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陶公•美酒

醉翁,北宋文壇大佬歐陽修的別號,出自傳世名篇《醉翁亭記》,“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其實是正當壯年。年輕的老者,自有心中的苦悶。一場夭折的政治改革——慶曆新政,將一批充滿政治熱情的能臣拋出了朝廷。文學史上,於是有了一場偉大的相遇。

醉翁•陶公•美酒

吳承硯畫作《歐陽修》

歐陽修遇上了滁州的山水,滁州的山水成了“罪臣遷客”的避難所。知音琅琊山琅琊寺智仙和尚,特在山麓為之建造一座小亭。歐陽公揮毫一篇《醉翁亭記》,他何曾想過依然留有他文字溫度的小亭,而今成了滁州城的名片。

醉翁亭,像深閨中的美女,隱匿於青山綠水中。亭子也是幸福,被綠樹簇擁,被綠水滋潤,更有醉翁眷顧。智仙選址,當是講究的,至少在這裡可享受視聽盛宴,一年四季美景從不缺席。他與醉翁一樣是懂得山水之靈性的。

醉翁•陶公•美酒

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記》)

罷罷罷,忘記被誤解的苦痛!不如亭中賞景,不如亭中喝酒!頹然而醉,醉而排憂。酒,自然是古文人喜歡的。不識字的粗人也喝酒,卻不一定懂酒。酒入歡腸,能助興;那酒入愁腸呢?是燒灼感?是興奮感?抑或麻醉感?蘇軾,遷謫密州,與弟遠隔兩地多年,逢上圓月中秋,"歡飲達旦,大醉",和誰飲,未說。開篇只說“把酒問青天”,難道是與青天?歡,歡在何處?為何喝到了早晨?大醉,又將如何?醉了,可以暫時忘記,但不能忘記的是人生的變幻與遠方的弟弟。李白,賜金放還,理想如玻璃器皿一樣碎於地碎於心。於是買醉,消愁。醉,企圖忘記什麼,忘記理想,忘記才華,忘記失敗……罷罷罷,既然不能長風破浪,不如散發扁舟。

醉翁•陶公•美酒

文人與酒

可是,他們真的能忘記嗎?忘記的是個人的苦痛,卻忘不了憂國憂民的使命。醉翁,39歲的老者,歷經滄桑的年輕老翁,選擇一醉方休。第一杯美酒是滁州山水,滁州山水如一杯甘醴,讓他樂不可支,忘記了山水之外的是非喧囂。第二杯是釀泉之酒,酒不勝力,頹坐其中,有眾人皆醒翁獨醉的奇境。太守獨醉,醉時他能忘記什麼?忘記一番政治苦心帶來的遠調貶謫的苦痛,忘記被人攻訐誣陷的恥辱和不甘。第三杯則是自省之酒。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地方官,歐陽修將偏郡滁州治理得有條不紊。遊山玩水,暢飲歡醉,卻不忘處理政務,後人有詩讚嘆:“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花香鳥語今猶是,太守何人似醉翁。”(此詩石刻至今仍立於醉翁亭側)

醉翁的美酒人生是什麼?醉翁亭裡看日出雲霏開,看鳥歸山林靜,看黃髮垂髫樂。醉翁醉眼看滁州,醉而不醉:憂以民憂,樂以民樂。

醉翁•陶公•美酒

忽又想起陶淵明,姑且稱為陶公。公以"飲酒"為題寫了組詩二十首,若僅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首,何以見“酒”?。或許倒羨慕起了悠然處世的陶公,抑或甚至會責怪起他逃遁的怯懦了。讀讀二十首加前面小序,方知龔自珍所言:"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的內涵。陶詩之"採菊"之"悠然"背後又有多少的矛盾困厄與不平靜呢?

醉翁•陶公•美酒

《飲酒》(其五)

五次出仕,最終迴歸田園,這本身就是心靈與現實屈從又抗拒、抗拒又屈從的一場角逐。最終,理想在現實的嗤笑聲中落寞退場。古文人學而優則仕,一則為了實現理想抱負,二則是為了救貧解飢。陶淵明第一、五次出仕,是為了不讓家人挨凍受餓,而其他幾次有為了實現輔君治亂的理想。不巧他身逢一個混亂不堪失去仁德的亂世,積極侍奉的桓玄、劉裕皆為篡權作亂之人。最終他不顧及妻兒飢貧的現實,躲避於一方田地中。

醉翁•陶公•美酒

陶淵明在《讀》(其十)中有“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的名句,魯迅稱其為“金剛怒目式”的詩。

寧可陋巷中困頓至死,也不願踏官場半步,這是多大的決絕呢。這又是一種致命的清醒。而還是有人會置酒招之,希望他出仕,這時的他是喝了名酒,"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顏延之給他兩萬錢,接受了,放於酒肆裡,隨時酌取。陶公喝著這樣的酒,他會不有所思麼?思什麼?當思他該選擇怎樣的人生?和為什麼選擇?他的朋友顏延之後至劉宋時代做了不小的官呀。

陶公的田園裡到底有些什麼呢?《飲酒(其五)》即有答案。陶詩高明之處即在於把思考出的哲理與那份情緒融化於具體的形象之中。桃花源,與世隔絕,虛幻不實,而這首詩裡有一個可觸可摸可看可感的真實的"桃源"。它就是一個草廬,處於"人境“,卻遠離塵囂,沒有飢貧,沒有戰爭,沒有心機。舉目是蒼翠的南山,霧靄籠罩,雲霞紛飛,夕陽西下,鳥兒歸林。俯首是東籬下淡香的菊花傲霜而開,採一朵置於手中,芬芳滿懷。

醉翁•陶公•美酒

晉陶淵明獨愛菊。

若說人生的真意是什麼呢?是面對困境獨自開放、保持高潔的一份執著,像山一樣仁厚有德,像鳥兒一樣自由而有歸處,這些難道還不夠嗎?身處人境,卻與世俗格格不入。陶公之美酒,滋養出了一種純淨純粹的人生。這樣的心境入了酒味,則歷久彌香。“性嗜酒”,是因為他喜歡用酒催化、融合心中的塊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梁甫吟》之高亢深沉,《離騷》的抑鬱頓挫,遇上陶公的酒,浸泡發酵,初嘗沖淡味寡,細品濃香味足,一如陶公之人生。

其實,醉翁和陶公,就是中國古代文人的兩條心靈路徑,一是儒家入世情懷,一是道家出世情懷。無論哪一種,都會浸泡在酒中,從而形成獨獨屬於中國傳統的別樣的美酒人生和美酒文化。


我是@金陵三麗子語文課,熱愛語文,熱愛教育。#閱讀的溫度#

圖片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