是“野人”了(關於“野人”和“君子”,我會在後面的文章中講到,其實先秦時期的“君子”跟我們現在理解的“君子”是有很大差別的,我在想是不是應該先具體講解一下)。很多解釋為了把“君子不器”跟他們解釋的“瑚璉之器”接在一起,認為君子要先器(也就是成為瑚璉之器)而不拘泥於器(君子不器),我認為太過牽強,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這一點。這裡,孔子剛剛表揚子賤是君子,子貢就出來求認可,孔子說他是個瑚璉之器,很明顯地表示了子貢還沒有達到君子的條件。這跟“君子不器”,是完全吻合的,這裡完全沒有必要強行對瑚璉之器這四個字進行專門地美化。

所以,孔子說子貢為瑚璉,明褒實貶,瑚璉,固然是華美貴重的禮器,不過今已不見用矣,可以說被周人所棄用的徒有其表的禮器。意思就是說:“子貢啊子貢,你其實是塊好材料,不過你還是需要進步啊,不能一直停留在過去,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就啊。不然的話,你就一無所用了啊”。

這裡呢,面對興致勃勃的子貢,孔子不願意在眾目睽睽之下,直接打擊這個可造之材,通過一個巧妙的比喻來隱含地敲打和勉勵了眼前這個前途無量的年輕人。我們也可體會到聖人說話的藝術和豐富的學識,不由得心嚮往之!

所以我認為瑚璉之器,可以用來形容底子很好的有天賦的,但是卻沒有經過改造無所用處的人或者事物。例句:這娃真是瑚璉之器啊,如果有名師指點,那前途不可限量。

翻邊前人的註解,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孔子對子貢的褒揚,多數人都沒有關注子貢所處的時期和孔子所處的年代,竊以為這是一個兩千五百多年的誤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