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之父

有關研究顯示,一般而言,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愛呈遞減趨勢,父愛呈遞增趨勢。嬰幼兒階段:母愛80%,父愛20%;到了小學中高年級:母愛50%,父愛50%;初中階段以後:母愛40%,父愛60%。《中國家庭教育現狀》白皮書顯示,父親主導教育的家庭不足兩成。60.7%的網友認為現在的孩子缺失父教,僅13%的人認為父教並不缺失,40%的人則表示父教缺失的最大原因是父親不知怎樣教育孩子。

父親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之父

01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責任需重新定位

近年來熱播的《爸爸去哪兒》回應的正是轉型時代中國人面臨的一大問題,即父親在家庭責任中的重新定位。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的傳統觀念是“養育孩子是母親的事”,家庭分工普遍注重“男主外,女主內”,母親帶孩子、養育孩子天經地義。今天看來這種觀念已經落後了,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兩個小時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智商高。耶魯大學一項持續12年的研究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往往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美國的父親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奧巴馬工作極為繁忙,卻從來沒有缺席過女兒的家長會,他還和大女兒瑪麗亞一同讀完《哈利•波特》系列的七本書。美國前駐華大使駱家輝卸任駐華大使,真正原因是女兒的教育問題。2003年駱家輝為了家庭和孩子,他就選擇放棄繼續競選連任州長。在駱家輝眼中,一個好父親不僅是家庭的經濟和精神支柱,更是孩子成長的人生楷模。在美國,不論官員還是其他人員,都十分重視家庭和事業的平衡,不因事業繁忙而忽視家庭,十分重視孩子的健康成長,這是極為普遍的。

父親長期在外面打工家庭的這些孩子,出問題的幾率大大高於父親在身邊的孩子。長期缺乏父愛,可能會造成孩子認知、個性、情感、體格方面的障礙與缺陷。在我國,眾多父親以自己工作繁忙為由,疏於和孩子的交流,往往用物質的給予替代對孩子的愛心呵護,並認為只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物質生活環境,就盡到了責任。

美國哲學家艾瑞克•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母親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而“父親則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健康而健全的孩子,不僅應享有母親的溫暖、平和、細膩與慈愛,擁有更多安全感,也應能浸潤於父親的勇敢與陽剛、嚴格與寬厚,擁有更多價值感,從而確定開闊高遠的人生方向和目標。父愛如山,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父親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之父

02父親在孩子成長中要發揮好榜樣作用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的第一個榜樣,往往都是父親。父親是男孩模仿的對象。因為父親往往是力量、權威、智慧的化身,父親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影響著男孩,他能從父親的身上學到男性的一些行為特徵和“男子漢氣概”。

父親奠定了女兒心目中最初的男性形象,會成為女兒將來擇偶的參照標準。父親是女孩依賴的港灣,父親的高大偉岸會給女兒帶來安全感,是女兒的驕傲。父親對女兒女性氣質的培養更加重要。

父親在孩子體格、情感、性格發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有關研究發現,與父親接觸少的孩子,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都要落後一些,並普遍存在焦慮、自尊心不強、自控能力弱等情感障礙,表現為憂慮、多動、有依賴性,被專家稱為“缺少父愛綜合症”。

孩子的路很長很長,父親要做的很多很多。要讓孩子形成一個完整健康的人格,父親的作用是絕對不可忽視,也是絕對不可估量的。衷心希望每個父親,別讓你的父愛停滯在心底,付出一些時間陪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在父愛和母愛的共同沐浴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父親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之父

03父親尊重孩子要成為一種習慣

在一個人的教育中,情感起著重要的作用。父親和母親組合在一起,在充滿愛的溫馨的家庭中,教育與快樂是聯繫在一起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不僅嚐到了甘苦,而且與孩子一起得到成長。父母的愛,加上孩子的成長,全家人的彼此攙扶,使得這種愛更加深化。

從臺灣爸爸林志穎跟其他幾位大陸爸爸的對比來看,我們或許可以觀察到兩岸的教育方式會有一些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臺灣爸爸更加尊重孩子。比如,林志穎在跟孩子說話時,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蹲下去平視孩子,大陸的爸爸很多時候都是站著對孩子說話;當Kimi提出把死蜘蛛撿過來當玩具時,林志穎毫不猶豫地滿足兒子的探究欲,而當Cindy提出想喝啤酒時,田亮卻用一句“小孩子不可以喝啤酒”來遏制女兒的好奇心。

