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六八五-七六二)即唐玄宗、唐明皇。他是睿宗第三子,英武善騎射,通音律,工書法。唐玄宗工隸書、行書,傳世的碑刻有《紀泰山銘》、《慶唐觀紀聖銘》、《石臺孝經》,楷書有《賜虞正道勅》,行書有《蓋州刺史張敬忠勅書》與墨跡《鶺鴒頌》等。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鶺鴒頌》據傳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作品,一直被視為他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並收入《精彩一百 國寶總動員》一書,作為國寶中的國寶,對外隆重推介。趙明誠《金石錄》記載:“唐鶺鴒頌,明皇撰並書。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鶺鴒頌》墨跡本後面又有蔡京、蔡卞、王文治等人的題跋。鈐有”宣和“、“政和”、“內府圖書之印”、“晉府圖書”、”石渠寶笈“、”寶笈三編“、”乾隆鑑賞“、”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眾多藏印。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鶺鴒頌,俯同魏光乘作。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比為方伯,歲一朝見。雖載崇藩屏,而有睽談笑,是以輟牧人而各守京職。每聽政之後,延入宮掖,申友于之志,詠《棠棣》之詩,邕邕如,怡怡如,展天倫之愛也。秋九月辛酉,有鶺鴒千數,棲集於麟德殿之庭樹,竟旬焉,飛鳴行搖,得在原之趣,昆季相樂,縱目而觀者久之,逼之不懼,翔集自若。朕以為常鳥,無所志懷。左清道率府長史魏光乘,才雄白鳳,辯壯碧雞,以其宏達博識,召至軒楹,預觀其事,以獻其頌。夫頌者,所以揄揚德業,襃贊成功,顧循虛昧,誠有負矣。美其彬蔚,俯同頌雲。

伊我軒宮,奇樹青蔥,藹周廬兮。冒霜停雪,以茂以悅,恣卷舒兮。連枝同榮,吐綠含英,曜春初兮。蓐收御節,寒露微結,氣清虛兮。桂宮蘭殿,唯所息宴,棲雍渠兮。行搖飛鳴,急難有情,情有餘兮。顧惟德涼,夙夜兢惶,慚化疏兮。上之所教,下之所效,實在予兮。天倫之性,魯衛分政,親賢居兮。爰遊爰處,爰笑爰語,巡庭除兮。觀此翔禽,以悅我心,良史書兮。

蔡卞《題唐玄宗鶺鴒頌》紙本行書 縱24.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蔡卞,北宋宰相、書法家。蔡京之弟,王安石之婿。與蔡京同登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士,調江陰主簿。元豐中,歷同知諫院、侍御史。拜中書舍人兼侍講,進給事中。

《宣和書譜 》稱其:“自少喜學書,初為顏行, 筆勢飄逸, 圭角稍露,自成一家,亦長於大字。” 晚年高位,不倦書寫,稍親厚者,必自書簡牘。所書圓健遒美,有兼人之力,而時以己意參之。蓋有書筆,無書學者。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釋文:唐明皇於兄弟間。以友愛稱。時有脊令數千。棲麟德之庭木間。君臣賡頌。以為美談。聖上紹述先烈。發揮哲廟之志。巨細畢舉。是以斯禽一日同集後菀(菀應作苑)龍翔池。數以萬計。蓋前此未之有也。上既親御丹青圖其狀。又作為雅詩以賦之。事辭之稱。與日月爭光。顧此頌所談。亦不足貴矣。改月三日。昭慶軍節度使中太一宮使。臣蔡卞題。


蔡京《跋唐玄宗鶺鴒頌卷》紙本,行書縱24.8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蔡京,宋徽宗趙佶時的權奸。他紅極一時時,他的書法擁有的粉絲也是千千萬萬,天下盡是蔡體,連米顛也羨慕不已。

蔡京失勢後,粉絲團作鳥獸散,很多作品被棄扔進故紙堆,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臣聞唐有天下。不能追法先王。其政之所施。與士之所學。皆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其文鄙樸。

連北宋“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關於“蔡”是誰,也爭論了N年。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無復風雅。開元中葉。號為極治。而遺風餘烈。無可稽考。世稱明皇脊令頌。最為翰墨文......

但蔡京的書法還是可圈可點的,書法介於蘇、米之間。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章之美。伏蒙宣示真跡。其書札詞語。始知臣前言不誣。臣伏觀前日......

