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你选哪个:大学录取通知书,职业足球队试训通知

根据人民日报消息,今年夏天,北京人大附中三高足球俱乐部的7名高三学生接到了一家中超俱乐部的试训邀请,但家长都希望孩子先参加高考。随后,7名球员被北大、北理工等高校录取,而最终没有一个人选择试训职业足球队。据了解,他们的水平有的已经具备代表U19国青队参加国际赛事,不过未来他们最多就是各大高校校队的成员了。


18岁的你选哪个:大学录取通知书,职业足球队试训通知


这就是真实的选择:大学是第一选择

这个新闻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意外,因为摸着自己的良心,倘若你是当事人,你也一定会做出相同的选择,比起职业俱乐部的邀请,似乎大学录取通知书更加诱人。毕竟,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而且在培养孩子的角度,考入名校是最佳选择,也是多数人争夺的目标。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虽然目前我国婴儿出生率已经降低了,人口老龄化威胁越来越大,但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和高考的压力短时间都不会被改变。当你拿到了高考的录取通知书,你怎么可能舍弃呢?


18岁的你选哪个:大学录取通知书,职业足球队试训通知


幸福的烦恼:优秀的学生确实容易多点开花

北京人大附中算是全国中学中的佼佼者,而且北上广等大城市的中学其素质教育的开展是卓有成效的,往往优秀的学生就有很多条路可以走。这些年的高考中就逐渐显现出优秀学生发展的多元性,以往用来加分的体育特长生和艺术特长生越来越不需要加分了,他们的成绩在没有加分之前就已经具备重点大学的竞争力了,甚至可以被清华北大录取。

其实,无论是足球、篮球这样的体育运动,还是钢琴、舞蹈等艺术特长,其对人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往往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中,更容易产生好苗子。与我们以往的认知相反,孩子并非东方不亮西方亮,反而是东方西方同时亮。因此很多优秀的学生,最后都面对重大人生选择,然而这些选择基本上都是家长做出的。家长在选择的时候是以惯性思维做出的,这一代孩子的家长如果优秀基本上都是高考制度下的受益者,所以更喜欢选择这条路。而每一个被选择的孩子,其实并不一定明白这个选择背后所产生的影响,就这样被家长做主选择了人生。


18岁的你选哪个:大学录取通知书,职业足球队试训通知


中国社会文化是足球发展的最根本制约条件

中国社会的考试制度从隋朝科举制度开始就植根在社会文化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所有人的共识,不需要争辩。因此,我们在感慨中国足球职业球员注册总数太低的同时,每个人都也继续加剧着这样的看法。大多数成为职业运动员的人,似乎都是家长在观望孩子文化课成绩提高无望的情况下主动选择了放弃,才赌博式地选择了运动员的发展道路。

更悲剧的是,在成为运动员之后,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依然左右着运动员的专业选择。中国人的思维里,既然选择了做运动员,就要争取做运动员中的佼佼者,但是判断依据是中国的运动队成绩。所以优秀的苗子,可能会选择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射击等金牌大户项目,最差的可能选择的才是田径、足球等项目,所以很多足球运动员并不爱足球,足球像是被迫选择。


18岁的你选哪个:大学录取通知书,职业足球队试训通知


所以不要再责怪中国足球没有好苗子,也不要再咒骂中国足球的成绩,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文化影响下的个体,一起造成了中国足球的现状,正如题目所说,这个选择可能每个人还是会选择大学录取通知书,职业足球的觉醒应该从社会文化重塑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