兩岸之所以會在尊重孩子方面出現這樣的差異,主要還是社會文化方面的原因。雖然我們同屬中華文化,但臺灣社會受到西方社會的影響更早,同時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做得更好,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更趨多元化。在臺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幾乎可以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比如到餐廳就餐,當服務員每上一道菜,客人都會說聲“謝謝”,服務員同樣會很客氣地回謝。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犯錯,任何一個錯誤都是有價值的,都是成長過程中必然的一種經歷。家長要引導孩子,把每一次犯錯,都變成一次成長的契機。其實,對孩子的尊重也一樣,我們不能僅僅把“尊重”兩個字掛在嘴上,而是需要體現在細節、落實到行動上,最終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

父親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之父

04父親在規則與秩序的培養方面要做母親堅強的後盾

孩子規則與秩序感的培養需要家長持有堅定的立場和明確的態度,父親若能在這方面成為母親堅強的後盾,也是為母親減輕負擔。父親不必隨時在場,但建議常常出現,讓孩子感到父親的真實存在。父親可以利用自己在孩子心中天然的權威感,幫助與孩子接觸時間更多的母親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邊界意識、秩序意識,這些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逐漸具備的社會化因子。我們會發現在一些父親角色缺失的家庭中,孩子有可能會陷入一種不定期的做出違背和挑戰規則和秩序的行為,鬧騰的好像要把房子都拆了,把母親也氣得夠嗆。其實潛在的原因是孩子在試圖用這種方式逼父親現身。

父親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之父

05做個好父親需要好辦法

鼓勵孩子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讓孩子有方向感,給孩子選準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是孩子喜歡的,也是他能夠堅持的。不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孩子喜歡的,就是最好的方向。

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擁有選擇的權利,才會讓孩子在自由中創造。

讓孩子把大任務劃分為很多小計劃。我覺得這個不僅對孩子有用,對我們大人同樣有用。從小到大,一步一步來完成,每天看到自己的進步,這該是多麼增加自信的事情!

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不要忽略孩子,做他們的忠實粉絲,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重要,這一點也值得我們做父母的好好學習。

永遠不要強求完美主義。對孩子來說,積極地參與比什麼都重要。人生是一個生命過程,好好享受這個過程,才能讓生命之光活潑地閃耀在寄身所在的時空中。

讓孩子努力做一個有用的人。人生最重要的,是尋找到生命的價值,而生命的價值在於幸福和快樂。人的成長,是有客觀時間規律的,違反了就會失衡,就會不完整、不快樂、不幸福。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重要的,不應該犧牲一個階段為另一個階段做準備,要讓任何年齡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尊嚴和選擇的權利,讓他們保持對生活的、知識的好奇心和興趣,比暫時獲得成績和分數更有價值。

讓孩子堅信學習一點也不難。堅決不獎勵孩子喜歡做的事情,而要獎勵孩子改正了不良習慣。但一定要換一種精神獎勵的方式,或者獎勵孩子一本書,或者帶孩子看一場電影等。讓更多不拔尖的孩子找到學習的理由,世間優秀的孩子還是少數,還是平凡的,不優秀的多。只要他們健康,陽光,善良,正直,進取,快樂,幸福,眼界開闊,精神舒展,靈魂自由,生命得到最美麗的綻放,就是我們最大的欣慰,也是幸福。

父親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之父

讓孩子會讀書、愛寫作。完全按照孩子的興趣來買書,首先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先給她買她喜歡讀的書,讓她慢慢形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但是,家長的閱讀指導,不能完全遷就孩子的興趣,而應該在激發興趣的同時,在孩子逐漸培養起了閱讀習慣之後,注重閱讀意志的培養和磨鍊,促使孩子從興趣閱讀向意志閱讀攀升。

經常帶著孩子看電影,任何一部電影,都包含了文本寫作的全部手法,每一部電影都是文章寫作的一個全息系統。可以說,沒有多少孩子喜歡寫作,但卻很少有孩子不喜歡看電影。通過電影課,很好地銜接文本解讀和寫作,孩子喜歡電影,熱議電影,自然在電影的評析中,學會了文章的解讀和作文寫法。生命就這樣豐富起來,進而光彩照人,明豔不可方物。文章就這樣豐盈起來,進而倚馬可待,下筆千言。

不讓孩子“錯”在起跑線上。生命不是為了成功,甚至也不是為了成長,而是為了綻放,向世界開出自己的花來。人生的各個階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沒有一個階段僅僅是另一個階段的準備。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父母的身教比什麼都重要。父母正確了,孩子也就正確了。家長的榜樣作用、家庭的和諧關係、敞亮的生活狀態,才是生命成長和綻放的要訣。其它的每一步,都是錦上添花。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懂得陪伴,懂得“傾聽、閒聊、建議”,懂得尊重孩子、和他保持“距離”,觀望而不是干涉他的成長,讓他成為他自己……

