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为什么你的自动生产线“自动”不起来?

中国的当下,产业集约化、高端化升级浪潮汹涌,很多中小企业面临要么提升自身生产能力,要么被并购甚至倒闭,从而彻底交出自己产能的历史性抉择。

干货!为什么你的自动生产线“自动”不起来?

建设自动生产线,提高产能和质量成为一项必然的选择。然而在这种自动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也都面临建成的自动生产线无法达到预想的目标的窘境。主要的表现是,生产线正常运转的时候效率很高,质量不错,蒸蒸日上的样子;但是到了月底结算下来整体生产效益却达不到当初设计阶时测算的目标,甚至还不如原来的人工调度加手工操作的生产模式。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自动生产线实现主要生产设备就位并完成主流程调试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第三步还需要认真走完。更关键的是,这几步还是迭代的,走完一轮,还要在走一轮……

可用率设计

第二步是可用率设计。这里所指的是生产线的整体可用率。凡是设备都会有一定的故障率。虽然您可以用较高的设备可用率水平来要求供应商,或者要求自己的设备维保人员,但事实是,在可用性方面并没有战无不胜的“大杀器”,再好的设备还是有罢工的时候。提升设备可用率是一个保障整条自动生产线效率的正确方向之一,但是目标也要切合实际,不能期望过高。既然故障无法完全消除,那么针对故障的预案和处置流程就成了必须。但麻烦的是,很多新上马的自动生产线,最大的问题或者说隐患恰恰在于很少或者干脆没有故障预案和处理流程。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一条:

一旦线上的一个设备出现故障,就全线停产检修。

我们用系统工程学的一个简单模型来解释一下:自动生产线既然叫“线”,就是应为整体的布局是串行的。如果假设每个环节只有1台设备,其可用率是90%,那么如果这条线有2个设备串行,整体的可用率就是

80%*80%=64%

怎么样?吓了一跳了吧?优秀生已经成了刚及格。如果是3台串行设备组成的生产线呢?

80%*80%*80%=51.2%

这次呢?勉强一半的时间可用了!

而如果不连线,利用人工随机调度,很可能在其中的一台停机检修的时候,其他的设备还能做有限的生产,从而导致人工生产的总体设备效率甚至还大于设备连线。就算是我们把每台设备的可用率提升到95%,3台串联才能到85%左右。但问题是,在中小企业常用的中低端机床中,有几个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呢?

那么怎么提升连线的整体可用率呢?

可以在每个工艺环节部署多台并列机床,因为多台设备并联的可用率是高于单台设备的。但是这样也就带来了更高的投资需求,也可能造成了生产线的起步产能规模的提高。也就是说,该企业可能因此出现沉淀更多投资,且也许会因为订单不足带来无法偿还自动化投资的风险。这个简化抽象的例子也说明,用一台机器满足所有产能相比用两台具有其一半产能的机器来满足总体产能需求,可能在可用性方面更有利(但要注意仍然有增加投资的可能:换成产能减半的两台设备,每台设备的单价未必是原来的一半)。

干货!为什么你的自动生产线“自动”不起来?

另一类方法是添加足够的故障减害措施,比如故障影响的隔离和缓冲。常见的还是采取并列设备的动态调度,另外有利用传送带或者线边仓作为临时的缓冲来为故障设备的恢复争取一定的时间。甚至允许部分设备临时解列采用人工操作来应对一些小批量、技术复杂度高的急件的插单,从而可以是一个更灵活的调度模式。

流程再造

第三步是流程再造。中小企业因为缺乏技术员(工程师),往往给工人更多的现场裁量权。比如选料备料、工序的次序等。而工人在做这些决策的时候个人色彩较重,甚至一个车间的不同工人面对同类订单的时候,都未必遵循一定之规。

这种灵活性在某些行业可能是必要的,这些行业也许根本就不应该引入连线方式;但是大多数领域中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梳理和整合,才适合集约化生产的模式。工厂管理者不能直接把流程再造的任务简单交给生产线设计者,自己也要参与其中。因为只有自己才能了解自身能承受的改造程度,比如由此引发的组织变革、员工的再培训甚至情绪安抚,这都不是“外来的和尚”能做得了的,而必须是企业管理层从上而下的推行才能贯彻下去。

如果随便请来几个程序员或者业务顾问就能解决这么大的问题,那还要你这个车间主任干啥?现实中有的小企业管理人员不敢碰这一块工作,最后的结果就是,新上马的自动化、信息化系统,最后沦为现有生产模式下的一个图纸和工艺文件的数字化派发、日常报表移动化填报的“车间办公自动化系统”。有价值吗?当然也有,但是很可能还有更多的潜力没有挖掘出来,而上线这套系统的过程中又耗费太多沟通和部署的代价。

迭代优化

这三步走一轮就好了么?没完。走完最初的三步还要持续的迭代优化,也就是反复地走这三步,而且现卖哪只脚还不一定,要看企业的具体情况了。

那么怎么办?实际上,中小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可以不急着一步到位,尤其是一上来就全力投入定制化的系统。而是可以利用类似“NcCloud维宏云”这样的工业云服务,或者维宏“xFactory智能工厂”这样的产品化套件来快速部署和切入。利用较低的成本建设自身初步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能力。然后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体会和思考自己身的实际需求和可承受的企业流程变革,再慢慢寻找合适的时机做出更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计划蓝图。当然,维宏股份作为国内领先齐套的从驱动器、数控系统到物联网系统自底向上全套整体解决方案的自动化系统提供商,也可以在那个时间点为您度身定制,打造专属自身流程和工艺需求的智能工厂。

干货!为什么你的自动生产线“自动”不起来?

当年日本提出精益制造之后,大家发现其实很多场合都适合这种迭代演进的精益方式。小到质量提升,大到创业,甚至一个城市的管理。您的企业信息化提升之道,也可以走不断优化的精益路线。而维宏股份的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正可以成为您企业迭代的起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