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薩之戰到底勝了還是敗了?為何很多人不承認此戰的歷史意義?

靜夜史


雅克薩之戰當然勝了,而之所以有民族主義蛋白質不承認雅克薩之戰中國勝利,其原因也很簡單,就因為雅克薩之戰是滿洲人主導的清朝打的,而且還打贏了。


民族主義的垃圾們最擅長的就是把黑的說成白的

,把白的說成黑的

兩雅克薩之戰起因是沙俄對黑龍江流域的開拓威脅到了清朝東北方向的國土安全。

俄國早在16世紀就進入了貝加爾湖一帶,並征服了這裡,填補了蒙古帝國崩潰之後留下的權力真空。之後,俄國人以貝加爾湖作為前進基地,並利用黑龍江流域水網密集得特點,不斷的向黑龍江流域得土著部落施加影響力,強行收取實物稅並強迫當地部落改信東正教。
這就和清朝產生了結構性矛盾,因為清初東北邊境並沒有北拓,只在牡丹江一帶,連松花江還沒到,所以如果任由俄國開拓黑龍江流域,那麼勢必會讓清朝得東北邊防陷入被動,尤其是將對清朝舊都盛京威脅巨大。這是清朝不能忍的,所以中俄雙方必有一戰。

兩次雅克薩之戰

其表現形式就是兩次雅克薩之戰。第一次雅克薩之戰雅克薩城就是個木製的小城堡,清軍動員了兩千多索倫八旗外加部分炮兵以及藤牌兵包圍了雅克薩城堡。清軍沒有立即強攻,而是架起火炮猛轟,根據俄國人的記錄,清軍的炮轟是令人驚懼的;與此同時,俄國援兵也被清軍藤牌兵擊潰,20到30名俄國人被清軍剁了腦袋,還有幾個被清軍俘虜。而且清軍還準備放火燒成,托爾布津為了不被燒成燒雞不得不向清軍投降。
清軍在托兒布津等保證不再返回雅克薩之後把托爾布津等人放了回去,


燒燬了雅克薩之後撤離。但是托爾布津言而無信,在獲得了兵力的加強之後再次捲土重來,而且還在雅克薩舊城堡的原址上修建了新的城堡。這回城堡的建造受莫斯科來的城防工程師指導,哥薩克們建造了一座稜堡。

清軍發現俄國人背信棄義後,再次動員了兩千多人包圍了雅克薩,第二次雅克薩之戰爆發。但是這次清軍碰上了釘子,因為清軍無法通過強攻攻破俄國人的稜堡,再加上冬季來臨,所以強攻不成的清軍立即調整策略,改為圍困,清軍圍城挖掘了三道封鎖壕溝,並建起堡壘炮轟俄國人。其結果也很不錯,大量的俄國人被炮火擊斃,敵酋托爾布津也被清軍的大炮送去了上帝那裡,估計上帝會讓他下地獄。
在清軍每日不斷地炮擊下,俄國人不得不躲在陰暗潮溼且寒冷的地窖裡才能保命,同時由於缺乏食物以及藥品,俄國人大量死亡,到最後只有幾十人還有戰鬥力。接替托爾布津的拜頓曾經給尼布楚寫信,信中哀嘆道:即便是現在允許我們辦葬禮,恐怕也沒人來主持了。而且這把清軍不和駐軍談,除非兩國各派大使,所以俄國不得不派遣戈洛文作為談判代表,與中國使團談判。雅克薩的俄國人也稍微好過些,清軍沒有撤圍,但是允許俄國人運送食品和藥品入城,並運走俄國人的傷號和屍體。



之後六七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雙方劃定了兩國東段邊界,俄國人承認黑龍江流域為中華帝國所有,拆毀黑龍江流域的俄國據點並交割給中國,將該地區的俄國人全部遷到額爾古納河以西。

雅克薩之戰以及《尼布楚條約》的意義

第一、正式確認了黑龍江流域的歸屬,拓展了中國的戰略空間。正如我上文所說,黑龍江流域在清初並不歸中華帝國管轄,其本質上不過是一塊無主之地。而無主之地的歸屬,要麼是先到先得,要麼是比誰能打。如果根據先到先得的原則,俄國進入黑龍江流域比清朝早,但是還是被清朝灰溜溜的打了出去,從而中國在東北邊界向北大幅推進。如果任由沙俄開拓黑龍江流域,那麼中國在東北方向的邊防會極為被動,在近代損失的就不僅僅是外東北了。

