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史:积苔为纸,扫柿为书,帷萤为灯、“苦学成才”李因

李因(1610—1685),字是庵,号龛山逸史,晚号今生。会稽(今绍兴)人,一作钱塘(今杭州)人。明末清初女诗人兼画家。她出身贫寒,资性警敏,耽于读书,不喜修饰,常“积苔为纸,扫柿为书,帷萤为灯”,苦学成才。作为诗人,其诗笔清奇,有中唐遗韵;作为画家,她擅墨笔山水、花鸟,颇自负,自比唐王维。

她的山水宗法宋人米芾、米友仁父子,多用水墨点染;花鸟以陈淳为师,尝以沉香木刻像奉之,其画多用水墨,幽淡欲绝,于形似之外求其神,在中国古代女性画家中十分难得,画不仅得陈淳之真髓,还注重师法造化,追求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据画史记载,李因“每遇林木孤清,云日荡漾,即奋臂振衣,磨墨汁升许,劈笺作花卉数本。”经过不懈努力,她最终在创作上避开了女画家惯有的构图小气、笔致纤弱等弊病,以潇洒随意及疏爽隽逸的艺术风貌备受时人赞许。清窦镇《国朝书画家笔录》中对李因花鸟画的评介:“水墨花鸟苍古静逸,颇得青藤(徐渭)、白阳(陈淳)遗意。所画极有笔力,无轻弱态,当时名誉甚隆,真闺阁翘楚也。

《画览》、《画言》、《画学》、《画史》作为草竹道人与诸位画友开设的四个专题,与书画同仁分享古今名师名画名典名术,欢迎指点交流。投稿我们:[email protected]


画史:积苔为纸,扫柿为书,帷萤为灯、“苦学成才”李因


画史:积苔为纸,扫柿为书,帷萤为灯、“苦学成才”李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