父親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之父

06教育孩子父親不能缺位

大部分父親平時都很忙,照顧和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正是因為平時參與得太少,對孩子的瞭解不夠,教育孩子的方法欠缺,所以有些父親在節目中就表現得手忙腳亂、有心無力。

由於很多父親的長期缺位以及因此導致的補償心理,目前部分家庭已經出現“母親父性化、父親母性化”的趨勢,很多媽媽不得不承擔爸爸的角色。當媽媽把本該由爸爸承擔的角色全部擔當以後,爸爸出於補償心理就會去尋找本該由媽媽擔當的角色,最終導致父親和母親的角色顛倒。

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都很重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兩者不可偏廢。父親在孩子的自尊、自信、身份感及性格形成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由於男人和女人的性別差異,父親的角色也是無人能替的。

這是一個需要呼喚爸爸歸位的時代。爸爸不能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推給媽媽。教育孩子,絕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爸爸理應是主角,不是配角,更不能缺位。

父親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之父


07好父親是教育培養出來的

很多媽媽常常會苦惱,總覺得老公對孩子的事參與得太少。其實,爸爸不願參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媽媽平時給爸爸的支持和鼓勵太少,沒有讓爸爸體會到跟孩子在一起的快樂。

育兒的快樂,就在舉手投足之間,就在生活點滴之中,只有我們全身心投入才能感受得到,只有我們用心感受才能尋找得到。作為媽媽,要經常跟爸爸分享養育孩子的開心事,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他,讓另一半逐漸受到感染。同時,還要主動創造機會讓爸爸參與育兒,幫助他發現跟孩子在一起的歡樂,因為男人往往是後知後覺的。

我們的孩子為啥問題多多,實際上根子都在父母身上。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許多孩子,就連走路姿勢都與父親一模一樣,說話口吻也會不由自主地模仿。說父親是孩子成長的一面旗幟,我看一點也不為過。

上樑不正下樑歪,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許多男人,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從來不注意自身對孩子的影響,要麼言行不一致,要麼放任孩子不管,只要自己逍遙自在就行了,等到孩子出現了問題,才立馬著急起來。說實在,為人父母者都知道,許多孩子都在重複當年父母的事兒,只不過換了形式而已。難怪大人看到自家孩子出現問題,會病急亂投醫,從根本上講,過去自己不懂事,不能讓孩子再重演自己過去的悲劇,這也是當下許多年輕父母對孩子要求苛刻,寧願揹負虎媽、狼爸的罵名也在所不惜。

有人說,父愛如山一樣沉穩,母愛如水一般靈動,我看沒有山的沉穩,水就會亂了分寸,沒有了方向,一個人成長的思想就會出現混亂,到頭來,只能愈來愈複雜。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母親特別苦悶的絮叨,說什麼,什麼都願意給孩子,可孩子就是不滿意,說話就是那麼橫,一點也不替母親著想。殊不知,父親精神力量的坍塌,對於孩子的成長那是山崩地裂,無法估量的。

美國有一部電影,題目是《父輩的旗幟》,儘管是回憶二戰的,但從電影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個個偉大男人的責任心。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男人要勇於擔當,不要把一切推卸給女人。

我們遇見許多問題孩子,十之八九,都是父母親之間出現了問題,孩子沒辦法安寧的學習生活。不信,你可以做實驗,夫妻倆在孩子面前吵一架,不出意外,你的孩子說不定很長時間都緩不過勁兒來,為啥呢,他們擔心父母到底怎麼了,萬一家庭分崩離析,自己該怎麼辦?

父教與母教互相補充,才構成一個完整的家庭教育。在教育內容上父親的知識面一般廣於母親,在生活習慣上父親教育孩子要獨立、果斷、勇敢、冒險,在教育方式上父親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做事,而母親則比較喜歡幫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父親對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態度一般都比較強硬,而母親則時常心軟。

父親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之父

08父親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之父

父親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不是一成不變的,大概都會經歷三個階段,這與唐朝青源惟信禪師的悟道過程十分相似。禪師說:“老僧三十年前來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這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認識過程,對父親的認識也是如此。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在少兒時期單純不更事,此時眼中的父親高大如山,幾乎無所不能。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及至青年進入社會後,發現自己的父親比之他人的父親,不但不是萬能的,甚至在社會生活中的許多方面是無能為力的,兒時的印象大打折扣。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等到成家立業,自己擔負起種種責任,面對繁雜的社會和忽變的人生,這才開始真正理解父親。

過程雖說如此,但作為父親,在基於博大無我的父愛之上,必須有一個主旨貫穿始終,那就是做孩子的精神之父,當好領路人。父親所能夠給予孩子的饋贈中,精神層面的影響至關重要,一個強力的影響足以支撐孩子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