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步摇——步摇冠——花树冠——凤冠”,一脉相承、流行千年。


“西汉金步摇”、“晋朝花树状金步摇”、“金步摇冠”、“马头鹿角形金步摇”、“萧皇后花树冠”、“李静训墓金冠”、“明神宗孝端显皇后九龙九凤冠”、“三龙二凤冠”等等,这些博物馆中收藏的珍贵文物,静静地印证、讲述着“古代贵族女子头饰的发展历程”。


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明神宗孝端显皇后九龙九凤冠


在汉代,皇后的首饰以假结(髻)、步摇、簪珥为模本;魏晋南北朝增加了钿、博鬓,“步摇”也改称为“花树”;隋唐在汉晋南北朝的基础上,确定了花树、钿、钗、博鬓的组合模式,并且以花树、钿的数目区分等级;宋明时期才陆续添饰龙凤、仙人、鸟雀,但也保存了花树、钿、博鬓等基本元素。


从简单到奢华、从自然到神话,是财富的积累、是身份的象征,更是工艺精湛的表现。


步摇:兴起于战国时期,慕容鲜卑以其为名


“步摇”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楚国宋玉《讽赋》:“垂珠步摇,来排臣户”。步摇是我国古代女子佩戴的一种首饰,使用时固定于发髻,随着脚步的移动行走,垂挂的饰件会不停地摇颤或撞击,呈现出视觉和听觉的美感,因而称其为“步摇”。后来又把步摇缀在了冠上,称为

“步摇冠”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一件“西汉金步摇”。这件金步摇整体造型似树,树干粗壮,其上饰四条长叶子。中心伸出弯曲的八枝细茎,上饰四朵小花,三朵花苞,一茎上立一小鸟。花心原嵌有宝石,已佚。


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西汉金步摇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东汉《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解释为:这是一种在金属枝上缀金银、珠玉花叶片的首饰。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皇后和长公主有戴步摇的记述。证明了步摇是一种高级饰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后汉书·志第三十·舆服下》皇后谒庙礼服首饰“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即在黄金山题(基座)上的桂枝以金、珍珠,缀饰花鸟,夹杂走兽,是高级配置。


三国至南北朝,步摇逐渐演化。一类是皇室女性专用,形制复杂、做工精良、象征身份;另一类是宫廷贵族或民间女子使用,制作工艺相对简单。


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晋朝花树状金步摇 辽宁省博物馆


魏晋南北朝继承了步摇的使用,“俗谓之珠松”。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件“晋朝花树状金步摇”,步摇是魏晋北朝时北方鲜卑贵族中非常流行的一种冠饰,此件步摇每枝上都挂着金叶,稍有颠动,金叶随之摇曳,金光闪闪。


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金步摇冠 北票博物馆珍藏


《晋书》记载:“燕代少年多冠步摇冠”。古代慕容鲜卑贵族男女皆喜好佩戴“步摇”为饰。北票博物馆珍藏的“金步摇冠”,是迄今为止在三燕墓葬中发现的唯一一件。它通高约26厘米,顶端步摇高约9厘米,底座是一个空体扁球与一个由金片条构成的十字形梁架相连,似帽。顶端铆接顶花六枝,每枝绕三环并各衔一叶,共存十三叶。顶端下挂一矩形蝉纹金片额饰。额饰正面以细金丝和金粟粒贴焊而成蝉纹整体镂空,嵌两个石珠为蝉目。据史书记载,建立过前燕、后燕等政权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慕容氏的得名,就与步摇有关。


《十六国春秋·前燕录》中对慕容部落得名记述:“慕容廆,昌黎棘城人(今朝阳北票)。曾祖莫护跋,于魏初率其部入局辽西,从司马宣王(即司马懿)讨公孙渊,拜率义王,始建国于大棘城之北。见燕代少年多冠步摇冠,意甚好之,遂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祖木延,父涉归,以全柳城勋进拜单于,迁邑辽东,于是渐变胡风,自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遂以慕容为姓。’”《晋书·慕容廆传》也有类似的记载。


