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三届”的一生

一个“老三届”的一生

王书棋

23年前的今天,一对双胞胎女孩呱呱坠地。

在上个世纪末的苏北,封建思想还根深蒂固。一下来了两个女孩,周围人的轻蔑与嫌弃可想而知。

女孩的爷爷非常喜欢,抱着两个孩子亲了又亲,给老大取名为“怀耀”,老二“怀祖”,即“光宗耀祖”之意。宠溺与期冀溢满了老人的双眼。

如今,两个女孩一个在北京大学读研,一个在河海大学读研。可是,老人却没能看到女孩入学的那一刻。明天,所有人都长大了一岁,而一场车祸却让老人永远留在了今天。

双胞胎中的姐姐就是我。大一上中国近代史课时,老师布置期末作业,让写《吾家小史》,以一家之小史而窥中国之近代史。我采访了爷爷,了解了爷爷艰辛多舛的一生。含泪写下此篇以作纪念,不妄爷孙一场。

爷爷生于1948年,是“老三届”中的一员,经历了反右、大跃进、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十年文化浩劫以及没能赶上的改革开放大潮。爷爷的一生,天时、地利、人和,一样没占。所谓“生不逢时”,说的大概就是他那一代人吧。

一、童 年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爷爷的童年是在贫穷与饥饿中度过的。1953年,爷爷五岁,村里成立了互助组。大家都很高兴,走哪庄吃哪庄,以为跑步进入了共 产主 义社会,生活会越来越好。可是,好景不长。表面绚丽的泡沫很快炸掉,溅下贫穷与饥饿的污水。一天早上,爷爷看到有一筐红薯放在自家门前,便厉声嚷嚷道:“谁这么不要脸!一筐红薯不放别家门口,放我们家门口干什么?”等到引来很多村民围观,证明了他的“清白”后,才敢将红薯交给公社。

那时,共 产之风越刮越烈。人们挨饿,不是因为粮食没有收好,而是收好了,没有人要,眼睁睁看着三万多斤红薯烂在窖里。三年困难时期,村里的茅根、树皮、柳芽都被吃尽,爷爷有几次饿得晕厥过去。

二、 青 年

“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

爷爷的青年是在恐惧与疯狂中度过的。爷爷在学习方面极有天赋,甚至不需考试,帮老师监考。1966年,革命爆发,爷爷中断了学业,虽没参加红 卫 兵,却也写了一些大 字 报。那个时代,谁不疯狂谁就不正常。爷爷前排有个男生,大革命之前成绩非常优秀,不顾自己家里地主的身份而加入了共青团。文革时,前排男生遭到了严酷的批 斗,桌子上贴的大字报有一扎厚,其中就有爷爷的一张。这是爷爷参加的唯一一次批斗活动。为此爷爷愧疚了一生。

虽没学上,爷爷空闲时还坚持练字,用手指戳在土地里写,或沾着水在石阶上写。他始终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即使是在如此贬低知识的时代。

三、 中 年

“一饱正自艰,五穷故相逐”

爷爷的中年是在激荡与劳累中度过的。1979年,而立之年的爷爷跟着镇里的建筑队到大庆打工,一年赚了300块钱。眼看着工作有点起色,1981年,村里实行了包产到户。因为大伯、二伯和父亲都还年幼,分到的地没有人种,爷爷不得不从大庆回家。因此,改革开放初期的打工潮也没赶上。分到地后,爷爷压力更大了。幸好爷爷有木匠功底,改进工具,事半功倍,很快也有了些积蓄。

爷爷生怕被时代落下,时代流行什么就买什么,不断地置办缝纫机、自行车、电视机……勤劳虽没能致富,但温饱确是达到了。

四、 晚 年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到了晚年,爷爷还坚持种地,不为钱财,只为强身健体,为一份心安。爷爷偶尔也嗟叹生不逢时,蹉跎了人生。

有一次在场地柳荫下,几个70多岁的老年人在乘凉,有一个老人练书法,众人皆围观。一人称赞道:“写得真好!不愧是老三届的学生!”爷爷听到后,哼了一声,说:“老三届的学生?老三届的学生有什么用!还不是照样种地!”

