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抱怨,在一點點讓你變得弱小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抱怨?

抱怨應該是一種對情緒的宣洩,從而獲得內心的平衡感,平凡的日子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偶爾抱怨也是挺正常的,畢竟人無完人,誰能沒點心情不好的時候呢?但如果把抱怨當成一種習慣,久而久之,只會有更多的抱怨等著你,你慣性的怨言讓身邊的親人朋友敬而遠之…

朋友利利去年在家待產生了二寶,我知道她的內心是極度不願意再生一胎的,可又拗不過年邁的婆婆以及老公的懇求,只好放棄了幾年來從事的工作,辭職在家備孕,之前由於常年在外工作,回家住的時間也少,倒也沒聽她說起太多家中的事情,可自從懷二寶後,各種抱怨接踵而至,什麼孕吐這麼難受當初就不該聽老人的,罵老公不該再要孩子,臉全毀了,皮膚黃還長斑,又是睡不好覺,飯菜不和胃口,變胖了漂亮的衣服穿不了,開始我會因為她的吐槽幫她慢慢分析,然後安慰她,並試圖講些所謂的道理給她聽,如此反覆一段時間後,利利反倒越說越得勁,似乎每天都會不吐不快,不抱怨一番就心裡不痛快了。

她沒覺得累,我倒是真心的累了,一看到她發的信息過來就開始精神緊張,每天接收她倒垃圾式的怨言,自己的正能量也要傾斜倒戈與負面情緒那一邊了。

是什麼會讓一個人產生抱怨的根源呢?

個人比較認同的答案是:不滿意!

人們面對各種不滿意的事情,有兩個簡單的表現方式,第一個:接受,第二個:拒絕接受。

拒絕接受,內心肯定會感到不快樂,這種不快樂的感覺讓你心裡壓抑,大腦產生憤怒,這時自然而然要不吐不快了…

細心觀察你會發現,總是愛抱怨的人,安於現狀中無法改變,而且越來越呈現出弱者的姿態,一旦遇到不公的對待或者挫折,信心很容易垮塌,變得焦慮,越愛抱怨的人,特別容易經不起事,判斷力差,聽不進良言!

如果你發現自己愛抱怨,知道這樣不好,可又難以改變,試著開始學會接受吧,大智慧的人從學會接受開始,接受目前你所面臨的現狀,讓自己逐步適應這一切: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的家庭。

接受並不代表你就要安於現狀,認命,容忍下去,而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找到你面臨的境地與之最合適改變的方法。

在我們的觀念裡家是最安全最溫暖的地方,所以會對家人產生強烈的依賴感,你會發現,隨之而來的失望也越來越多,很多人很困惑,怎麼會這樣呢?是因為你賦予了家人太高的期望值,當你的期望與結果差距太大時,你的心裡會有強烈的落差感。人若越依賴與別人,就會變得越弱小,這是不爭的事實,若要減少對家人的依賴,先要學會讓自己由內而外變得強大起來!!!

每當自己想要抱怨的時候,換位思考一下,站在別人的立場角度,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樣,換個角度看問題,或許心裡的落差也就沒那麼大了。

你的抱怨,在一點點讓你變得弱小


想要減少抱怨,或者不抱怨,試著轉移注意力,將精神集中到喜歡的事物上去,看本書,聽些音樂,學學近期熱門的菜品或者一些專業技能,當心靈變得充實,相信你一定沒那麼多時間去抱怨這些瑣碎的破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