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外传——瑚琏的误会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初入师门的贵公子子贡,意气正盛,每每对于孔子表扬其他的学生有所不服,他迫切地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这一天,孔子又表扬了一个了一个叫子贱的学生,孔子说他这个人是君子。


那子贡又不服了,就问老师:

“我呢,老师,我怎么样?”

孔子说:“你真是个好东西啊!”

子贡说:“我是个什么东西?”(子贡怒了,我不是东西!)

孔子说:“你是瑚琏之器啊!”


那么琏瑚是个什么东西?这是宗庙里头盛放黍稷稻粱的器皿,夏朝管它叫瑚,商朝管它叫做琏,应该都有大量的玉饰。因为“瑚琏”是夏商重要的祭祀礼器,而且比较贵重华美,所以人们都认为孔子是借此表扬子贡的才华。朱熹甚至认为,瑚琏是器之华美者,子贡还不一定够格呢。不过这里有以下疑点:

1、 子贡当时并不是拜师的后期,因为后期的子贡在孔子的潜移默化之下,非常的谦逊和成熟,很不喜欢出风头。许多的人都赞美子贡贤于仲尼,子贡都一一驳斥,对孔子极力推崇;孔子后期也相当得认可子贡,问他自己觉得跟颜回比怎么样,子贡的回答非常的谦虚:


“赐也何敢望回?”,我哪里比得上颜回呢!


但是这里,子贡的表现欲却比较强,看到孔子表扬这个表扬那个,子贡内心倔强,才忍不住问师傅,我呢?我怎么样,不比他们差吧!这是一个富贵的娇公子,他没有官场的历练,也没有外交的磨砺,没有在孔门中经历过系统的学习,有的充其量是经商的履历,虽然智商相当高,不过初期学识明显没有太多的积累,品性也明显比较浮躁。在下一篇公众号文章“子宫传说之我还是太年轻”里,我们还会探究到子贡初期自信心爆棚的内心世界。总而言之,孔子对于新入门的子贡,不可能给出太高的评价。

2、 瑚琏是前朝的旧称,一生致力推崇周礼、信仰周礼的孔子不会不知道,周朝的礼器称簠簋,而不是瑚琏。孔子必是有意为之。瑚琏固然是夏商祭祀的重要礼器,又装饰了玉器华美高端,而今安在哉?连长什么样子都没人知道。礼制非常完善的周朝呢,顺应时代的潮流,根据具体的需求,改进了这种礼器,管它叫做簠簋(fǔ guǐ,方口的叫簠,圆口的叫簋,应该是盛放不同熟食的容器),摒弃了全部饰玉的风格,大夫刻其文为龟形,诸侯刻龟而装饰象牙,天子刻龟而装饰玉石,这样让簠簋广泛地应用到祭祀活动中。

《论语》外传——瑚琏的误会

《论语》外传——瑚琏的误会

3、《论语》里面,还记载了孔子的一句话,叫做“君子不器”。通行的解释呢就是说,每一件器,它都是有固定功用的,君子要避免成为单一功能的器;如果人生只会专职于一件具体的事情,那就是“野人”了(关于“野人”和“君子”,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讲到,其实先秦时期的“君子”跟我们现在理解的“君子”是有很大差别的,我在想是不是应该先具体讲解一下)。很多解释为了把“君子不器”跟他们解释的“瑚琏之器”接在一起,认为君子要先器(也就是成为瑚琏之器)而不拘泥于器(君子不器),我认为太过牵强,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这里,孔子刚刚表扬子贱是君子,子贡就出来求认可,孔子说他是个瑚琏之器,很明显地表示了子贡还没有达到君子的条件。这跟“君子不器”,是完全吻合的,这里完全没有必要强行对瑚琏之器这四个字进行专门地美化。

所以,孔子说子贡为瑚琏,明褒实贬,瑚琏,固然是华美贵重的礼器,不过今已不见用矣,可以说被周人所弃用的徒有其表的礼器。意思就是说:“子贡啊子贡,你其实是块好材料,不过你还是需要进步啊,不能一直停留在过去,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啊。不然的话,你就一无所用了啊”。

这里呢,面对兴致勃勃的子贡,孔子不愿意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打击这个可造之材,通过一个巧妙的比喻来隐含地敲打和勉励了眼前这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我们也可体会到圣人说话的艺术和丰富的学识,不由得心向往之!

所以我认为瑚琏之器,可以用来形容底子很好的有天赋的,但是却没有经过改造无所用处的人或者事物。例句:这娃真是瑚琏之器啊,如果有名师指点,那前途不可限量。

翻边前人的注解,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孔子对子贡的褒扬,多数人都没有关注子贡所处的时期和孔子所处的年代,窃以为这是一个两千五百多年的误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