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往事 第十五章:狼性铁律

从老孙头家里出来,我把屯里的猎户都召集到我家,经过大家的商议,决定留下十二名猎户留守屯子,防止再有其它野兽下山,袭扰屯里圈养的牛、马、猪、羊这些大牲畜,这些大牲口可都是乡亲们的命根子。牛耕地、马拉车,羊不但能产奶,还能贡献皮毛和羊肉,猪肉更是老百姓日常生计里不可或缺的。要真是赶上年头不好,家畜还能用来当做救命的口粮,必须保证大牲畜不能再有任何闪失了。

这次进山,就是要找到狼群的巢穴,消灭这股胆敢闯入屯子的狼群,威慑其它野兽。这群饿狼不彻底剿灭,对屯子里的乡亲和大牲畜来说,都是潜在的威胁,不彻底消灭它们,后患无穷。

考虑到这次要面对的狼群,既凶悍又狡猾,临出发前,我特意去了一趟鄂伦春部落,找到了莫日根,把狼群闯入屯子,猎杀群羊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他,邀请他和我一起上山打狼,能助我们靠山屯一臂之力,听完来龙去脉,莫日根爽快的答应了。莫日根主动提出,他还要带五名鄂伦春猎户,一起参加这次围猎狼群的行动,我听了更之求之不得。有了这些勇猛的鄂伦春猎户加入,我们围剿狼群的胜算就会更大了。

经过大家的合议,最后敲定了名单,整个捕狼队伍一共出动了二十八名狩猎经验丰富的猎户,我们各自准备好了上山需要携带的干粮、烈酒、枪弹、兽夹,从屯里精挑细选了四十多条最勇猛的猎犬。

大家商量后决定,次日凌晨动身,我们制定的计划是:循着往年上山常走的小道,斜插绕进野狼谷腹地,这个野狼谷,位于靠山屯西北三十多里的地界,是整片阿斯温山,最适宜大股狼群群居的山谷。山势陡峭,道路难行,谷中林木茂密,灌木杂生,特别适合于大狼群的隐蔽和围猎。

野狼谷谷口里,有很多天然的山石洞穴,在大雪封山的时候,比较方便狼群穴居,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山洞对母狼和幼狼的栖息和生存,也能提供更好的保障,能帮助狼群保持种群的稳定,是大狼群猫冬隐迹藏身的首选之地。

这些年来,通过上山打猎耳熏目染和亲身体验的经验,我深知:对于习惯群体捕猎的群狼而言,狼群的规模是非常重要的。族群太大,难于管理,在狼群内部,一旦发生变故,大公狼会趁乱觊觎狼王宝座,与狼王发生内斗,削弱狼群的战斗力,族群小了,在围猎的时候,狼群的力量就会显得单薄,力不从心,不利于群狼之间的互相协作。

在缺少食物的灾年里,狼群一旦与大型猛兽正面冲突,总体上会落于下风,而且每一个狼群,还需要防范和对抗其它狼群,防止它们侵占自己的领地,争夺自己领地内的猎物。

狼群里头狼的智慧,是能否让族群生存、壮大的关键。头狼会根据领地的大小、猎物的多少,及时调控好群狼的数量和规模,为整个狼群的生存、繁衍、壮大,谋划所有的决策。

在狼群内部,等级森严,分工明确,怀孕的母狼和小狼崽,属于相对被照顾的对象,大公狼和青壮年狼,在捕猎时,则是冲锋陷阵的主力,侦查狼、放哨狼、攻击狼、掩护狼、联络狼、警戒狼各司其职。

捕杀猎物以后,在狼群里,群狼进食的顺序,也都有严格的规矩,狼王和狼后,有最先享用美味大餐的特权,而且它们有权,优先吃掉猎物的心、肝、肺、肾这些动物身上最好的部位。其它狼在狼王进食的时候,只能在旁边看着,决不允许靠前争食,否则就会被视为冒犯狼王的权威,轻则会被群狼撕咬,重则会被驱逐出狼群。

被狼群驱逐出去的孤狼,下场通常会很惨,除非能被其它狼群接纳,或成为其它狼群中的狼王,否则一头孤狼的处境将会非常艰难。

在参与围猎的战斗时,贡献最大的多是壮年大公狼和母狼,可以在狼王、狼后进餐之后,享受猎物身上肥美的鲜肉和骨头,接下来,轮到年轻的公狼和小狼进食,最后,才会轮到狼群里面伤、残、带病的狼和体弱、衰老的狼,不过,这时候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残羹碎骨了。

从整个群狼进食的顺序,能清楚看出每一头狼在狼群中的地位,这也是狼群在千年进化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优胜、劣汰自然法则的结果。凭着这些戒律,即使身处在极端恶劣的环境,狼群依然能够保证整个种群的生存和延续。

那些体弱、伤残、带病的狼,在关键的时候,还要首当其冲,为整个狼群做出牺牲。特别危险的行动,诸如放哨、侦查、探路,都是它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在狼群与其它野兽争夺食物的争斗中,老、弱、病、残狼也都是发起第一拨进攻的急先锋和敢死队员。

群狼在争夺食物、争抢领地的厮杀中,一旦受伤或被对手咬死,它们的尸体,就会成为狼群充饥的口粮,可以用自己的肉体,为整个狼群的生存,做出最后的奉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