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會有這3種表現,長大多半有出息

大部分人都覺得小孩子的行為無傷大雅,也不覺得孩子有什麼創造力,總是覺得孩子就是在胡鬧,所以總是會去制止孩子做一些他想要做的事情,而讓孩子按照大人所預想的那樣去做事。

但是其實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行為已經反映出孩子長大後會是什麼性格的人,北大教授曾說過:孩子有這幾種行為,孩子長大大部分都會有出息。

自己一個人可以玩很久而且相同一樣東西可以有不同的玩法,可以自己一個人玩不受別人的影響就說明了孩子專注力強,一般這類孩子他比較不會受到外界的誘惑,會比較執著於自己所想要解決的事情,而同一樣東西可以有不同玩法就說明孩子有創造力和想象力。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會有這3種表現,長大多半有出息

本來在別人眼裡是一個普通的東西但是他卻可以創造出一些別人所想不到的花樣出來:

敢於說出自己觀點的孩子。其實有時候父母不太擅長於傾聽,他們比較會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然後要求孩子應該要怎麼做,但其實這是在扼殺孩子的表達能力,特別是有時候在父母批評孩子的時候,有的孩子會默默的接受,但是有的孩子會去反駁。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會有這3種表現,長大多半有出息

往往這個時候家還在那個都會覺得孩子太不懂事,但是其實這恰恰是孩子勇於表達自己想法的表現,所以在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嘗試著剋制一下自己的脾氣,去傾聽孩子的想法,有可能父母會對這個事件有一個更加全新的認知。

這樣父母在教育孩子也才能更加針對性地去教育,更重要的是父母給了孩子這個表達的機會,讓他去表達出來,這既是對孩子的尊重,更是對孩子表達能力的培養。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會有這3種表現,長大多半有出息

有時候會捉弄別人的孩子。這類孩子他有著較強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畢竟一個捉弄人的點子也不是誰都有的,當然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但是父母不能全盤否決孩子的想法,要引導孩子把這些想法用在正確的地方而不是去捉弄小朋友。

會發號施令的孩子。這類孩子他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可以讓同齡人都聽他的指揮去做事,這就相當於孩子在這些同齡人裡面是領頭的那個,就說明孩子有著較強的領導能力。

他懂得如何部署,如何讓其他孩子沒有異議的聽從他的部署。這種孩子長大後很大概率會成為一個較好的領導者。

很多父母喜歡壓制這些行為,為什麼?

怕孩子傷害自己。一般會去捉弄別人的孩子都會比較調皮,可能會做一些較為危險的事情,這個時候父母就會擔心孩子受傷,同時也擔心孩子傷害到其他人,於是會強制制止孩子的這些行為。

但是其實孩子的想法不應該被全盤否決,父母可以和孩子溝通,讓他有自己的是非善惡觀念,讓他明白有想法是好事,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想法是正確的,有一些想法是不好的就應該丟棄他。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會有這3種表現,長大多半有出息

怕孩子驕傲。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這樣對同齡人發號施令會有自己的優越感,會驕傲自滿從而太以自己為中心,但是如果遇到比他更好的孩子或者別人不願意聽他的就會善生落差。

確實這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所這時候父母的角色就很重要,父母要給孩子鼓勵,也要適當的潑一些冷水,告訴孩子雖然其他小夥伴願意聽他的指揮。

這說明他有一些過人的優點讓別人信服,但是這隻能說明在這一方面他有過人之處,並不是說他很完美,所以他也需要去發現其他小夥伴身上的優點去學習進步。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會有這3種表現,長大多半有出息

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有時候家長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一旦反駁,家長教訓得更兇,其實這就是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侵犯,覺得孩子太不懂事,卻從來沒有去聽一下孩子所表達的是什麼。

這個時候的父母是不理智的,而且如果父母一直這樣不給孩子機會去表達,那孩子將會變得沒有主見不敢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會有這3種表現,長大多半有出息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育兒?

像朋友一樣和孩子相處。父母一旦跟孩子相處得像朋友一樣,就會減少一些溝通的阻礙,孩子會主動跟父母報告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及經歷,這時候父母就會對孩子的一些行為都瞭如指掌,這樣才能更好地去幫助孩子避免孩子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傷害,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孩子 正在逐漸的學會去表達。

但是如果父母總是一副長輩的模樣,孩子就會有距離感,從而不敢去向父母表達一些想法有時候連一些經歷都不會去向父母訴說反而是隱瞞,這樣就會存在一些潛在的危險,而且孩子的表達能力也會減弱。

讓孩子學會獨立。從小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去處理,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要自己努力去爭取,就算是孩子遇到了困難沒法自己解決父母也不要一下子就幫他全盤做好。

父母要慢慢引導他,讓他一步一步去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以及思考應該如何做,這樣孩子才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然孩子永遠會等著別人告訴他最後的結果。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會有這3種表現,長大多半有出息

陪伴孩子。父母要經常陪伴孩子,讓孩子可以清楚感覺到父母的愛,一般有父母陪伴的孩子長大會更自信,而且孩子在小時候是很渴望父母陪伴的。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忙於工作忽略了陪伴,那麼等孩子長大父母再想去陪伴孩子可能都陪伴不了,因為孩子這時候想要獨立了,想要自己出去闖天下了,而且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會比較沒有安全感。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會有這3種表現,長大多半有出息

父母教育孩子要收放自如,既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自己去創造,也要做好陪伴讓他有安全感。這樣孩子才能更加健康茁壯的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