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编者按:本文乱入大量的东北方言,如遇生僻词,读三遍自然就懂了。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据说东北话现在已经南北咸宜了,不信你试试。)

-1-


“唉,北京啊,我脚着是快混不下去啦,卷铺盖卷儿麻溜儿滚蛋吧……”

时间坐标:2020年1月14日夜。

地点坐标:北京天通苑北一个城中村。

人物坐标:彩凤,纹了眉,描着大烟熏。

来自东北某县李家窝棚屯。

凭着对城乡结合部人士审美的钻研独到,彩凤在北京五环外一个城中村的小集市上,开了一家小服装店,一干就是3年。

这里曾经人流如织,环境凌乱嘈杂,居住者以小商贩居多。卖麻辣烫的,熏鸭脖子的,烤串的,人丁兴旺,在方便了小村人大快朵颐(

那个谁,你给我闭嘴,拜吵吵儿,啥玩楞?这玩意不干净?细菌?寄生虫?你可拉倒吧,俺娘都说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同时,捎带着把小村唯一一条主街,堵得那叫一个结实。

反正笔者曾路过那条不足500米的小街,被堵过整整俩小时出不来。

↓↓↓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村里环境如下图)

↓↓↓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当地村民抓住了商机,盖起一栋栋小楼,分割成一二十平米的小单间,租给彩凤这样的外来谋生人群。居者有其屋,房东有收入,两下乐呵呵。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村民自建房如下图)

↓↓↓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但从2017年一场发生在北京大兴的大火后,这个小村,和北京很多城中村一样,从房东,到租户,日子不好过了。

彩凤所在的小公寓,先是被上级通知,所有租户不得使用煤气罐,违者没收。然后是这两天,大封条贴上,通知所有住户,三天之内搬家。

彩凤说,村里有很多人都在筹划回老家了,理由是:“这是噶哈啊?这不是把俺们往老家撵吗?

没错,彩凤住的公寓楼,是违建。即将被推倒。

这样的违建,在北京的五环外,多了去了

2017,违建的气数,到头了。

2020年,快过年了,彩凤也准备永久归乡了。



-2-

“北京混不下去了。”

这句话之所以余音绕梁,因为从2017开始,它在街头巷议出现频次越来越高。

犹记得2017上半年,在阜成门附近的一处小商铺买烟,听到摊主也是这样一句话。

“不多买几条啊?我们也快关门了,混不下去喽……”

没几天,随着北京市整治“开墙打洞”工程的展开,这个小商铺消失不见,仿佛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出现过。原来的门和窗,已经变成了一面修饰得了无痕迹的墙面。

一处拆除“开墙打洞”的现场

↓↓↓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什么叫“开墙打洞”?

外地人乍一听没准以为是道士苦修的一种道术,或者是哪里的老鼠泛滥成灾。

实则是北京的一些住在住宅楼一楼的房主,把外墙的窗户改为门洞,租给小商贩,于是,住宅摇身一变就成了商铺。就这么三砖两瓦地一改,房租就比住宅高上数倍。

这样由穿墙打洞的方式做成的商铺,有小吃店、小卖店、美甲店、小服装店、房屋中介等,在大街小巷“可哪儿都是”

若干年来,这种生态始终没有被打破。

于是:

房东表情如下:

↓↓↓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租户表情如下:

↓↓↓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你可能要问,咋个意思,这咋还能买卖双方都赚钱啊?

别忘了,这里是大北京啊,“

仰哪儿都是人

下图:早高峰的北京某地铁站

↓↓↓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下图:十一黄金周的长城。

↓↓↓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下图:春运时的北京西站。

↓↓↓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这庞大的城市人口,需要吃喝拉撒睡,于是,房东租金年年涨,赚的眉开眼笑,租户也是赚的一个盆满钵满。

但是,到了2017年,业主梦碎,房东梦碎。

2017年初以来,北京全市都对住宅的“开墙打洞”现象大力整治,并纳入市政府“疏解整治促提升”三年规划。

力度,空前大。


下图是整治前的某人气小店

↓↓↓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这是整治后的人气小店

↓↓↓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有些人(包括北京人)埋怨,说是生活不方便了,“您了说说,介不是麻子不叫麻子——坑人儿嘛

他埋怨:买东西需要走上十几分钟去大超市了,多累得慌吧。

她埋怨:早点摊儿也没了,害的只能在家做早餐。

他埋怨:往常那些熟悉的油条、豆腐脑儿,吃上一顿,都成奢侈了。整得我天天早上猴急。

如果你觉得,店主就像这个身影一样孤单……

↓↓↓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你就错了!

