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

南充市孔迩街小学 李秀梅


初识苏东坡是在中学,但对他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知道他是宋代大诗人和课本里他的一些诗词。最近,在工作室“共读经典同成长”活动的推动下,我读完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徐棻的《苏东坡》。

再次走近苏东坡,才知他不仅是诗人,更“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

苏东坡的一生起伏跌宕,几经沉浮,他二十岁时便在科举考试中勇夺榜眼,轰动整个汴京城。可是他的仕途却充满坎坷。新科及第,却遇母亲病逝,回乡守孝三年。后来虽然曾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但也曾身陷囹圄,多次被贬,黄州、惠州、儋州……最后客死常州。

苏东坡在诗、文、字、画各个领域都出类拔萃。上至皇帝,下至妇孺百姓,都喜欢他的文章,神宗皇帝甚至常常读他的文章连饭也忘了吃。他的诗,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但我敬仰他,并不仅仅是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更是因为他巨大的人格魅力。


忠义持守的秉性

一蓑烟雨任平生


北宋时期,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派推行改革,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激励反对新法,新旧两党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拼杀得如火如荼,苏东坡没有为了一己之私随风而摇摆,而是主张“循序渐进”,凡事皆从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际效果出发。王安石的新法中有推行榷盐——食盐官卖的法规,盐价高得老百姓吃不起:“岂是闻《韶》不知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基于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东坡不完全赞成这个新法;当司马光要全部废除新法时,他又坚持说新法中有利于国富民强的部分,应有所保留,官场中挣扎了大半辈子了的东坡,始终没有学会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苏东坡受到新旧两党的排挤和陷害,屡次被贬,但一直关心国家社稷,心系百姓。朝廷施行王安石的“新法”后,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法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端,却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谪,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但苏东坡至死不忘初衷,他每到一处任职,都坚持为老百姓做实事,颇受百姓爱戴。在凤翔《衙前役新则》,在开封府《谏买花灯状》,在徐州和老百姓一起抗洪、修建“黄楼”,在密州赈济灾民、捡拾弃婴,在杭州疏浚运河、整治西湖,在定州强军固边……

从古至今,有多少为官者能像苏东坡一样保持为国为民的忠义之心?一些为政者,完全忘记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在其位却不谋其政,欺上瞒下,只顾自己敛财或向上爬。为官者当以苏东坡为楷模,坚守初心,不盲从,不为名利诱惑,爱民如子,为老百姓办实事,我想我们的世界会更多一些信任与和谐。


勇于开创的精神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虽然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但他并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他勇于创新发明。他见老百姓对施行150多年的“衙前役”苦不堪言,就果断革旧创新,制定《衙前役新则》,造福百姓。在任杭州知府期间,他疏浚运河、整治西湖,千年之后,杭州的苏堤仍在见证和诉说着对苏东坡的留恋。被贬惠州时,他向表兄程正辅建议用引水竹筒,将罗浮山的清泉引入城中,做成了中国“第一管自来水”,解决了广州饮水苦涩的问题。

在美食方面,苏东坡的创新就更不必说了。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留下了“东坡肉”,“ 东坡肘子”以传后世。没有东坡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气魄,我们今天哪能享受到这些美食呢?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像苏东坡这样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人才,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更美好。做为一名教师,也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因循守旧,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学生就会对学习丧失兴趣甚至厌烦。所以,老师们要加强学习,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还要根据自己和学生的情况进行创新,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只有能创新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21世纪新人才。


乐观旷达的性格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风光霁月,高高地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他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人。在他的一生中,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贬黄州、没有官奉、只好开荒于团练营的东坡以糊口时,还自称“东坡居士”,大有“审容膝之易安”的乐趣。一次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独东坡仗藜徐步,引以为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谁能作到?“也无风雨也无晴”,如此的举重若轻,大无大有,哪个能行?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生就像一处沼泽地,没有人能走得平坦,总会有跨不过去的泥潭,暂时的泥泞是为了留下更深的脚印。唯有乐观面对,生活才会给你一个笑脸。当你沉郁生活的痛苦中不得解脱时,不如像苏东坡一样“一蓑烟雨任平生”,以一颗洒脱的心把生活的苟且过成诗和远方......

合上书,苏东坡仿佛正丰神秀逸地向我走来,衣袂飘飘,屐痕蜿蜒,他的忠义持守、开拓进取、乐观旷达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为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上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


供稿:李秀梅

审稿:郭林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