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雨任平生

南充市孔邇街小學 李秀梅


初識蘇東坡是在中學,但對他的瞭解僅僅侷限於知道他是宋代大詩人和課本里他的一些詩詞。最近,在工作室“共讀經典同成長”活動的推動下,我讀完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和徐棻的《蘇東坡》。

再次走近蘇東坡,才知他不僅是詩人,更“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

蘇東坡的一生起伏跌宕,幾經沉浮,他二十歲時便在科舉考試中勇奪榜眼,轟動整個汴京城。可是他的仕途卻充滿坎坷。新科及第,卻遇母親病逝,回鄉守孝三年。後來雖然曾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但也曾身陷囹圄,多次被貶,黃州、惠州、儋州……最後客死常州。

蘇東坡在詩、文、字、畫各個領域都出類拔萃。上至皇帝,下至婦孺百姓,都喜歡他的文章,神宗皇帝甚至常常讀他的文章連飯也忘了吃。他的詩,有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緻,有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但我敬仰他,並不僅僅是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詩才,更是因為他巨大的人格魅力。


忠義持守的秉性

一蓑煙雨任平生


北宋時期,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新派推行改革,而以司馬光為代表的舊黨激勵反對新法,新舊兩黨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拼殺得如火如荼,蘇東坡沒有為了一己之私隨風而搖擺,而是主張“循序漸進”,凡事皆從是否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實際效果出發。王安石的新法中有推行榷鹽——食鹽官賣的法規,鹽價高得老百姓吃不起:“豈是聞《韶》不知味?爾來三月食無鹽”,基於對芸芸眾生的關愛,東坡不完全贊成這個新法;當司馬光要全部廢除新法時,他又堅持說新法中有利於國富民強的部分,應有所保留,官場中掙扎了大半輩子了的東坡,始終沒有學會左右逢源,八面玲瓏。

蘇東坡受到新舊兩黨的排擠和陷害,屢次被貶,但一直關心國家社稷,心繫百姓。朝廷施行王安石的“新法”後,幾乎所有忠良賢能之士都棄官而去。蘇東坡在連上三書之後,不出預料的被貶,但他絕不因此退縮。他將新法的不滿與缺陷訴諸筆端,卻因此得罪了當權的群小,遭到逮捕,險些喪命。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屢遭貶謫,甚至被貶蠻荒之地海南島。但蘇東坡至死不忘初衷,他每到一處任職,都堅持為老百姓做實事,頗受百姓愛戴。在鳳翔《衙前役新則》,在開封府《諫買花燈狀》,在徐州和老百姓一起抗洪、修建“黃樓”,在密州賑濟災民、撿拾棄嬰,在杭州疏浚運河、整治西湖,在定州強軍固邊……

從古至今,有多少為官者能像蘇東坡一樣保持為國為民的忠義之心?一些為政者,完全忘記為人民服務的職責,在其位卻不謀其政,欺上瞞下,只顧自己斂財或向上爬。為官者當以蘇東坡為楷模,堅守初心,不盲從,不為名利誘惑,愛民如子,為老百姓辦實事,我想我們的世界會更多一些信任與和諧。


勇於開創的精神

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東坡雖然反對王安石的變法,但他並不是一個因循守舊的人,他勇於創新發明。他見老百姓對施行150多年的“衙前役”苦不堪言,就果斷革舊創新,制定《衙前役新則》,造福百姓。在任杭州知府期間,他疏浚運河、整治西湖,千年之後,杭州的蘇堤仍在見證和訴說著對蘇東坡的留戀。被貶惠州時,他向表兄程正輔建議用引水竹筒,將羅浮山的清泉引入城中,做成了中國“第一管自來水”,解決了廣州飲水苦澀的問題。

在美食方面,蘇東坡的創新就更不必說了。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 東坡肘子”以傳後世。沒有東坡勇於創新的精神和氣魄,我們今天哪能享受到這些美食呢?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像蘇東坡這樣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人才,有了他們,我們的生活才更美好。做為一名教師,也需要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才能吸引學生,提高教學效果。如果因循守舊,教學方法一成不變,學生就會對學習喪失興趣甚至厭煩。所以,老師們要加強學習,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還要根據自己和學生的情況進行創新,靈活運用,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只有能創新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有創造力的21世紀新人才。


樂觀曠達的性格

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東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風光霽月,高高地超越於蠅營狗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是我知道的唯一一個“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人。在他的一生中,無論得意與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臉,他總能從困苦中找到樂趣。貶黃州、沒有官奉、只好開荒於團練營的東坡以餬口時,還自稱“東坡居士”,大有“審容膝之易安”的樂趣。一次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狽”,獨東坡仗藜徐步,引以為樂:“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一蓑煙雨任平生”,如此的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誰能作到?“也無風雨也無晴”,如此的舉重若輕,大無大有,哪個能行?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生就像一處沼澤地,沒有人能走得平坦,總會有跨不過去的泥潭,暫時的泥濘是為了留下更深的腳印。唯有樂觀面對,生活才會給你一個笑臉。當你沉鬱生活的痛苦中不得解脫時,不如像蘇東坡一樣“一蓑煙雨任平生”,以一顆灑脫的心把生活的苟且過成詩和遠方......

合上書,蘇東坡彷彿正丰神秀逸地向我走來,衣袂飄飄,屐痕蜿蜒,他的忠義持守、開拓進取、樂觀曠達卻永遠留在了我們心中,為我們指明瞭人生的方向。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上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因而維持眾生萬物。”


供稿:李秀梅

審稿:郭林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