五、 辞 世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2018年8月15日下午3点30分,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爷爷的生命。操劳一生的爷爷离开了他挚爱的亲人和他牵挂的土地。爷爷一生光明磊落、为人正直,7月份体检时还身体健康,本可安享晚年,没想到却横死车轮下。

守丧期间,大雨下了三天三夜,以至出殡时田里的水淹没了大腿。村里人无不悲痛地说,“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啊”。

爷爷去世后不久, 家里人因处理赔偿金、赡养奶奶的事起了争执, 还好大伯、二伯和父亲继承了爷爷“处世如棋,让一步不为亏我”的遗风,互相谦让、相互理解,妥善处理了后事。如今村里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只是街坊邻里间再也听不到爷爷爽朗的笑声,村头田地里再也不见爷爷辛勤劳作的身影。

【后记】

爷爷酷爱松树。堂屋门前种了一棵松树,笔直挺拔、高耸入云。从小爷爷就教我背咏松树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有朝一日严霜起,只见青松不见花。”现在再回味这两首诗,更深刻地理解了爷爷的壮志与无奈。爷爷一生怀才不遇,因此非常重视教育,“砸锅卖铁”也供孩子读书,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这才有了父亲的今天,也才有了我的今天。

亲人的去世,让我直面死亡。有人说,人的一生要经历两次死亡:第一次是心脏停止、呼吸消逝,是肉体的死亡;第二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那是真正的死亡。我拿筷子的姿势是爷爷教的,握笔的方式是爷爷教的,做人的品格是爷爷教的。只要我们还活着,只要我们还记得,爷爷便不曾离开。

爷爷,我想您了。

爷爷,我想再吃一次您做的红烧排骨。

爷爷,我没让您失望吧。

爷爷,您在天堂还好吗?

【附】:

《我的父亲》

云让

爷爷去世后,父亲在朋友圈发了一篇《我的父亲》,文笔朴实、饱含深情。爷爷去世的那一天,快50岁的父亲哭得像个5岁的孩子。那一刻,父亲真的长大了,也瞬间变老了。

我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小时候受的苦自然不用多说。我的父亲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人,为了让一家人生活得更好,在我们弟兄三个小的时候,他就去东北打工,一年的收入才二三百元。记忆中那时候,当他背着沉重的行囊,拖着疲惫身躯,回到这个属于他的家的时,当他看着我们哥仨因为能吃上几个他从外地带来的糖块而兴高采烈的时候,幸福的笑容立即掩盖了所有的苦、所有的累!即使农活儿再多,他也不让我们帮忙,说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亏了孩子。现在每次我回老家,他依然是那么的忙碌,即使是雨天,也要找点活做,他说他是闲不住的人。其实我心里清楚,他是想多挣点钱,不想拖累我们。每次给他钱,他一分不要,买东西也舍不得吃,全留给小孩子们。

像大多数父母一样,他很疼我们,直到现在也是。大哥以前跟他学木匠,有一次差点被电锯锯断手指,拉到医院后,父亲央求医生把他的手指锯下来给大哥换上,那种急切的心情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九八年,我右眼视网膜脱落,父亲听说后,放下所有的活,在徐州一院照顾我二十九天,寸步不离,谁来照顾我他都不放心。二哥在07年在北京打工的时候差点摔断了腰,父亲更是心急如焚,昼夜不停地赶到了北京,一个月的时间,他消瘦了许多,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其实在我的记忆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高考的第一天。1990年7月7日早上,天刚刚亮,我起床准备去吃早饭,听到父亲叫我,正诧异,离家三十多里路,这么远,他怎么来这么早,有事吗?看到疑惑的我,父亲没说什么,立即从破旧的自行车里拿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拆开几层裹得严实的纱布,里面是一只碗,碗里装着满满的炒好的鸡蛋,打开后还冒着热腾腾的蒸汽,这对当时的我们来说确实是奢侈品,这是他天还没亮就炒好,骑了几十里路的自行车送来的!我现在依然记得我当时的感动,什么话也说不出,只能含着眼泪,低着头,当着父亲的面,把这碗鸡蛋慢慢地吃完。我相信,他当时看到我吃得很香的样子,一定也很幸福!直到今天,每每想起那一幕,我依然会发呆,眼眶会发热,会流泪,会幸福,会感动!我经常给孩子讲到这些故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父爱!

六七十岁应该是安享晚年的年纪,可父亲还是不辍劳作,还要照顾脑血栓的母亲。时间定格在2018年8月15日下午3点30分,一突如其来的意外,父亲和我们阴阳两隔!直到今天回家,才相信父亲已经走了!再也看不到他老人家慈祥的笑容,再也吃不到他给我和孩子们炖的排骨了!回到家,坐在堂屋里,甚至不敢抬头,会突然感觉老父亲从外面农忙回来,想递给他老人家一颗烟,却没了机会!

父亲走了,一句话没有留给我们,留给我们的只是无尽的遗憾和思念!远在天堂的父亲,我们想你!(2018年9月1日)

一个“老三届”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