第二、沙俄南下的步伐暫時停止。俄國人是典型的強盜民族,骨子裡都是劣等的強盜基因,對土地無比的貪婪,甚至到了現在依然改不了其強盜的本質。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使俄國暫停在東西伯利亞的南擴,也是俄國第一次被遏制。如果康熙不打雅克薩,不逼迫俄國退出黑龍江流域,那麼沙俄南下會更深入。
清朝在近代之前同俄國訂立的邊界條約以及滅亡準噶爾之後巡邊,都有遏制俄國南擴的戰略思想。

第三、中俄邊貿開啟。既然不打仗了那就做生意,可以利用經濟上的互利互惠來緩解兩國之間緊張的關係。同時,中俄邊貿的開啟也推動了中俄兩國的外交,雙方互派使團商隊,同時俄國還把東正教教堂開到了北京。可是又有什麼用呢,就連俄羅斯佐領的後代都不信奉東正教了,最有意思的是一個東正教的神棍指責這些俄羅斯後代不信奉上帝去拜中國的神靈,這個中俄混血反唇相譏,我們是皇帝的軍人,我只拜皇帝拜的神靈。


清末一個俄羅斯旗人,已經看不出俄羅斯特徵

第四、清朝又獲得了優質的兵源。這個其實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俄羅斯旗人,是被清軍俘虜的哥薩克,人不多,就一百來人,被編入鑲黃旗滿洲,因為這些哥薩克們善於使用火器,而且還通曉俄語、滿語、漢語,所以這幫人要麼在同文館當翻譯要麼教習火器,只不過後來都走上了科舉正途,湮滅在儒家這個醬缸當中。第二個也是最多的是索倫兵,索倫是清朝對東北原住民的一個統稱,包括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以及赫哲族,因為這幫人英勇善戰,為清朝提供優質的重騎兵,所以索倫各部被大量編入八旗,並廣泛參與到清朝開疆拓土的戰爭中。

為什麼會有人否定雅克薩之戰?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兩次雅克薩之戰是大清打的,而不是哪家所謂的漢人王朝打的,而且還打贏了,民族主義蛋白質覺得不爽罷了。因為他們滿腦子就知道漢人盡善盡美,少數民族九十落後,所以自然拼命的抹黑大清。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兩次雅克薩之戰自然是勝利的, 但是並不是很多人不承認此戰的歷史意義,而是從後來看,對於中國而言,此戰的勝利根本就不值得驕傲和自豪!因為雖然取得了戰役的勝利,但是清政府卻和沙俄簽訂了屈辱的《尼布楚條約》,不僅在法理上失去了將近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更是將接近3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定為待議地區,並最終失去了這些地方,成為了中華民族永恆的痛!

第一次雅克薩之戰,中國3000人對沙俄450人,勝;第二次,中國2400人對沙俄826人,勝;由於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取得的勝利是不足掛齒的。


兩次戰役取勝的唯一好處就是中國獲得了談判權,和毛子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從而穩定了東北邊境,江山暫時得穩,清政府可以騰出手來對付葛爾丹了。但是為啥說我們雖勝猶敗呢,我認為主要是因為以下兩點。

一、兩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使我國丟失了大量領土。是首席談判代表索額圖的缺少經驗、愚笨無能也好,是滿清政府的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無原則退讓也罷。反正最終不僅將包括貝加爾湖在內的尼布楚富庶地區拱手送給了俄國,更明確將包括堪察加半島和整個烏第河流域在內的廣闊疆土定為了爭議地區,最終是無法再議,永遠失去。曾經的蘇武牧羊地,是徹底失去了!



二、被微小勝利衝昏了頭腦。統治階級有了自大心理。兩次戰役中,清朝統治者不但沒有認識到自己熱武器的簡陋和缺乏,反而還認為還是大刀長矛的天下,錯失了技術革新的良機,更認為大清是世界強國,沙俄不堪一擊,拉開了故步自封的序幕!