他!不!是!一!个!人!

权威公报:仅2017年上半年,北京已经整治了21493处穿墙打洞,完成全年计划的133.5%。

你没看错,人家完成了百分之一百三,换句话说,把本计划明年拆的,都拆完了。

所以,事实的情形是“酱婶儿滴。”

↓↓↓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注:彩虹跑活动已被禁止,这玩意儿容易引起粉尘爆炸,请大家勿要模仿哦!)

-3-


但是,神奇的是,如今这些“便民小门脸”被拆除殆尽,居民们关于不方便的微词,短短几日,就被扑面而来的新气象,冲淡了。

原因很简单,原来五吵八喊的大喇叭,消停了。

原来埋了咕汰、闹了巴腾的小摊点,匿了。

原来“皮儿片儿” 乱停乱放的自行车、三轮车,遁形了。

连路边停车位都不紧张了。——括弧:第一小时10元,第二小时15,爱停不停。

没错,这两万多个小业主,过去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太多的隐患和不和谐——“冒烟咕咚“呛得慌、人群聚集堵的慌、分贝超大闹得慌……

如今,与其说是被政策驱赶,莫不如说是被时代进步的大浪,淘沙了。

2万多个开墙打洞的房东,哭了。

但, 2000万人的城市,清净了。

2万多个小业主,走了。

但,不计其数的正规门面业主,舒心了。

街头巷尾打游击的煎饼摊、麻辣烫,越来越少了。更多的人走进了依法纳税的干净小店。

港真,如果不是看到了疾控中心某主任分享的一篇文章,里面写到了“流动摊贩中发现过各种肝炎患者,甚至发现过一位麻辣烫业主是艾滋病患者”,我一直对这个群体没什么抵触,也时不常来那么一串烤鱿鱼,一个煎饼果子。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此后,我就再也没有照顾过他们的生意。

尽管,路过摊点时,那扑鼻的香气,依然在勾引我蠢蠢欲动的味蕾。

无知者,永远无畏。

既然“明知山有虎”,何必“偏向虎山行”呢。

“方便顺手”的优点,没必要用“闭着眼睛吃下隐患”来买单。

如今,再路过一个个脏摊,看到一张张吃的津津有味堪比饕餮的脸,笔者依然会感到同情。

喷香的美味,掩盖了真相。常年不换的千滚汤、反复使用的地沟油、摊主在寒风中来不及擦去的鼻涕、皲裂的双手掉下的死皮污垢、需病理实验室才能看到的各种形状的细菌和病毒……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有没有一种想把过去吃下去的流动摊贩食品全吐出来的冲动?

随访北京城中村女摊贩:再见吧北京,姐真心混不下去了……


不可否认,那一双双忙碌的茧手、那一张张憨厚无害的脸,有时确实让人心生怜悯。他们的人生也颇为不易,可能在供养一个求学的娃,两个卧床的老人。

但是,这些真的不足以让我们原谅他们东躲西藏躲避监管、拿不出健康证、又不肯合法经营和纳税。

我们可以捐钱给一个上不起学的孩子、捐衣服给一所高原的学校、甚至是捐血给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捐干细胞给一个垂死的人。但是却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我们买了他们一个煎饼果子,就是在帮他和他的家人。

在城市里辛苦打拼的我们,更应该保护好自己那作息都不规律的脆弱肠胃。

善良可以有各种形式,唯独不用施舍给不合法不合规的行为。

无论那种不合法,长着一张多么慈眉善目招人同情的脸。

-4-

开墙打洞的小店面被封门砌墙堵上了,多走几步去买菜,捎带着减了肥健了身,没啥不好。

城中村的违章建筑被钩机推平了,虽说少数几个原本“躺着赚钱”的房东少了一大笔收入,虽说外来谋生者一个接一个走人了,但是小村也少了太多安全隐患:原本那些横七竖八吊在头顶的电线、狭小公寓里密密麻麻的煤气罐、一旦着了火连消防车都爱莫能助的狭窄胡同,都回归了应有的秩序井然,有啥不好?

毕竟,社会需要秩序,而每一条规则,都在照顾着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些规则,值得每个人去守护。

城市,唯有规则到位,才能人人安心。

嗯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