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象镇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帮扶力量-帮扶责任人-段风琴

2016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作为包村干部,坚定扎根农村、扶贫为民的信念,履职尽责,奔忙于石象镇冢王村精准扶贫工作第一线,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当好了扶贫政策的“宣传员”、致贫原因的“分析员”、精准扶贫的“联络员”“服务员”,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应有的成绩。

冢王村位于石象镇镇西北部, 全村总人口 751人, 2017年贫困户6户,贫困人口 15人,占全村总数的1.9%。消除贫困、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任重道远,巩固扶贫成果, 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 是一个长期的奋斗攻坚过程。

一、深入群众,摸清基本情况,做好精准识别工作。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为做到识别“精准”、信息数据“精准”, 虽为一名女同志,但不娇气不做作,特别是2017年5月份正值艳阳高照,精准扶贫工作热火朝天全面铺开。繁琐复杂的表格填写、反复入户的精准识别、多种材料的调查取证,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瓢泼大雨,都不能阻止干好扶贫工作的决心。在一个多月里,走遍了村中每一户人家,详细了解每个家庭情况,谁有病了需要帮助,谁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需要学费,收入多少等等,一一在心中牢记,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更是心细如发,生怕因自己的不小心,落下了哪一户,使他们得不到国家帮扶,享受不到优惠政策。和攻坚组的帮扶责任人一起走到了村中每一个贫困户的家,向帮扶责任人介绍贫困户家中的情况,反映急需解决的困难,向贫困户介绍国家的优惠政策,帮助他们想办法得到应有的扶持。白天跑着入户了解情况,晚上还需要加班整理资料,经常加班到深夜,然后打电话让丈夫接回家,为把工作干好没日没夜,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密切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了在群众的良好形象。

二、坚持思想引导,提高群众的认可度。

作为一名包村干部,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纽带。强化宣传引导,平时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督促村党支部切实组织开展 学习教育活动,发挥无职党员帮扶结对的作用,多次召开“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等思想培训会,耐心教育广大党员群众如何正确认识精准扶贫, 疏通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误解和不理解,经常性是在冢王村里的大街上,只要有三五成群的村民,就随时随地了解群众呼声,回答群众的热点问题,化解矛盾。给他们讲解扶贫政策,灌输扶贫不养懒汉、扶贫不是光发钱的理念, 确保党的扶贫帮扶工作得到群众认可,达到家喻户晓,创造了“贫穷不光荣,户户争致富”的良好氛围。

三、因户施策,精准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为确保全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顺利脱贫, 会同各级帮扶责任人根据各贫困户户实际情况,访贫因、挖穷根, 因户精准施策, 在帮扶规划上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 不搞千篇一律。同时为每一户贫困户建立起扶贫台账, 落实增收计划,记录帮扶措施和落实情况, 让群众看到扶贫不是走过场, 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时刻关心不能识别为贫困户的特殊群体,随时跟踪,动态管理,专门建立一个特殊档案,积极为他们出谋划策,提供致富路子。

四、立足岗位,做好扶贫资料归档工作。

自 2017年以来,为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档案整理工作, 每天来回奔走于村委会与农户之间, 摸准信息数据,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真心服务贫困户,按照上级要求对村档、户档资料做到系统数据、档卡资料和贫困户实际信息“三对照、三一致”,认真进行全面排查清理,做到简单明白、一目了然,一丝不苟的整理村级脱贫软件资料并归档。 冢王村的档案建立与管理工作得到了各级督导组和扶贫战线同仁们的高度评价。特别是我们冢王村整理的电子版2017年贫困户收入累计计算表,简单明了科学 ,受到了督导组的肯定。

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但始终把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工作中任劳任怨,切实帮助和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