雖然當時清政府當有著準格爾部的巨大隱患,並且面臨著士兵在西伯利亞水土不服的困難,但是當時的康熙大帝如果咬一咬牙,一鼓作氣,將沙俄驅逐出西伯利亞,那麼如今自然資源超級豐富的西伯利亞就是我們現在的能源大後方,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去顧慮海上能源運輸線會被掐斷,要知道當時的俄國也在西線和土耳其陷入了膠著狀態,如果當權者多一點冒險的勇氣,我們的民族該會有多大的收益啊!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從來沒有因為小心謹慎、瞻前顧後而取得成就的。諸葛亮夠聰明吧,不敢冒險,不敢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七出岐山,七次失敗,虛耗國力;蔣介石夠牛吧,統一了中國,卻面對日寇的侵略不敢積極抗戰,前怕狼後怕虎,意志不堅定,最終讓日寇侵佔中國大半江山,使中國人民飽受蹂躪,從而失去了民心,並最終丟掉了江山;甲午戰爭前清政府海軍亞洲第一,不照樣被準備充分的倭寇團滅了?如果積極備戰的話,結局恐怕不好說吧!朝鮮戰爭前,包括自己人都認為志願軍是雞蛋碰石頭,可是後來的結果卻是把美軍趕到了三八先以南,並迫使他們簽訂了停戰協定,中國也因其優異表現獲得了蘇聯的大力支持,拉開了工業大發展的序幕!歷史上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有些人都是腦子定成敗,以為自己多聰明,真是可笑又可笑,不去嘗試,不去實踐,不敢冒險,畏手畏腳的,如果面對外敵的強勢進攻,會立刻失去主動權。歷史教訓我們,只要冒險的最不利結果可以承受,就放手去做吧,於國家如此,於個人也如此!


五瓣石


在康熙看來雅克薩之戰是勝利了,而且這次勝利意義重大,它迫使沙俄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而該條約的簽訂對大清朝有巨大的戰略意義。



康熙對雅克薩之戰的看法,後來在評價索額圖時表露無遺。

索額圖是康熙的重臣,因為幫助康熙除鰲拜而受寵,官職一路飆升,最後被稱為索相。索額圖是康熙的皇后赫舍里氏的叔叔,廢太子胤礽的二姥爺,是胤礽太子黨的核心人物。康熙為了壓制太子黨,把索額圖治罪,關在宗人府,不給飯吃,飢餓而死。當時康熙評價索額圖,說他是大清朝第一罪人,除了與沙俄談判,簽訂《尼布楚條約》有點功勞,其他沒有任何功勞。

由此可見,康熙對《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是非常認可的。而條約簽訂成功,雅克薩之戰的勝利是前提,沒有雅克薩之戰的勝利,簽訂條約就沒有前提。



很多人認為,《尼布楚條約》是不平等條約,中國因此喪失了貝加爾湖大片領土。實際上,此地的遊牧民族並沒臣服大清。理論上大清和沙俄誰佔領是誰的,大清可以爭取。但是爭取要付出代價,這代價比放棄還大。

因為大清的心腹大患是準噶爾。準噶爾名義上臣服大清,是大清的藩邦,但準噶爾汗國的首領噶爾丹有統一蒙古部落,重現成吉思汗輝煌的夢想,而且他一直在爭取沙俄的支持。如果大清不讓步,沙俄會同意與準噶爾聯合,共同對付大清。大清被迫兩線作戰,根本沒有取勝可能。準噶爾獨立,大清失去的土地比《尼布楚條約》放棄的土地要多得多。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要求沙俄不得私下支持準噶爾。康熙親征噶爾丹,大臣們擔心沙俄派兵支持噶爾丹,康熙斷言沙俄不會出兵,結果沙俄真的沒有出兵。康熙的底氣就來自雅克薩之戰的勝利和《尼布楚條約》的簽訂。

康熙選擇穩住沙俄,進攻準噶爾,其主攻方向的正確性還在於軍事實力對比,大清對準噶爾,勝的可能性大,大清對沙俄,勝的可能性小。



雅克薩之戰,俄軍大面積裝備燧發槍,清軍少量使用的是火繩槍,大多還是弓箭和大片刀,而且燧發槍的火力要比火繩槍猛得多。俄軍裝備對比清軍有很大優勢。清軍獲勝的主要原因是人多,後勤補給方便,沙俄人少,補給線太長,增援困難。清軍和俄軍的兵力對比,第一戰俄軍450人,清軍3000人,沙俄記載是15000人;第二戰俄軍826人,清軍2100人,沙俄記載是8000人。如果沙俄做好充分的戰爭準備,大清勝算不大。

大清和準噶爾的軍力對比,大清優勢明顯。準噶爾軍隊使用的基本還是弓箭和大片刀,清軍有火繩槍他們沒有,清軍有紅夷大炮他們沒有,大清打準噶爾勝算比較大。

如果把準噶爾比作肥肉,沙俄那邊就是骨頭,有肥肉不吃去啃骨頭,那才不正常。“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如果沙俄和準噶爾都不想放棄,最終可能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崇禎皇帝雙線作戰,一邊對付李自成,一邊對付清軍,這樣的錯誤,結果康熙清楚得很,他必然要避免再犯。


有得觀史


清朝史事言史堂來回答;

今天剛好寫了一篇關於雅克薩戰爭的文章,簽訂的《尼布楚條約》的意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在我的主頁裡面。我在下文也截取了一些片段。

雅克薩戰爭無疑是勝利的,軍事上的強大實力也帶來了外交的勝利。

之所以有質疑,還是西伯利亞土地的失去吧!

