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說得零零碎碎,只好叫做日記。

詩裡說“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我最近可是“才離洞庭畔,又向羊城去”。被葉主任派去湖南參加紅網組織的網媒行,以為已經很難得了;不料剛回福州沒幾天,又被恆大叫去廣州,參加汽車全球夥伴峰會了。

「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在湖南的活動,全稱是叫“這裡不一樣——湖南省特色工業小鎮網絡名人行”。當然,我不是名人,不過在同行者里居然看到花千芳、杜建國這些老師。回來後,一位叫“總裁語錄”的大V還寄了本書給我,算是他的傳播學專著了。

其實我去年年假就是去湖南旅遊,當時怎麼也不可能想到時隔一年還會再來。但是畢竟這次是採訪,而且有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人,最終是帶來了意料之外的收穫。

「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我知道了縣級市臨湘佔到全國釣魚浮標80%的市場份額,適應不同需求運用上了又輕又硬的碳素材料、軟性的納米材料等等;

新化縣洋溪鎮佔到全國複印店70%的市場份額,開遍600多個市1500多個縣,堪稱文印業中的“沙縣小吃”;

嘉禾縣在江南鍛鑄造市場上佔有55%以上的份額,能為導彈製造掛鉤、為特斯拉汽車製造門鉸鏈……

比較起一些地區實體經濟空虛、資本運作過火,湖南真是出實實在在的工匠啊。每個特色小鎮都有著自身的製造業基礎,有不少處在上游產業,通過技術升級,助推著我們的高端裝備業“國之重器”或者下游消費品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或許我們該說,還好國家這麼大,市場經濟講究產業鏈分工,就是有一些地區的人需要養活另一些地區。那麼,做著實事、卻把利潤率壓在很低水平的湖南工業從業者,可是養活了我們好多人,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了。

「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最後,兵分兩路的“網絡名人行”會師了,正應了湖南省網信辦一位老師的詩:

兩支勁旅深入三湘四水

五鎮各採終成十全十美

不過採訪之餘結交的朋友,才是更為珍貴的。紅網的苗老師一直想給我做媒,把“總裁語錄”拍到的一張照片“看圖說話”,起鬨我跟大河網一位女生的關係。其實這還不是最厲害的,在結束行程的前一晚,幾個女生敲門說要玩“真心話大冒險”。我心裡想,這不是小孩的遊戲嗎?然而大家並沒有提出這樣的疑惑,反而是我現在回想起來,不敢相信自己會需要回答那樣大尺度的問題。雖然說這是變相刺探隱私了,我還覺得挺釋然,知道秘密的好朋友似乎心理距離真的更親近了。這大概是女生跟人相處的一個法寶。

回到長沙後,當地的兩位媒體人還不顧疲憊帶我們鑽進鬧市裡。鬧到挺晚,告別了這兩位當爸的男人,我們這些外地人又去“文和友”了。這是華聲在線的盧布老師推薦的飯店,據說裡面有老長沙的場景。

進去才發現,這哪是一家店啊,它佔據了一個綜合體的五六層樓之多。其中的天井也不止一個。走到天井裡,天哪,彷彿是走在上世紀80年代的馬路上,一座座老房子上寫著“北正街批發部”、“南門口大澡堂”、“瀟灑歌舞廳”……一個包廂就像是當時的一家商店,標語寫著“價格公道,童叟無欺”。牆上的小廣告貼著“大哥大、BB機,即買即用”,甚至有一張尋人啟事,說人是1988年3月27日走丟的。耳畔響起了《黃土高坡》,那確實是我小時候流行的“西北風”……

噢,原來是做了個30年的夢啊,醒來發現還在1988年。可名哥看了照片,回覆說“我在未來等你”。等我再一天天活到2019年嗎?這真是個奇妙的感覺。

「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也是這天,在紅網張老師的車上,來自重慶的星姐問起我的公眾號。我在外頭都不會跟人說這個的,她卻自己找到了,真有狗仔特質。在車上還知道了,盧布老師還是個詩人。我把他的詩作為一期晚安語音,各位可以去聽聽,就是同在今天推送的“枕邊話”。

「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從湖南迴來後,每個人都還戀戀不捨,但又覺得這樣的朋友只是一面之緣,不容易重逢。可誰料到,一週之後,我就又在“花城”廣州見到了盧老師。“花城百花開,花開朋友來。”我們一起去了酒店旁的天河體育場,那是廣州恆大隊的主場。聽了他對隊徽的解釋才知道,他還是個球迷。