三国时期,鲜卑族一部落首领莫护跋率领族人随同司马懿征讨,莫护跋立下战功,被封为率义王,建立了以莫护跋为王的国家,定都大棘城。莫护跋愿意接受汉文化,他看见汉人流行戴步摇冠,十分羡慕,于是也做了一顶经常佩戴。鲜卑其他各部的人见了莫护跋,也不叫他原来的名字,只叫他“步摇”。可能是古鲜卑语“步摇”读音与“慕容”两字相近,传到后来,莫护跋的后人便干脆称他为“慕容”,于是慕容就成部落的名称了。


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女史箴》图


晋人顾恺之所绘的《女史箴》图中,女子的头上立插两枝金花,花是用金片或金泊剪成,将步摇花加在冠顶即为步摇冠。


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南北朝马头鹿角形金步摇 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收藏一件南北朝“马头鹿角形金步摇”,高16.2厘米、重约70克,内蒙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出土。步摇的基座为马头形,马头上分出鹿角形枝杈,每根枝杈梢头卷成小环,环上悬一片金叶。马头和鹿角形枝杈上镶嵌珠饰。


步摇一直处于女子流行首饰的前沿,唐诗宋词中也有描述。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宋代谢逸《蝶恋花》:“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颜。”


步摇变成了步摇冠,距离花树冠也不远了。


花树冠:两件出土的精美文物还原隋代皇后、公主的皇家风范


北周首次提出了

“花树”这个名词,也明确了数目等级降差:皇后花树十二,对应皇帝冕旒十二,以下数目递减。


《隋书·志第六·礼仪六》:“后周(北周)设司服之官……皇后华(花)皆有十二树。诸侯之夫人,亦皆以命数为之节”。隋文帝在北齐、北周制度基础上,参照南朝制度,颁布了新的服令。皇后服为袆衣、鞠衣、青服、朱服四等,其中用于祭祀、朝会、亲蚕等大礼的袆衣、鞠衣,首饰由花树、两博鬓组成,以花树数目不同区分等级,皇后花十二树,对应皇帝衮冕十二旒,以下依等级分别为九、八、七、六、五、三树。


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萧皇后花树冠:13朵小花有多种样式,有些花心还立有小人


每一株“花树”由螺旋花柄集为一束,随走摇动。隋唐时期的“花树”源自于汉代后妃首饰中的“步摇”。扬州隋炀帝萧皇后的墓中出土了一件“花树冠”,由花树、花钿、博鬓组合而成。该冠直接将花朵装于可弹动的螺旋枝上。( )


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一株花树:螺旋花柄、木短柱和下端露出的钗脚


在隋唐制度中“小花并如大花之数”,释读为“小花树的数目与大花树相同”,即皇后有大小共24株花树。宋明时期也采用“大小花二十四株”、“前后各十二株”。


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12枚“水滴形”的钿


萧皇后的花树冠上有12枚“水滴形”的钿,用玉石贝壳镶嵌出花型,四周镶珍珠,背面有插孔,分成三排安装在框架上。唐代的“宝钿”是将各种珠宝、贝壳雕成小片花饰镶嵌在金属托上金丝围成的轮廓中,最终制成华丽的装饰品。


魏晋在继承汉代后妃首饰假髻、步摇、簪珥组合的基础上,增加了钿数和蔽髻,在假髻上装饰以金玉制成的钿,以钿数区分等级。南北朝至隋普遍沿用。


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萧皇后的花树冠上的博鬓(出土文物与仿制品对比)


在萧皇后的花树冠上,垂挂于头两侧的弧状饰件就是“博鬓”。博鬓,可能与绑扎冠饰而垂落左右两鬓的束带宝缯有关。隋唐博鬓通常呈长条弧状,外端上尖内收,嵌有珠宝,“施两博鬓,宝钿饰也”。


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萧皇后花树冠(仿制品)


博鬓的首次记载出现于隋代,北朝时已有博鬓的雏形。萧皇后花树冠的博鬓插于圈口两侧靠近鬓上的位置,博鬓与口圈相接处有花形装饰。博鬓位于两鬓,符合“博鬓”的本意,钿置于前符合“蔽髻”的本意。唐以后,博鬓失去了原始功能逐渐移至脑后,到明代博鬓挂于圈口脑后左右。


