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事業單位行測:選項相爭,“強”者勝

同學們在平時做可能性推理題目時,總能遇到幾個選項都能加強或者是削弱的時候,這讓同學們很頭疼。很多時候只有一個答案的題目,同學們很容易得出正確答案,但是一旦涉及到選項的對比,同學們就會覺得既費神又耗時。對於這樣帶有力度對比的可能性題目真的有那麼難嗎?其實同學們還是沒有發現其中的奧妙,現在同學們就跟著老師一起來解鎖這個新技能。

【例題】某國際小組對從已滅絕的一種恐鳥骨骼化石中提取的DNA進行遺傳物質衰變速率分析發現,雖然短DNA片段可能存在100萬年,但30個或者更多鹼基對序列在確定條件下的半衰期只有大約15.8萬年。某位科學家據此認為,利用古代DNA再造恐龍等類似於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故事不可能發生。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反駁該科學家的觀點?

A.《侏羅紀公園》雖然是一部科幻電影,但也要有事實依據

B.上述研究的化石樣本可能受到人類DNA的“汙染”

C.環境因素會影響DNA等遺傳物質的衰變速率

D.恐鳥與恐龍的鹼基對序列排列順序不同

【解析】要想做此題目,首先我們要在理解文段的基礎上,梳理出文段的邏輯主線,並找到題目的漏洞。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文段,文段第一句話提及某國際小組用恐鳥骨骼化石中提取的DNA做了一個實驗,接下來得出了實驗的結果,這個結果比較特殊,題目用了一個轉折詞“但”來連接實驗的結果。我們都知道轉折詞前後意思是相反相對的,“但”之前提到了“短DNA片段”,那麼“但”之後應該要講的就是“長DNA片段”,文段用了“30個或者更多鹼基對序列”來表述,其實這“30個或者更多鹼基對序列”就是“長DNA片段”,那麼這個實驗結果就是短DNA片段可能存在100萬年,但長DNA片段在確定條件下的半衰期只有大約15.8萬年,也就是越短的DNA片段存活時間越長。最後一句話根據實驗的結果,得出了最終結論,“利用古代DNA再造恐龍等類似於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故事不可能發生”。

邏輯主線:越短的DNA片段存活時間越長→利用古代DNA再造恐龍等類似於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故事不可能發生

漏洞:1.短的DNA片段與再造恐龍之間是否有關係;

恐龍是否屬於短的DNA片段;該實驗是否具有科學性;該實驗是用恐鳥做實驗進而得出關於恐龍的結論,恐鳥與恐龍是否具有類比性。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題目的問法是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反駁該科學家的觀點,那麼對於削弱型的題目我們就應該將找到的漏洞越挖越大。A項《侏羅紀公園》雖然是一部科幻電影,但也要有事實依據,其中“也要有”是在說應該要有,也就是在拍攝此電影的時候應該如何去做的問題,對如何拍攝該電影提出了要求,與文段的漏洞無關,屬於無關項,排除;B項上述研究的化石樣本可能受到人類DNA的“汙染”,是說實驗不具有科學性和準確性,對我們的漏洞3進行了削弱,保留該項;C項環境因素會影響DNA等遺傳物質的衰變速率,而文段講到的是“在確定條件下的半衰期只有大約15.8萬年”C項的“環境因素”很明顯是不確定因素,故與文段實驗不一致,也是對漏洞3進行了削弱,所以該選項也保留,這個時候很多同學就要頭疼了,那我們仔細觀察對比B項和C項,B項提到“可能”,必然性的削弱力度要大於可能性,B項削弱的力度要弱一些,所以排除B項,保留C項;再看D項恐鳥與恐龍的鹼基對序列排列順序不同,很多同學一看就選了這個選項,覺得此項是對漏洞4進行了削弱,的確D項是可以削弱的,但是它的力度與C項誰更大一些呢?D項提到的是“鹼基對序列排列順序”,而題目我們論證的是“DNA的長短”,有可能DNA的長短會影響鹼基對序列排列順序,但是這隻能是可能,所以D項的力度也沒有C項強。故本題選擇C項。

通過這道題我們會發現,力度比較的題目並不難,我們只要先梳理邏輯主線,進而找到邏輯漏洞,再對選項進行力度對比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