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01

西北偏西,那是甘肃,一条龙,在飞舞。东南是龙头,西北是凤尾,狭长地带却似飞天。

甘肃有什么?

有人说,是一本书,叫《读者》。一本文摘,美文美图,美化人间,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有人说,是一条河,叫黄河。来自青藏高原,弯弯曲曲十八弯,水自天上来。最美的地方在玛曲县,听上去就是人间仙境很诱人。兰州人,把黄河看作宝,有时间就去看黄河。

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有人说,是一碗面,叫牛肉面。最早出现在唐代,具体地方在沿海,后来传播到西北,有个叫马保子的人做了改进,从此有了统一的标准,那就是一清(汤要清澈)、二黄(黄色面条)、三红(辣椒)、四绿(香菜蒜苗)、五白(白萝卜)。

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有人说,是一座窟,叫敦煌莫高窟。

开凿了好多年,由于战争被废弃。有个王道士发现了藏经洞,从此有了个各国的探险家,宝贝被偷走。有了莫高窟,就有了敦煌学,这些年有了新成就,遗产保护出了名。

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有人说,是一个泉,叫酒泉。几千年前有个霍去病的青年打了匈奴,将酒洒在泉水中,从此有个城市叫酒泉。

有人说,是一首词,叫《凉州词》。

凉州不凉米粮川,但古代这里是打仗的地方,荒凉的很。有个王之涣的来到了这里,发了感慨,喝醉了酒,写了几行字,从此流传了几千年。

也有人说,是三个关。两个关在古代,叫阳关、玉门关,出了这里就是出了国,没有了故人的感觉很孤单。有一个是现代的关,叫嘉峪关,这里的钢铁企业造出过原子弹。

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甘肃还有啥?

有皇帝。走出过千古一帝秦始皇,走出过开明的李世民。有些皇帝来到过这里,最著名的是隋炀帝与康熙大皇帝。

有英雄。张骞出使西域走过这里,左宗棠收复新疆走过这里,林则徐到新疆也走过这里。

有美女。兰州的开放;甘南的在草原上看着羊,点着酥油灯;天水陇南的和江浙美女赛美艳。还有一个叫貂蝉,据说把吕布和董卓搞得自相残杀。

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甘肃人,最引以为豪的除了这些,还有很多,例如中医。

甘肃人,说起中药来,一脸牛气,一脸笑容。

农村小孩子玩游戏,要在野地里挖甘草,放在嘴里吃。不到半天就流鼻血,大人知道了不理睬,说没事没事,就是吃上太热了,要少吃。

老人们感冒了,会去外面找些蒿草,回来烧点水喝,感冒就好了。

有人认为,千万不要和甘肃人说中药,他们太牛了。

是的,甘肃人,他们有自己的底气。

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民牧民,肚子里有很多方子和道道,对于中药,他们懂得多。

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02

华夏文明咋起步?源头在甘肃。

丝路古道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这就是甘肃。

甘肃有伏羲。伏羲造八卦,中国人都知道。他还走在山野里,采摘百草,放在口里去品尝。他不是吃美味,他是在看可以治疗哪些病。

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伏羲之后是岐伯。他也是一位替百姓念想的人,写了本医学专著叫《黄帝内经》,创建了中医学基本理论。后来,他将医术传授给了黄帝。

你要问他是甘肃哪里人,陇东人很自豪,因为他就是庆阳人。你说他们自豪不自豪。

灵台县的人也发话了。我们祖先你们别忘了。

是呀,是呀,还有一位鼻祖不能忘。他就是针灸鼻祖皇甫谧。

说起来,他的故事还有传奇味。

家族早年有实力,都在朝廷当大官,但几代后就中落。少年的他不学习,到处游逛别人嫌弃。

后来,却经过别人点化来了窍,爱学习,爱看书,爱思考,写出了一本书叫《针灸甲乙经》。

好家伙,一下子奠定了针灸的地位。中国针灸有今天,的确离不了他。

甘肃有个影片《皇甫谧》,说的就是这件事。有兴趣最好去看看。

你说古代甘肃人的医药厉害不?

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03

甘肃地形很狭长,地理跨度大,地貌很多样,气候差异大。

药材有了好天堂,长得旺。

在河西,锁阳有模样。

吃了锁阳可以壮阳,这里的男人都很强。

有个城,叫锁阳城。据说薛仁贵来了没有吃的,只有在这里挖锁阳吃。没有了锁阳,不知道历史会咋样。

有个美女,甘肃古浪人、甘肃十大记者,叫张子艺,写了篇《锁阳城里的风铃草》获得冰心散文奖。锁阳,也成就了美文。

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在兰州,有的是玫瑰。

可以送情人,也可以做面饼,还可以做精油。

在甘南,出生的是虫草。高原上天气寒,吃了就是大补。不过价格贵得很,没有人自己拿来吃。

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在陇西,可以看到的是当归与党参。家家户户有人种,放在窑里保存好,可以贩卖到南方。

“天然药库”不是吹。黄芪、百合、柴胡在甘肃也随处可见。

草木有禅心,甘肃古浪人、美女作家刘梅花,看着花香,读着本草,有了文字独树一帜,居然一举成名。

甘肃人,连吃药,都成了诗。

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04

疫情期,武汉来了一批人,带的是中药,拿的是药方。

这些人,是甘肃人,这处方,叫甘肃方剂。

它们可在武汉发挥了很大作用。包括预防方(扶正避瘟方)、治疗方(普通型—宣肺化浊方、重症型—清肺通络方)、康复方(益肺健脾方)和藏药方(催汤颗粒、流感丸、仁青芒觉胶囊)等。

这不是第一次。

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甘南有了泥石流,人们很惶恐,有了抑郁症。甘肃人不吃西药,吃的是黄花菜。

官方拉开几车菜,煮了十二锅,每人都来吃。抑郁症,都好了。

说起中药方,古代的甘肃人还厉害。

敦煌在甘肃,敦煌学也在甘肃,敦煌医学更在甘肃。

1899年,莫高窟藏经洞内发现5万卷书籍,其中医学残卷60多卷。学者将这些古医籍及壁画相关内容称为“敦煌医学”。

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汉代医方多写在竹简上,但内容如何,世人很难知道。后来甘肃武威发现一批医药简牍,人们知道了过去的方子。

古浪人、全国自强模范段生银不简单,对此很有研究,还出了一本书,在中国很有名。

提起来锻炼,甘肃人也有方法。

这就是真气运行法。

养生之道,贵在养气。甘肃知名老中医李少波,继承祖传,多年修炼,不但自己活了百岁,也使得很多患者受益。

有的人通过修炼,打通了任督二脉,连连叫神奇。

别以为大侠金庸在胡说,他可去过少林寺,基本的理论与知识,人家懂。任督二脉的功夫,甘肃好多人都可以。

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却可以帮地球人。

甘肃人搞的岐黄学院很有名。甘肃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在沿线很多国家建立岐黄中医学院,老外很欢迎。

就这样,当人们发出尖叫表神奇的时候,甘肃人,却就这样借助一片片药,把中华文化带到了世界。

甘肃,还是原来的甘肃,但甘肃人,早就不是别人想象的甘肃人了。骑着骆驼上学,穿的是皮袄,点得是煤油灯,可能吗?

千万别和甘肃人交流,他们太牛了。尤其是中医药,你会有尴尬。

别在甘肃人面前说中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