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金冠


隋文帝杨坚的嫡长女杨丽华,是李静训的外祖母。李静训出身鲜卑皇室贵族,她的曾祖父李贤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她自幼被外祖母北周太后杨丽华宠爱,养在宫中。隋炀帝大业四年,李静训殁于宫中,才九岁。


因为杨丽华以厚礼葬之,所以李静训的墓中出土了一件金冠。金冠下部是金片制成的三叉形插,插上面里层为金片卷成的圆台座,台座外壁一周插有金丝编成的花枝。花枝上缀有金、银箔剪成的花朵,花蕊中镶嵌珍珠,花朵之间有宝钿花蕾和如意云头长条形金薄片。金冠顶部有一只展翅的蝴蝶。蝴蝶以金丝编出翅膀形状和骨架,再用细金丝层叠编织填补细部,蝴蝶躯体呈圆柱中空状,里面放有香料,外绕金丝网,上缀珍珠。蝴蝶头为细金丝编织,眼睛用珍珠装饰,胡须用金丝掐制。金冠采用捶揲、拉丝、编织、剪切、錾刻、镶嵌等工艺。


花树冠的工艺形制,为龙凤冠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龙凤冠:宋代冠饰新增龙凤神兽 明代承袭沿用


唐代礼令中后妃礼冠的基本制度是花树和博鬓,北宋初颁布的《开宝礼》照旧。但是,北宋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在冠上添加了龙、凤。《政和五礼新仪》在唐礼令文皇后冠服“首饰花一十二株,小花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鬂”后,补充了“冠饰以九龙四凤”;妃制则将龙改为翚(五色雉),“冠饰以九翚四凤”。又称“龙凤花钗冠”、“九龙四凤冠”、“九龙十二株花钗冠”。


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宋钦宗朱皇后头像


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九龙四凤冠分解图


宋代历位皇后画像绝佳的呈现了冠饰的新变化。除了大小花树布满全冠,博鬓也增加为左右各三个,饰以珠翠龙纹,垂珠结;冠顶添加的九龙,为左右八条小龙和中央一条大龙,大龙口衔穗球;四凤或背乘仙女,或增至九只。唐代花树间偶做的人与鸟雀,变为浩浩荡荡的

“王母仙人队”以及各种云鹤、鸂鶒、鹭鸶、孔雀。


在《大金集礼》中有对宋制皇后礼冠的描述,与北宋末的皇后画像基本可以完全对应。“皇后冠服:花株冠,用盛子一,青罗表、青绢衬金红罗托里,用九龙、四凤,前面大龙衔穗球一朵,前后有花株各十有二,及鸂鶒、孔雀、云鹤、王母仙人队浮动插瓣等,后有纳言,上有金蝉鑻金两博鬓,以上并用铺翠滴粉缕金装珍珠结制,下有金圈口,上用七宝钿窠,后有金钿窠二,穿红罗铺金款幔带一。”



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明神宗孝端显皇后九龙九凤冠


明初后妃礼服冠基本继承宋制,皇后使用九龙四凤冠,妃使用九翚四凤冠。洪武元年制“皇后首饰,冠为圆匡,冒以翡翠,上饰九龙四凤,大花十二树,小花如之,两愽鬓,十二钿”。宋代的王母仙人队、云鹤等则不再添加。


步摇 花树 凤冠 8件博物馆中的文物,一脉相承的古代皇室女子头饰

明代三龙二凤冠


北京明定陵地宫中出土了四个储物箱,其内各有一个六角形的朱漆囊匣,匣中各装着1件凤冠,出土时漆匣已朽,凤冠珠翠散乱。考古工作者根据原物修复成了三龙二凤、十二龙九凤、九龙九凤和六龙三凤的凤冠各一件。


其中,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九龙九凤冠”属于明神宗孝端显皇后所有,另一件“三龙二凤冠”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


从步摇到凤冠,我国古代贵族女子的头饰终于走上了巅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