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有许多庆典和祭祀活动 元妃省亲为什么会安排在元宵节?

皇家有许多庆典和祭祀活动 元妃省亲为什么会安排在元宵节?

一切准备就绪,贾政本上之日,奉旨:“于明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日贵妃省亲。”贾府奉了此旨,一发日夜不闲,连年也不能好生过了。

元妃省亲为什么会安排在元宵节?这一天,明明知道皇家有许多庆典和祭祀活动,元妃省亲会被挤到晚上,贵妃又必须连夜回宫,结果造成元妃在娘家只呆几个小时。一年三百多天,为什么单选这一天?我百思不解。

我曾想,允许元妃省亲,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皇上不会替贾元春及其娘家人着想;但是终究也没能说服自己。后来经过多遍阅读,终于发现其中的奥妙。

皇家有许多庆典和祭祀活动 元妃省亲为什么会安排在元宵节?


原来安排元妃省亲在元宵节是作者的故意。说奉旨:“于明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日贵妃省亲。”是作者的故意。当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之时,元春及贾府众人难道不会对这短暂的安排,有一种不敢不满和无可奈何的哀怨?

作者这样安排,和还有更深的意味。特别是这一安排在全书的整体结构中,有了突出的意义。

《红楼梦》前八十回里写到三次元宵节,很多重要信息都在这里做了埋伏。作者善于隐喻,草蛇灰线,总是在大喜之处埋伏大悲的基调,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于是这三次元宵节(严格地说是四次)成了结构全书的一条线索。

全书开始,甄英莲就在元宵节丢失了,紧接着,甄士隐家就接连遭受霉运,最后家破人亡。作者告诉大家,他在书里埋伏了一段真事,表面上写出来的都是假象。被父母当做掌上明珠的女儿,有命无运,累及爹娘,最后害了这个家。

皇家有许多庆典和祭祀活动 元妃省亲为什么会安排在元宵节?


这个开头被公认为是全书故事的浓缩,甄士隐家的小荣枯,隐喻贾府以及四大家族的大荣枯。

第二次元宵节,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又批准在元宵佳节的时候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这是难得一遇的大荣华,大富贵。元春省亲,表面上是烈火烹油,繁花著锦,但是却处处透着悲凉。作者不吝笔墨地写了元春省亲的奢华与靡费。元春封妃省亲是“ 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元春省亲的戏谶与谜谶,伏元春死亡,黛玉死亡,群芳薄命。可能贾府之人都没有想到,大小姐省亲带来的不是天大的好消息,而是即将接踵而至的悲剧,这也是盛筵必散吧。元春省亲看似是大喜事,却处处透着诡异,如其省亲是在夜里进行,只在家待了四、五个小时左右,她见到祖母、父母不是得意之色,而是泪如雨下,这其实已经在暗示元春宫中生活的凶险。鲁迅曾评红楼梦“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毫无疑问,这是一场伟大的悲剧。却让我们看不到悲,又处处透着悲。

皇家有许多庆典和祭祀活动 元妃省亲为什么会安排在元宵节?


第三次元宵节,元春送出一个灯谜让众人猜,贾母又让大家都作灯谜。贾政看完众人谜语之后,感受: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皆非永远福寿之辈。大家做的灯谜和诗都是爆竹风筝之类的,感觉不太吉利,只是思索,翻来复去,甚觉凄惋。

贾家的败落和贾元春有很大的关系,贾元春极有可能和英莲一样,为家族带来灭顶之灾,贾家的命运也可能和甄家一样,最后家破人亡。我们不搞猜测,更不敢号称揭秘,只根据书中展示的故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次省亲的准备,耗尽了贾府的几乎所有积蓄,甚至形成了亏空,严重地动摇了贾府的经济基础。

之后,元春命姐妹们搬进大观园,又大大地增加了贾府的日常开支,随着元春在宫中地位的变化,太监肆无忌惮地搜刮、索要让贾府难以应付。这岂不是累及了爹娘?

皇家有许多庆典和祭祀活动 元妃省亲为什么会安排在元宵节?


上帝要叫谁灭亡,就先让他疯狂。贾元春封妃是整个家族的荣耀,成了贾家炫耀的门面。贾府那群不肖子弟,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地为非作歹,加速了贾府的败亡。

到了第四次写到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就冷清了很多,人们病的病,懒的懒,贾母也深感凄凉。虽然也是盛大而隆重的,但是挡不住贾府早已无法遮盖的败相。

甄士隐家消退始于元宵节,元妃省亲定在元宵节。甄氏消退贾氏鼎盛,假作真时真亦假。元宵节元妃省亲,本该是喜庆团圆的日子,却一片悲音。我看这就是安排元宵节省亲的原因,您赞同吗?欢迎讨论。  


皇家有许多庆典和祭祀活动 元妃省亲为什么会安排在元宵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