同樣是足部運動,在廣州,我發現人民公園裡有好多人踢毽子。五人圍一圈,似乎比廣場舞還受歡迎。大有一種“足球不夠,蹴鞠來湊”的感覺。

在天上,我聯想起前陣子看黃梅戲《天仙配》,神仙唱道“要把人間看一看”。當然,飛到廣州上空,頭腦中更會跳出十幾年前李思琳小朋友唱的《珠江遊》:

朋友你到廣州,我請你珠江遊

看看我們廣州越變越美好

清清珠江水,靜靜向東流

江邊紅棉花兒開,小鳥唱枝頭

廣州的地圖其實特別像福州。珠江就像閩江,在城裡分成了兩條。兩條之間包圍的島嶼,福州是倉山區,廣州是海珠區,都在城南。

「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如果說勤勞的湖南人民為農業和工業默默奉獻著,這廣州可就是座商業城了。老電視塔上的“廣汽本田”、舊大樓上的“萬寶電器”字號都特別大,顯示著它的商業一直很繁榮。

「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到了晚上,“小蠻腰”五光十色,“新中軸”高樓林立,可就應了這首歌的第二段:

朋友你到廣州,我請你珠江遊

華燈初上時候,那美景勝彩繡

親朋好友聚首,歡歌笑語盪舟

霓虹閃爍璀璨午夜的廣州

「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夜晚有沒有“親朋好友聚首”呢?還真有。

之前發現,王泓翔的支持者在福州有好幾個,但是冷月他們都不願意出來。反而是到廣州有了第一次“面基”,見到了振升,他也是我們電臺的老聽友了。泓翔去年三八節吃著哈根達斯冰淇淋的直播,正是在廣州。我執意要跟振升去越秀公園看看象徵廣州的五羊石像,他倒是從容地先帶我坐進廣式茶餐廳裡。年紀還小的他有些拘謹,但是倒起菊花茶來又是彬彬有禮。有人極力推薦腸粉,不過振升點了一份陳村粉。它的另一個名字實在讓我受不了了——起了我的名字,叫“陳川粉”。

「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這算是給“廣東人吃福建人”加了個完美的註腳。

「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後來我們還是去了越秀公園。沒想到走了很黑的路,還爬山,這倒讓振升慢慢地打開了話匣子,講起了初中時的春遊和現在的社團。山上有孫中山紀念碑,還有孫中山以前讀書的地方。送他回去後,我又走到了隔壁的中山紀念堂。後來看“學習強國”才反應過來,那天11月12日,正是孫中山誕辰日。

「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天下為公”高高地掛在中山紀念堂上。一個“公”字多明確啊,天下是大家的。

「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孫中山的遺囑說:“餘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他還對蘇聯說:“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時轉向於你們,轉向於我黨及我國的將來。你們是自由的共和國大聯合之首領,此自由的共和國大聯合,是不朽的列寧遺產與被壓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遺產。帝國主義下的難民,將藉此以保衛其自由,從以古代奴役戰爭偏私為基礎之國際制度中謀解放。”

在中山紀念堂不遠處,還有中共建立的廣州公社。都是一個“公”字。革命若為私,則革命亡。各位可以想想,從古到今那麼多高喊革命的人,有多少都是想自己坐江山當皇帝?而只有永遠只為了人民、沒有自己特殊利益的革命,才能夠永遠不會自取滅亡。

還記得我們國慶前的節目裡頭播放了《社會主義好》嗎?結果國慶那天,天安門廣場也奏響了這首歌。有位網友說的,讓我很感動——

「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是的,勞動人民並不是“素質差”、“就懂得搶雞蛋”的,而實際上是最智慧、最能排山倒海的。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唯有人民創造歷史。

有人看了古裝戲就在想,穿越回古代,生活也許更美好。但是,多數古裝戲都不是反映普通人的生活,而是反映王侯將相、反映士大夫階層的。而他們的生活,是建立在誰的基礎之上呢?

國慶回外公家,翻出了一本舊書《故宮簡介》,裡面居然一針見血地定性“故宮是最大的地主莊園”。它站在人民的視角,用勞動者的邏輯寫歷史——

「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在湖南和廣州的行程之間,我看了新編歷史豫劇《張伯行》,歌頌了“天下第一清官”。他能夠想到“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對百姓是很好的。但是,不由得想起《海瑞罷官》,從根本上說,不論“清官”、“好官”多麼“清”、多麼“好”,他們畢竟只能是地主階級對農民實行專政的“清官”、“好官”,而決不可能相反。

所以,我們不能巴望“青天老爺”、“好皇帝”的恩賜,我們還是要自己當家作主。你說呢?

「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有聲日記」看罷湘江又遊珠江,回頭說說“天下為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