《唐玄宗鶺鴒頌卷》是李隆基的作品,蔡京在上面作了題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聖製圖賦。羲晝(“晝”應作“畫”)遒徑(“徑”應作“勁”)奎文藻煥。非騷人嫉世憤懣之詞。真聖人孝友格物之義。以......

並與《唐玄宗鶺鴒頌卷》一併藏在了臺北故宮。要不是沾了唐玄宗的光,可能這個題跋也成爛紙片了。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彼方此。以今觀昔。其事則同。其德其言則異。猶日月之揭。霄壤之殊。非臣敢私......

米芾曾指蔡書天下第一。蔡以榜書名世,一次蔡京米芾賀鑄與一客在儀徵舟中,客故意刺激蔡京,說你寫大字是不是先用燈影放大了再描上去的?蔡說我寫給你們看吧,令人拿出如椽巨筆,揮寫“龜山”二大字,眾皆驚。

墨稍幹,賀鑄奪字而遁,米芾大怒,與賀絕交。可知蔡的當時影響力,蔡也是唯一靠書藝獲得賞識的人,今天評價蔡非常吃虧,因為存世作品太少了。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也。政和五年四月望。太師魯國公蔡京謹題。

蔡京的字,令當今許多大文豪汗顏,

能混上宰相之位,

絕不是靠運氣和忽悠上去的。拋開蔡京的人品不論,

他的字,我等沒有挑剔的資格。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推廣你還在一整天盯盤嗎?控江路散戶福利來了,立即加微信,每天盤前準時推送3只金股,穩健的好股根本不用整天盯盤!

王文治跋《唐玄宗鶺鴒頌》

王文治書法用筆轉少折多,以折為主,果斷有致。瘦硬的筆畫略帶圓轉之意,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風神蕭散,筆端毫尖處處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王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現瀟疏秀逸之神韻。王文治書法用筆規矩而灑落,結構緊密而內斂,墨色以淡為主,是董其昌書法風貌的再現。王文治忠實地秉承帖意,但無傳統帖學的流轉圓媚與輕滑。王書運筆柔潤,墨韻輕淡,疏朗空靈,氣格風神婉美,近於董其昌的書風而更加嫵媚,倜儻風流的境界是作偽者難以仿效的,莫怪當時竟有“天下三梁,不及江南一王”的說法。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李隆基行書《鶺鴒頌》蔡卞、蔡京、王文治跋

王文治一生以書法稱名於世,早年習書從前輩笪重光人手,受其影響頗深。他的楷書師從褚遂良,行草書則學自《蘭亭序帖》和《聖教序》。但錢泳卻認為他是學趙孟頫和董其昌的用筆,中年以後改習張即之。從王文治傳世書法來看,其飄逸婉柔的點畫和嫵媚勻淨的結體,的確透露出與笪重光、董其昌二人書法的傳承關係,而線條的扁薄,更是浸染於笪氏書法的結果。除笪、董二人的影響外,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王文治中年以後潛心禪理,對於有關佛經的書法尤其用心關注。他曾收得張即之的寫經墨跡,臨摹學習,因此其書風與張即之、笪重光一樣有用筆扁薄的特點。

王文治書法用筆規矩而灑落,結構緊密而內斂,墨色以淡為主,著實是董其昌書法風貌的再現。王文治忠實地秉承帖意,但無傳統帖學的流轉圓媚與輕滑。其書用筆轉少折多,以折為主,顯得果斷有致,乾淨利落。瘦硬的筆畫略帶圓轉之意,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風神蕭散,筆端毫尖處處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

從王文治傳世真跡來分析,王書運筆柔潤,墨韻輕淡,行間布白,疏朗空靈,氣格風神極其婉美,近於董其昌的書風而更加嫵媚,倜儻風流的境界是作偽者難以仿效的,莫怪當時竟有“天下三梁,不及江南一王”的說法。王文治喜用長鋒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這與他的天然秀逸的書風有表裡相成之妙,故清代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隨筆》中說:“國朝劉石庵相國專講魄力,正夢樓太守則專取風神,故世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錢泳亦將他與劉墉、梁同書作比,認為王文治中年得張即之書跡臨摹,遂入輕佻一路,如同秋娘傅粉,骨格清纖,姿態自佳,而欠莊重。此論雖取貶義,但對王文治的書風特色的譬喻,還是比較精當的。這種“秋娘博粉”般的格調,亦可作為真偽鑑別的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