最終使得康熙採取以退為進的方式,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有人認為清廷與噶爾丹之間是國內矛盾,而與沙俄之間則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不應該以喪失土地換取短暫的和平。其實,從康熙的立場來看,噶爾丹並不是國內矛盾,因為清朝朝對蒙古的統治也很薄弱,只有將噶爾丹剿滅,才能消除隱患,並藉助這場戰爭強化與其他蒙古汗王的關係。與西伯利亞相比,蒙古對清朝的價值更大。“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的策略,目的是迫使俄國接受“以尼布楚為界”的條件。

看一場戰爭,一個條約,不僅僅要看他失去了什麼,也要看他得到了什麼。主流觀點都是認為:雅克薩之戰是軍事上的偉大勝利,《尼布楚條約》是外交上的偉大勝利,當然外交是建立在強大的武力上面的。

【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評論與關注,因一部劇喜歡一個帝王,因為帝王喜歡一個朝代;我是言史堂,專注於清史】


歷史中簡堂言史君


🌹雅克薩之戰:清軍取得了勝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過談判,解決兩國東段邊界問題。

📒沙俄原本是歐洲一個國家,同我國並不接壤,16世紀中後期,越過烏拉爾山向東擴張,這才和我國接壤。

📔17世紀中期,沙俄勢力侵入我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築城堡,作為擴大侵略的據點。像野獸一樣吃人肉,激起清軍和當地人民的英勇抵抗。

📒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並進,圍攻盤踞雅克薩的侵略軍,經過激戰,侵略軍死傷累累,被迫投降,保證不再進犯。

📔清軍撤走後,沙俄侵略軍不講信用,重佔雅克薩。康熙帝再派軍隊,經半年戰鬥,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被擊斃,入侵者僅剩60餘人。沙俄政府被迫同意談判,解決邊界問題。

📒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笑看東籬


雅克薩(今中國漠河黑龍江主航道以北的俄羅斯阿爾巴津諾)之戰,是沙俄侵略者妄圖侵佔中國黑龍江流域大片領土,中國軍民被迫進行的一次反對侵略、收復失地的自衛戰爭。

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年—1688年),中國軍隊為收復領土雅克薩,對入侵的俄軍所進行的兩次圍殲戰。是中國對俄的第一次自衛反擊戰。俄方稱之為1649—1689俄中邊境衝突(俄語:Русско-цинский пограничный конфликт,1649—1689),朝鮮則稱之為羅禪征伐(朝鮮語:나선정벌/羅禪征伐)。戰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在遼闊的東北邊界為保衛邊防而進行的長期反覆鬥爭的一次勝利,它挫敗了沙俄跨越外興安嶺侵略中國黑龍江流域的企圖,遏制了幾十年來沙俄的侵略,使清東北邊境在以後一個半世紀裡基本上得到安寧,譜寫了一曲反侵略鬥爭的凱歌。[2] [13]

雖然中俄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對中國沒有屈辱性,但是中國並沒佔到便宜,反而失去了外興安嶺以北的小部分領土和以尼布楚為中心的蒙古東北部地區。[15]

簽訂條約

《中俄尼布楚條約》是中國簽定的第一個平等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格爾畢齊河、額爾古納河往東到海,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廣大流域,包括庫頁島(現稱薩哈林島)歸中國。什麼意思呢?就是庫頁島往西到格爾畢齊河、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以南,整個黑龍江流域、烏蘇里江流域的土地都歸清朝,這是第一。第二,雙方不得收納對方逃亡人口,有的要歸還。第三雅克薩地方俄人所建城堡須盡行拆毀。第四,兩國進行貿易互市。第五,兩國永敦邦誼。就是中俄兩國世世代代和平。[17]

《中俄尼布楚條約》的邊界圖

這個條約平等的。但是索額圖也做了一定的讓步,就是沒有把尼布楚收回來。這是中俄歷史上,也是中國歷史上對外第一個平等的條約。這個條約意義很大,劃定了中俄東段的邊界。中俄在東北地區相對的社會和平安定,一直維持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侵略之前,大約有170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的文本,有滿文本、蒙古文本、俄文本、拉丁文本,一共四種文本。拉丁文本算正本,雙方代表在上面簽字。滿文本、蒙古文本和俄文本是副本,條約簽訂之後,就在邊界定了界樁。

