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種不同思維模式決定了2種不同人生道路,生活最終比拼的是思維


2種不同思維模式決定了2種不同人生道路,生活最終比拼的是思維


人品真的如車品嗎

晚上下樓在小區溜達,剛好碰上一件事情,見識了兩種情緒處理方式。

小區很多業主習慣把車子停在樓前,或小區人行道上,擁擠不說,還導致消防通道被擠佔。這幾天,物業公司按照消防規定,在出入口設置低矮移動路障柵欄,同時告示設置路障原因。

大多數人都是理解且遵守的,原本從這裡直接開車去後面樓座,也會繞道而行。

這個晚上出現一幕怒砸移動路障事情。

一位年輕人,抱起一塊大石頭,一次次砸向移動路障的鐵鎖,根本不聽保安人員解釋,也不顧前面還有路障。

砸開後甚至把路障踢開,碰到了別人停在這裡的車子,而後,自己一屁股坐進那種兩廂簡易小車裡,揚長而去。

顯然,這是一種非常容易暴怒的人,所謂“路怒症”就是典型代表。

如果說現在年輕人火氣大,類似情況並不少見,可很快出現另外一個年輕人,人家言行截然不同。

在上面那個怒氣沖天小夥子砸鎖衝關後,一會兒開來一輛車,也是年輕人。看到路障,問保安要去前面樓座,如何繞行走呢?

對,人家這個年輕人不闖關,不急躁,非常清晰說出訴求,就是如何繞行到達要去的地方。得到答案後,調轉車頭離開。

保安苦笑著對我說,看看吧,同樣是年輕人,差別這麼大呢!“闖關的開著破車,繞道的開著豪車,真是人品如車品啊!”

難道真是破人開破車,好人開好車不成?當然不是,這是兩種思維對抗的必然結果。

車子本身沒有好壞,合適自己就好。這個豪車小夥也很可能是從開破車走過來的,差異正是思維不同導致。

2種不同思維模式決定了2種不同人生道路,生活最終比拼的是思維


情緒管理差別反映不同心理狀態

這兩個人不同反應模式,首先反映出情緒管理能力差異,砸鎖闖關者用破壞性行動表達情緒,繞道而行者用建設性行動處理情緒。

這種情緒管理背後又反映出心理健康水平差異,也就是心理狀態區別。

砸鎖闖關者心理狀態是不正常的,表現為付諸行動。繞道而行者心理狀態是正常健康的,表現為表達訴求。

看似這點差異,註定人生道路不同。

心理不正常的人,直接訴諸行動,遇到不合心意,連生氣憤怒情緒都感受不到,張口罵人打人,動手動腳懟人,自然沒有良好人際關係。

一個無法管理情緒的人,甚至覺察意識都沒有的人,必然無法與人好好相處,人生道路一定不會順利,而且不會有大的成就,開破車也就成了標配。

反過來看心理健康的人,遇到問題能夠表達訴求,合理溝通,與人為善,可以獲得信息,成功機會自然多得是。這樣的人也會開破車,可是具有把破車換為好車的能力。

心理學家說過,人與人的差異要比人和猿猴差異大得多,此言不虛。

這個差異看似表現為情緒管理能力,是心理狀態差異,其實根子上還在於思維差異。

2種不同思維模式決定了2種不同人生道路,生活最終比拼的是思維


兩種思維兩種人生

諾貝爾經濟學獲得者,也是心理學家的卡尼慢教授,在著作《思考,快與慢》中,對人的兩種思維模式進行描述,他稱之為系統1和系統2:

“系統1的運行是無意識且快速的,不怎麼費力,沒有感覺,完全處於自主控制狀態。

系統2將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來,例如複雜的運算。系統2的運行通常與行為、選擇和專注等主觀體驗相關聯。”

通俗理解就是系統1是快思考,直接發洩情緒,“做事不經過大腦”,而系統2則是經過理性思考再處理情緒。

更簡單說,系統1特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容不得不同意見。這種思維特點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義思維,屬於非理性思維。

系統2 思維是考慮社會和他人需要,能夠以他人為中心考慮問題,也就是社會規則思維,也是理性思維。

砸鎖闖關的這個小夥思維,更多是自我中心主義思維,非理性思維,系統1主宰他的言行。

繞道而行的那個小夥思維,更多是社會規則思維,也是理性思維,系統2主宰他的言行。

這兩種不同思維,體現為兩種心理不同狀態,兩種心理健康水平,情緒處理方式,最後是言行天壤之別。

這可以解釋為何同樣起點的人,比如同時進入單位工作,為何一年後,三年後,數年後,差異越來越大!

看起來原因很多,其實根本在於思維模式不同,是否能把思維繫統1和2結合起來,能否覺察到自我中心主義思維誤區,能否發展出以他人需要為中心的思維模式。

能做到以他人需要為出發點為人處事,自己的需要也就一定能夠滿足和實現!

一定意義上,這就決定了我們會如砸鎖闖關者一直開破車呢,還是會如繞道而行者開上好車,這注定是兩種截然不同人生道路。

2種不同思維模式決定了2種不同人生道路,生活最終比拼的是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