勝利原因

清軍的主要得失一是軍事鬥爭與外交鬥爭相互配合,鬥爭有理、有利、有節。面對沙俄軍隊對中國黑龍江流域的不斷侵略和蠶食,康熙帝本著先禮後兵的原則,曾多次與沙俄進行交涉,堅決要求沙俄軍隊停止侵略行徑。當外交手段未能奏效時,才使用武力驅逐入侵者。[18]

雅克薩抗俄之戰要圖

待軍事上取得勝利之後,又通過外交手段來鞏固軍事鬥爭的勝利成果,使這場捍衛領土主權的鬥爭開展得有理有利有節,最終使沙俄不得不撤出雅克薩,承認中國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主權。由於這場鬥爭的性質是正義的,因而得到了黑龍江流域地區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軍民同仇敵愾,士氣高昂,為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18]

二是善於把握戰機。沙俄侵佔雅克薩,正是清廷忙於平定三藩之亂,無暇顧他之時,於是康熙帝暫時放棄使用武力,轉而採取外交手段解決。待三藩平定後第2年,康熙帝即將以武力驅逐沙俄侵略者的問題提上議程,並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先後兩次出兵雅克薩,對入侵者給予了嚴厲的懲罰。後來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發動叛亂,清廷為避免兩面作戰,及時與沙俄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從而結束了戰爭,以便有精力對付噶爾丹叛亂。[10]

三是作戰中善於揚長避短。清軍根據侵佔雅克薩的沙俄軍隊城堅炮利、但人數較少的特點,以及清軍火器較弱,但人數較多的情況,主動揚長避短,不急於在敵炮火下發動強攻,而是在城周圍挖壕,斷其外援,作長期圍困,使其炮火優勢無從發揮,1年後糧彈消耗殆盡,因餓、病和作戰而死者佔90%以上。沙沙俄侵略軍雖然選擇了清朝三藩之亂的有利時機侵佔雅克薩,而且又有城堅炮利等軍事優勢,但由於他們所進行的戰爭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因而遭到當地人民堅決反抗,加之沙俄侵略軍入侵戰線拉得過長,補給和後援都難於保障,很快就陷於四面楚歌的境地,失敗也就成為其在所難免的結局。[18]

歷史評價

雅克薩之戰是中國清代對外戰爭的一次重大勝利,以下是大學教科書《中國古代史(下)》某版本的原文節選:

“雅克薩反擊戰... 在沙俄軍隊遭受重創、守城士兵只殘存幾十人、雅克薩城旦夕可下的情況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談。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雙方於尼布楚正式談判。鑑於當時西北地區準噶爾部噶爾丹配合沙俄侵擾喀爾喀蒙古,割據叛亂勢力十分猖獗,為避免兩線作戰,集中精力平定準噶爾,康熙指示談判代表做出讓步。而俄羅斯因軍事上未能得逞,加上遠征克里米亞失敗,戰線過長,竭力想保持既得侵略權益,也不得不做出相應妥協。雙方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兩國東段邊界以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為分界線,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廣大地區屬於中國領土,拆除俄國在雅克薩和額爾古納河南岸修築的據點,撤出侵入的軍隊。清前期簽訂的中俄條約屬於平等條約,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重要意義

雅克薩之戰是中國軍隊反擊沙俄軍隊入侵的一次重要戰爭。此戰的勝利,有力地制止了沙俄向黑龍江流域進行侵略的計劃,維護了中國的國家主權。表現了中國各族人民不屈服於外國侵略反抗的英勇精神。雅克薩自衛反擊戰是中俄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此戰的勝利為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奠定了基礎。[


舟曉


這場戰爭,清軍贏了卻失去了土地,俄軍輸了卻獲得土地。戰爭雙方都是贏家也是輸家


幫得明


[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尼布楚條約》肯定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等地方是中國的領土,《璦琿條約》肯定了山海關以南是中國領土,割讓臺灣,香港,澳門等領土充分說明滿清對未割讓領土擁有主權?[吐][吐][吐][吐][吐][吐][吐][吐]


木目矢口A


勝利是肯定的,否則也沒有後來的尼布楚條約。只是現在有人認為這個條約吃了虧,因而否認勝利。但認為,這是劃分國界的條約,談不上吃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